《3.经济学:云南彝族文化与旅游市场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经济学:云南彝族文化与旅游市场的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天津农学院旅游经济学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浅谈云南彝族文化与旅游市场的发展学生姓名龚银红学院人文学院专业班级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2班学号1107094205指导老师吕献红成果评定2014年6月浅谈云南彝族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11级酒店管理(2)班1107094205龚银红摘要:多年来,云南的以少数民族聚集地的民族文化而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得到爱护,然而我们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的进程在消逝,原本纯粹多样性的民族民俗文化被发展、被社会、被前进。1关键词:旅游业民族文化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将迎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国内旅游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
2、基础。我国的旅游业将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使得旅游资源中民族传统文化怎样与现代旅游产业相融合,协助当地旅游发展环倍受关注。如今人们对旅游活动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其中以大众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主的传统旅游需求仍将持续发展,并且其内容和范围将不断增加和扩展。这就要求云南不断开发和挖掘新的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又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本身来说,自然旅游资源是不行再生的,或者说是须要经过困难的地质改变和漫长的时间以及各种外力作用才能形成的,要想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新的自然旅游资源是很困难的,所以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的。那么,作为旅游业来说,只有从人文旅游资源,即民族文化
3、资源的方向开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见,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跟其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亲密相关的。2云南,困难多样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有25个。主要有傣、彝、回、满、白等少数民族。云南又是生物繁衍地、人类的发源地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在历史的进程中云南遗留下了:青铜文化、贝叶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彝文化、康巴文化等,为云南的旅游文化添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1.云南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呈现状(以彝族文化为例)云南省依靠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旅游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2008年
4、旅游业增加值占云南省GDP的6.8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云南省GDP的38.5%,旅游业占云南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0.3%。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构成了云南旅游文化中不行或缺的部分,正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世人对云南产生了剧烈的憧憬。1.1丰富的傣族文化魅力十足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中的孔雀舞伴以象脚鼓和磴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名扬中外。雕刻和绘画精致高雅,庄重的寺塔和飞架于江河之上的竹桥,更显出独具匠心的建筑艺术。傣族服装,文身的习俗,宗教信仰,与其社会经济
5、发展有着亲密关系。1 .2傣族传统节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傣族的重要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傣族传统节日已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泼水节”为例,“泼水节”的一系列创新开发,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爱护了面临消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傣锦、纺线、贝叶经等,又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开门节”和“关门节”则是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经济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起来,同时也创建了大量的商机和财宝。2 .3宗教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是一个全民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傣族的佛教化和佛教的傣族化是同步进行的,由于
6、佛教的传入,傣族的整个文化面貌都改观了,可以说,傣族佛教化了,而佛教为了适应傣族的特殊环境和社会生活,特殊是经过原始宗教的融合,也增加了傣族的本土特色,佛教也傣族化了。云南省境内小乘佛教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宗教文化悠久,尤其以寺庙建筑工艺精湛。以德宏“大金塔”为例,该塔是亚洲第一空心塔,围绕该塔将建设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胜地,将来将再修建两座规模相当的佛塔,并将修建一所亚洲规模最大的佛教院,将来的这片佛教景区将成为德宏乃至云南甚至是东南亚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观光地。33 .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关系旅游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旅游本质上是具有社会交往活动的价值、教化的意义、个人生活方式及各种社会现象的
7、总和,属于社会表层的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发展的进程中,被社会化。许多原始的民俗,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只能在书籍与博物馆才能参见。旅游业产生出亚民俗文化。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雷同化”、“汉化”、“西洋化”的表现形式。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所呈现的是表层的原始,未能彻底的原始或者民俗纯粹的自然。在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和不断发展进程中,无疑给我们重新相识民俗文化资源,引入了一个新的参照系。然而雷同的旅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击退了旅游者的爱好。旅游业的民俗文化单一。云南呈现出多样的特殊的文化本位:特殊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在国内及国际上都是最为典型与集中的。然而这些特殊的文化资源在云南旅游的开发中,能够把文化资
8、源运用好的区域相对较少。14J4 .傣族聚集地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4.1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路面质量差,道路改造严峻“缺位”,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游客的爱好,造成游客人数下降。3.2旅游资源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旅游资源较为分散、突出点不足,且没有形成显明的民族特色的问题。各县市旅游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这成为了“大旅游”发展的障碍。3.3“地方品牌”不够洪亮:由于对旅游资源和品牌建设相识不足,旅游市场的相对“饱和”,存在对旅游资源、旅游潜力没有充分地被开发利用的问题。54.以文化融合促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4.1树立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加强环境伦理建设,尽快
9、建立爱护环境、爱护传统民族文化责任体系,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推行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须要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尤其是须要加强宣扬和教化,才能使政府、企业和社区公众对规划产生理解力和接受力,并将有关规定落到实处,构建生态环境伦理。高度重视旅游地整体形象塑造和宣扬的营销作用。4. 2在充分调查探讨的基础上,制订旅游发展长期规划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是指导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要充分相识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制订符合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并坚决不移地实施。5. 3合理整合旅游产品,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旅游原来就是一种文化活动,特殊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是高层次的文化活动,须要文明的旅游经营者
10、和服务人员,须要文明的消费者,更须要文明的旅游环境,提升和“保健”一个城市的旅游文化,形成文明的旅游环境,都要求提高这个城市的市民素养。市民素养的凹凸又确定了这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66.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新谛视如何开发利用云南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云南旅游开发的重点。结合国家对文化发展详细要求及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安排。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文化进行新的梳理及加强爱护再挖掘,对民俗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二者皆有利。在现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又相互交融,相映成辉,较好地完成了对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著增加色调,成为中国绚丽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明珠。如此丰饶的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开
11、发的切入点,以动态形式从表面进入民俗文化,不能停留于现状,动静适宜,更好的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6消逝殆尽的民俗文化是人类共有的财宝,在国家大力提倡爱护非遗的过程中,云南作为自然的非遗自然博物馆,更应当履行爱护好文化遗产重要职责。首作领先的创新模式,给民俗文化以爱护。我国所奉行的民族文化旺盛与多民族共存的大一统的思想,目的之举在于全民族的团结,云南特殊的民俗文化多元性将带来新的机遇。在发展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能借助一个活性的动态产业带动一种静止的民俗文化产业将带来一个共赢得状态。云南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它们共同为云南这片广袤的土地谱写了新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写下了重重的一笔。7参考文献:1钟金贵,论民俗文化与旅游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2刘雷.论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A.网上资料,2004.3甄尽忠.中国旅游文化M.郑州高校出版社,2002.4徐岩岩;浅谈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民俗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5高舜礼.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A.网上资料,2005:2.6任兆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与文化力开发A.楚雄:旅游调研,2002:55.7李子贤,曾德昌.云南民族形态与现代化M.巴蜀书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