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3534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 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 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 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 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 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 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6健康生活(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浙教版九下第三章第六节健康生活(3)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分析】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以“健康影响健康的微生物因素一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为线索,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健康的概念,健康与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一些健康和非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关注健康,关注社会,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而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事故。那么,对于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如何可以让生命继续延续下去呢?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对于触电、溺水、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处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常识,但如何对心脏骤停和呼吸微弱或停止的患者实施胸外心

2、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即心肺复苏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且这项技术涉及的知识与操作比较专业,从多次实践来看,在不了解其中的操作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容易心有顾忌,畏手畏脚。且只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是无法掌握这门专业技术的。所以,由生活情境引入,从学生已知的血液循环及呼吸运动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两个模型来检验方法的可行性。接着,在学生了解了操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心肺复苏术的学习及对人体模型进行实际操练,提高学生学习急救技能的兴趣,并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在我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面对社会中的

3、一些不良风气,如何还能保持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学生可能需要通过了解急救的最佳时间,心脏骤停的发生率等来关注社会问题,知道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一些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急救成功案例作为正向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利用模型,培养学生能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从模型的运用中理解心脏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并通过视频学习及对人体模型的实际操练,激发学生学习急救技能的兴趣,并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2 .通过对触电事故的急救处理,学生能归纳并初步掌

4、握类似事故的急救处理步骤与方法。3 .通过视频观看、材料阅读、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概括、获取信息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急救黄金时间、心脏骤停发生率等的了解,学生能意识到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2.通过对一些社会现状及急救成功案例的了解,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1 .通过利用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明白科学知识可以服务于社会,能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2 .通过观察直观的现象判断操作的合适性,学生能理解科学技术的运用需要通过建立模型等方法去

5、检验可行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心脏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急救原理及基本操作。难点:认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器材准备】血液循环模拟装置、小烧杯、红墨水、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纱布、秒表、任务单、PPT。【教学过程设计】一 .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触电视频。这是生活中比较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如果此时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教师引导总结:抢救生命的第一要素,是要先排除致死因素。追问:将其与电源隔离后,发现他倒地不动了,又怎么办?检查脉搏时,发现触电者没有了脉搏,没有脉搏意味着?这样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危机?为什么?血液不能流动的原因是?这种情况下,你有什

6、么办法能促使血液循环吗?你如何判断你的操作是否成功呢?二 .利用旧知,建构新知展示模型。我们用瓶子里的气球来模拟心脏,在里面装一些红墨水来模拟血液,那么可以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个结构?在这三个结构中,血液是有一定的流动方向的,如何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此时,A、B止水夹所起的作用与血管中某结构的作用相似,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A、B止水夹分别模拟的是?学生活动:怎样操作能使血液重新循环起来?学生展示: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向下按压瓶子,“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动脉”;待血液流出后,关闭止水夹B,打开止水夹A,松手使瓶子回缩,“血液”又会从“静脉”流回“心脏二提问:下压与回缩分别模拟的是心脏的?思

7、考:(1)对于按压的深浅有怎么样的要求?(2)下压的时间与胸腔壁回缩时间,这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如果从模型回到人体身上,那么按压哪个部位比较合适呢?这是一张人体胸部的模型图,请你从这四个部位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按压部位,并说明理由。学生交流。总结:因为挤压心室比挤压心房的效率高,且要避开肋骨薄弱区,所以按压胸骨下半部比较合适。提问:血液循环了,脑就能得到足够的氧气了吗?正常情况下,人体是如何通过呼吸运动来补给血液中的含氧量的呢?你能用这个模型来演示一下吗?那么,要把氧气从肺部补给到血液中,还需要通过?学生活动:对于呼吸也停止的患者,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学生展示。学生

8、1:可以通过拉动横膈膜使气球鼓起。学生2:可以通过气管向肺部吹气。学生3:可以通过不断的挤压瓶子使气球鼓起。学生评价最合适方法。追问:你们是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你们的操作是否成功的?那么如果表现在人体身上的话,应该会看到什么现象?你们一开始吹气时有遇到困难吗?这给你的启示是?总结:在吹气之前,先要清除异物使气道通畅。提问:为了讲求效率,按压与吹气能否同时进行?教师总结:今天同学们想到用人工按压的方式促使血液循环,用人工吹气的方式来促使气体交换,最终达到给重要器官补给氧气的目的。这与医学上对于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所采取的措施相似。医学上,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会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对于呼吸停止或微

9、弱的患者,会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两个都停止,那就采取包含这两个措施的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就是针对骤停的心跳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急救中最常用、也最实用的技术之一。人民日报曾经发表一篇新闻,内容为急救应成必修课。为什么我们普通大众也需要掌握这门技术呢?请同学们阅读这三则资料后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心脏骤停4分钟后,开始出现脑损伤,所以最佳急救时间是在4分钟内。绝大部分的心脏猝死发生在院外,就意味着第一时间得不到医护人士的救治,而据调查显示,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10分钟左右,所以,急救一一刻不容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门救命技术。任务:从“徒手心肺复苏指导视频”中

10、获取信息,填写好阅读材料一、二中空格部分的内容。学生观看指导视频。学生交流操作要点。提问:交叉的手指不要按在患者胸上的原因?教师:纸上谈兵终觉浅,实际操练是关键。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练。学生活动:“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练习。(提供秒表,自主感受按压频率)活动要求:组长组织,组员依次排队对人体模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练习内容为一个循环,即按(30次)一开一吹(2口);组员练习时,其他成员保持安静,仔细观摩,组内互纠互学;反馈交流练习过程中的疑惑或反思,并做好操练记录。学生交流。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针对成人的心肺复苏术,这些操作要经过专门训练后才能实施。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提问:在现实生活中,当看到路人倒地时,有些人会因为某些原因,纠结、犹豫(展示新闻调查结果是什么让您没有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也有一些人,会第一时间奋不顾身(展示一些急救成功案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当你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如果你看到路人倒地,你敢救吗?)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学习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而学习急救,是为了让生命延续课后作业:学习、了解更多的急救常识。【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