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朱德的扁担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 朱德的扁担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6朱德的扁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2 .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4 .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教学重点1.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5 .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教学难点1.明白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Q2.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
2、的敬爱之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 .猜谜导课。出示: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1)揭示谜底,出示扁担图。(2)识记生字:扁(很扁)(扁扁的)担(担子)(扁担)(3)强调:担,本音是四声,这里读轻声。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扁担和人物故事相联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 .谈话导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朱德爷爷与扁担的故事。(板书:朱德的扁担)二、初读课文,熟知生字1 .自学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认识生字。(1)教师指导:读好翘舌音“志、朱”,前鼻音“扁、担”,整体认读音节“志、伍二
3、(2)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3)说一说“扁、担、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扁”的偏旁是“户”。“担的偏旁是叶”。“志”的偏旁是“士ftO3 .认识新词。同志队伍敌人路陡整夜打仗心疼不料敬爱(1)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2)开火车再读。(单排火车、双排火车)(3)重点强调:读准平舌音“泽”,翘舌音“朱、志、整、仗”,后鼻音“疼、敬”。4 .交流识记方法。(1)运用图片识记:出示革命领袖朱德的照片,简要介绍。(2)词句识记:如“志、伍、敌、仗”,可组词“同志、队伍、敌人、打仗,认读词语后再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3)换一换:“但“减“换V就是“担、(4)减一减:“偏”减F”是
4、“扁”。5 .初读课文: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1)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互相评价。(3)全班齐读课文。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1 .出示生字,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出示,P8-P13o)书写指导扁:半包围结构,属于左上包围右下,被包围部分则要写端正。“户”部撇稍长向左下伸展,同时被包围部分的右侧应超出“户,战:左右结构,左短右长。右部“戈”的斜钩要写得长而舒展,不要写成“弋2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3 .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说说好在哪里。四、感知课文,了解背景1.整体感
5、知: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会师,但是山上()不多,需要人到山下()。()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战士们心疼(),把()藏起来,朱德又找来(),并写上“()”五个字。指名回答,出示答案:井冈山粮食挑粮朱德朱德扁担一根扁担朱德的扁担4 .历史背景介绍: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井冈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
6、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 .布置作业:抄写新词各三遍。2 .在家长的帮助下查找有关朱德的其他故事,认识人物。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谈话导入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口头组词。2.听写词语:扁担、同志,队伍、会师、军队、战士。3 .谈话导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十大元帅之一,他是谁(朱德)我们已经了解了朱德同志是用扁担往山上挑粮,这节课我们具体来看看朱德同志与扁担之间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考查,对课文总体感知的回顾,让学生夯实字词基础,感知文意,为下一步自主读文、读中悟情奠定基础。二、品读课
7、文,读中悟情(一)学习第1自然段。1.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1)理解词语“会师”。“会师”就是两个队伍会合为一支队伍(出示两支队伍会师的图片),哪两支队伍会师了(朱德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带领的队伍会师To)(2)指名读,读出高兴的语气。2. 口语交流:但是,“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J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我体会到红军的处境很危险,下山挑粮困难重重。)(二)学习第2自然段。1 .边读边画:读第2自然段,画出表现挑粮路难走的句子。2 .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1)你从
8、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挑粮的路难走从“五六十里”看出挑粮的路太长了。是啊,五六十里山路要走也得走整整一天的时间,更何况挑着重担。从“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感到挑粮的路很难走。(出示井冈山的山路图片)这样的山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O(2)这么难走的山路,红军战士害怕了吗(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3 .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着挑粮的情景。(三)学习第3自然段。1 .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1)引导学生画出连续的三个动词,说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穿着戴着挑起)(2)完成课后练习二,说一说为什么
9、这么连。教师指导:第一行词语表示人物的动作,是动词;第二行词语表示事物的名称,是名词。把相对应的两个词语连起来,所组成的短语就是由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宾短语。(3)图文结合理解:(出示朱德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的图片)看着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示例1:朱德不怕辛苦和大家一起挑粮,一起爬山。示例2:从他们的穿戴能想到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朱德和战士们都特别能吃苦。2 .出示: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1)引导学生抓住“白天、晚上、整夜整夜”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朱德同志工作很忙,如果再去挑粮的话,他在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负担都会加重。从“
10、藏”字可以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爱戴朱德同志。)(2)选择角色说话训练:如果你是战士,你想对朱德说一一()如果你是朱德,你想对战士说一一()你想对朱德和战士说一一()3 .出不: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1) “不料”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没有想到的意思。)(2)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在扁担写上字说明这根扁担是朱德同志专用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四)学习第4自然段。1.齐读第4自然段,读出对朱德的敬爱之情。2.思考: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学生交流。(因为朱德同志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他又找来一根
11、扁担,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因此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五)感受人物品格。学完全文,你认为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身先士卒、与大家同甘共苦。)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 .引导交流: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搜集有关朱德同志的其他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2 .拓展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革命故事,选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在下节故事会的课堂上进行交流。3 .布置作业:见本课的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我采用情境创设、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以读为本,充分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2 .不足之处:一定要关注课堂的效率,抓住学生易错的地方,进行启发引导,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