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回忆录。通过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父亲被害十六年后回忆其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与敌人坚决斗争的情景及被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怀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文本中的许多语言文字含蓄耐嚼,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杰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
2、方法来表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学情分析】进入小学最后的学习阶段,学生能够自主地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进行体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引导学生立足语言文字,透过细节表现挖掘本质,实现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收集、整理与使用资料的方法。但基于理解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有效信息,加深理解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课前,查阅时代背景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课中,补充人物相关事件的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后,查阅革命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了解。教师要引
3、导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的关联,在与课文的阅读中,学生能不断地借助资料反观语言文字,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Q3 .学习李大钊被捕前部分,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4 .体会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5 .学习李大钊被捕前部分,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
4、能力。6 .体会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教法学法】引导法小组交流讨论法点拨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审读课题,铺垫背景(一)结合回忆,初识人物1.板书课题。7 .读题:从课题中了解人物及人物关系。【设计意图】用解题的方式代入本课,由此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并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浏览文章寻找答案,使其自主学习。从“回忆入手,也利于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二)结合时间,了解人物1.提问:“十六年前”是哪一年呢?(1927年)8 .朗读第一自然段。9 .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李大钊。【设计意图】师生观看视频资料初识人物,既培养了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又激
5、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为下文的探究学习做好了有效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同桌合作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时间节点,然后把这些时间节点填到学习单上。(一)认读生字新词1.词语(出示课件)第一组词:避免局势严峻第二组词:僻静魔鬼残暴第三组词:法庭占据执行2 .形近字区分:避免僻静3 .易错字指导书写:执【设计意图】本课新词和要求会写的生字比较多,但不少字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外阅读和课前的扎实预习已经很熟悉,故只选择难读易错的字词进行正音、书写,既是对学情的尊重,又便于后续教学的深入。(二)紧扣回忆,梳理结构1 .交流时间节点。2
6、 .课件出示:那年春天一一4月60十几天过去了一一28日黄昏(三)扫描回忆,梳理事件1.理清顺序:课文从第二段开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3 .划分层次:课文按时间顺序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4 .梳理事件:试着以小标题的形式提炼文中写到的事情,填写在学习单中。5 .汇报交流。【设计意图】了解叙述顺序,理清文章脉络,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是新课标对六年级下册阅读教学中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水平要求,也是本单元导读中强调的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进行扎实有效的指导训练。三、聚焦言行,体会品格(出示课件)默读作者回忆父亲被捕前的片段(2-7
7、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一)行动知背景1.学习第二段描写父亲的句子(出示课件)句子一: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1)从句子中你仿佛看到父亲近期的工作状态如何?(2)父亲为什么要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还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联系上下文想一想。2,了解背景:从父亲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你读出了什么?3 .让我们通过两则材料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4 .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时局严峻?【设计意图】补充介绍当时时局严峻的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背景
8、的了解。(二)语言知品格1.学习第七段描写父亲的句子(出示课件)句子二: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Q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1)我哪能离开呢?是什么意思?离开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2)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这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啊?(3)这就是忠于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父亲!母亲几次劝他离开,父亲总是坚决地对母亲说一一(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基于对新课标在阅读理解上要求该年段学生达到的具体要求的认识: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师先抛出阅读要求,然
9、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直接描写李大钊被捕前对母亲说的话(语言)进行交流探究,通过对人物说话的语气、反问句式、关键词语进行深入品读理解、深情引读,感悟李大钊同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形象。2.升华情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及作用,只有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领悟才是最深刻的。四、小结方法,学后有思这节课通过关注父亲的言行体会到父亲对革命无限的忠诚,这是学习文章、感悟人物形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五、布置作业课后试着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思考在“被捕时”及“被审时”,父亲的言行让你感受到了他的哪些品质?请在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批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0、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文章篇幅较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做到长文短教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阅读本文时,我们会被李大钊这样的伟大革命者深深感动,但学生由于阅历较少,这样的历史知识掌握也有限,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
11、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三、注重写法,有所收获一篇课文学完,一定是有所收获的,除了人物形象的理解,本篇课文还有写作顺序以及结构方面的知识,也应该为学生所掌握。总体来说,这篇课文由于其饱满的感情,加之学生讨论和练习较积极,学习效果达到了预期水平。但这篇文章距离感比较强,年代感也比较强,需要给学生进行情境还原比较。还原什么,把人物所处的环境还原,把人物在当时该有的表现还原,把人物当时所做的表现还原,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李大钊当时的反常表现非常突出,我的挖掘还不够深刻。课后应当再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读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