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些数字化概念:不钻“牛角尖”抓住“牛鼻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这些数字化概念:不钻“牛角尖”抓住“牛鼻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对工业界来说,有较多的热的大概念并存,如两化深度融合、工业4.0、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等。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几个相似的成熟度评估、诊断、贯标等,很容易让人产生理解上的困惑,选择上的纠结。针对工业互联网,2021年5月初,我写了篇谈工业互联网认知的三重境界的文章,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两年多过去了,在和有的企业家交流过程中,感到这个问题仍然是个问题。为此,面对这些与数字化相关的概念,再谈谈我的一些认识。目睫之论,求教大方。随着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演进,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应对由此带来的影响,抢占全球制造业制高点和话语权,应该说,不同时期
2、不同阶段开展相关专项工作,实施相关重点行动和举措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不过,工业界确实概念比较多,加上多条线推进,对基层推动者和企业家的“知”和“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如何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我认为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知”,任务更艰巨。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和罗盘,只有推倒认知的高墙,方能迎来新的景象。之所以说“知”的任务更艰巨,一是上述概念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产业性、探索性强,外延和内涵在不断“与时俱进”。二是专业化培训资源短缺,系统化培训没有跟上。比如对工业互联网存在“碎片化”的解释,不少人还处于“盲人摸象”阶段,还处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境界。有的培训班对课程的设
3、计不专业不合理,师资依专家的名气搞“拉郎配”,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三是有些机构功利性的解读和推介,也起了误导作用,需正本清源。对综合性系统性专业强的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成为专家,成为全才,事实上也不可能,但对事物本质和底层逻辑的理解,对基本常识的掌握却是非常必要的。对产业界来说,工业互联网等不能在概念中转圈,而需在应用实践中前行。我的理解就是,不钻“牛角尖”,抓住“牛鼻子”。我们不要去抠字眼,钻概念的“牛角尖”,因为我们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况且现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抓住“牛鼻子”,就是要理解和抓住这些概念背后的本质和底层逻辑。这些概念的本质和底层逻辑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
4、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像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字生、大模型等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由此引发出的“大智云边、互联互通、平台支撑、数据驱动、融合协同、生态赋能”就成为这些概念背后的关键词。抓住这些关键词就抓住了本质,就会“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不能做“高铁时代的马夫”。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改造,它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善于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方式、新办法来解决企业问题,实现创新发展。比如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集采资源来解决寻源难、采购成本高问题;通
5、过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设备的精准维护,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利用工业大模型,可快速打造工业文本生成、知识问答、理解计算、代码生成等核心能力等等。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了泛名词,真正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要做到转理念、转组织、转方法、转模式、转文化的,是系统工程。现实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只是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当然,叫什么不重要,只要方向对头,我们每走一步都是收获,都是胜利。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法找对,事半功倍。工业互联网也是系统的大概念,它是由网络、平台、数据、安全、标识等体系构成的,落地需要有具体的“抓手”和具体的场景。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他们不会热衷于研究这些
6、系统性的概念,揣摩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片面去追求“高大上”。由于条件所限,他们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是更关心谁能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能为其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率和价值。工业互联网被誉为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但工业互联网不是“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不能没有边界,“工业属性”应是基本属性之一。同样,我们应认识到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它的渗透和示范作用会越来越强,其理念、基本逻辑和范式可以借鉴、运用到其他产业甚至城市治理、政务管理等方面。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工业4.0、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等等都是企业形成数字化战斗力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支撑,企业唯立足实情,革故鼎新,化繁为简,抓住本质,走自己特色之路,方能在数字经济时代“望尽天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