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2781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探究高校思政研究2022-08-1300:00发表于陕西摘要:微博是大学生喜爱的重要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践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发现高校使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对于提升工作成效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以及使学生在庞杂信息环境中不迷失。因此,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应向微博“借力”,构建“微博+思政”协同工作模式,要强化微博发布内容的导向性、可读性、程序性、多样性,注重发布内容与受众关系的协同,把握内容发布时间节点。作者/朱莹燕,西南交通大学

2、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主任原载/西南交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网络首发,2022-07-0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新媒体环境深刻影响着95后、00后大学生的成长,给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此,要找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新浪微博是颇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之一,平台拥有大规模的大学生用户群体。因此高校因势利导,高度重视官方微博平台建设,通过微博平台助力传播主流价值、传递大学文化

3、和普及科学理念,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官微联盟成员、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教育官微之一和四川高校新媒体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学校新媒体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研判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在网络信息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用做品牌的理念运营新媒体平台,以全新的互联网思维课划和推进网络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是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发声”,是学校新闻宣传、服务师生、教育育人、舆情应对的首选平台,合理定位学校新媒体的品牌形象,将其打造成师生校友指尖上的“百变交大”“交大人身边的小喇叭”“交大人的小棉袄”“轰隆隆开向未来的火车侠等,更符合大学生

4、粉丝接受习惯和传播习惯,有效地拉近了与大学生的距离,也是向微博“借力”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方向。如何把“严肃的理论”转换为“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让校园思政文化易于传播,提高识别度和大学生参与度,值得高校新媒体研究和运营实践同仁进一步探索。一、高校大学生微博用户与学生思政工作(一)高校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据2020年Q3微博财报数据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11亿,去年同期为4.97亿,同比净增加约1400万;微博日活跃用户达2.24亿,去年同期为2.16亿,同比净增加约800万,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持续提升;微博用户群体以90、00后为主,占比接近80%。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价值

5、观的形成期,有较强的可塑性,其认知和社会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微博信息混杂环境的干扰。与此同时,高校微博大学生群体基数仍在大规模扩大,微博对大学生用户群体价值观的引导和影响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高校运用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政工作尤为重要。利用最容易接近大学生群体的介质走进学生,和学生们做朋友,从而提高平台的引导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思政工作效率的目标。(二)高校新媒体发展态势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普遍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对外、对内宣传的重要窗口。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高峰期与学生3月和9月的开学季相关联,该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获取大量校园信息来规划日常学习和生活。学校利用各类新媒体

6、平台,在每日的9时、11时、17时、22时等阅读高峰期为学生补给校园资讯。尤其像官方微博“夜猫子”属性强的平台,每日长达19小时为学生更新资讯、回复私信、答疑解惑,力争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高校不断创新形式运营微博平台,在更具社交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的富媒体环境中传播校园文化,有利于突破本校师生的传播限制,形成一定的校园文化品牌影响力,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语境转换能力强,高校新媒体从选题到话语风格均贴近学生阅读需求,拟人化运营能成功打造品牌个性,新媒体表现形式独具优势,如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的卡通形象“教育小微”、西南交通大学的新媒体卡通形象“火车侠”家族等。矩阵建设成效佳。高校间的新媒

7、体矩阵互动建设良好,善用扩大品牌影响,可实现资源共享,官微CP对话趣味盎然,增强了话题性,特别是利用大学生关注的“520”“双11”等社会热点话题实现高校间线上联动。服务功能粘性高。多家高校在新媒体渠道中植入智慧校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高校学子提供一站式校园服务,如西南交通大学利用新媒体平台与教务、财务、图书馆、一卡通、就业招聘、招生录取等大学生常用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享受了便利的服务。青春活力感染广。高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在Vl设计、遣词造句、互动交流中表现出浓厚的青春气息,与核心学生受众保持一贯的调性。(三)利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优势随着微博平台各项基础功能、个

8、性化定制功能的日渐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用户群呈持续增长态势。作为互动性较强的新媒体平台之一,微博具备独特的传播、互动和及时性优势,其属性和社会化功能不断增强,属于微传播格局中的强媒体。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随时随地获取内容、生产内容、并迅速传播,微博己成为当下自由、活跃、富有生命力和粘性高的传播媒介。微博对于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适应了大学生们的心理需求,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性价比高。微博操作便捷,最大程度激发用户的原创积极性,对碎片化信息内容进行结果优化,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发掘、整合和利用,使得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信息传播效果。各高校积极探索“微博+思政”

9、的形式,以期通过新技术结合新栏目、新形式的方式提升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效果,从而进一步实现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和扩大自身影响力等目标。二、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机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他把需求分成五类,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一方面,马斯洛从人的需求出发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探索人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他提出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变化发展。马斯洛提出激励机制首先要了解人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强调在保障了生理和安全的低层次

10、需要后,还需要爱与被爱,寻找归属感,肯定和尊重人的存在价值,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注重人在社会中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大学生使用微博较多用于满足自身多层次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满足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自我认同、社会交往、融入群体、崇拜偶像和亲社会行为需求。结合大学生在微博上接受信息的心理诉求,分析“微博文化”广受大学生欢迎的原因,对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大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以及提升学生思政工作成效具有指导作用。(一)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是微博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关键所在。微博是开放性网络互动平台,大学生通过微博可以任意表达、倾诉感情、

11、评论社会热点现象,可以满足其瞬间完成自我展示和获取社会资讯的即时需求,达成“社会知觉一社会印象一社会判断”的社会认知过程。1、满足大学生自我认同的需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纳外界信息,并内化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通过微博可以完成自我内心情绪的宣泄,获得他人评价和理解,获得外界认同,进而帮助自己完成自我认同。另一方面,根据外界的反馈,大学生可以反思总结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再次调整转换成自己的意识和行动,最终达成自我意识的构建。2、满足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需求。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社会交往需要,包括归属和爱,大学生群体更希望得到友谊、信任、依赖、爱情和同情等。他们在微博中渴望成为某一个圈子

12、的一份子,通过“关注”“互粉”“相互”“转评赞”便可以组建自己的圈子,表达自我感受并及时得到反馈,得到朋友的认同和关心,从而满足自己社会交往的需求。3、满足大学生融入群体、圈子的需要。社会心理学范畴的群体,是指那些成员之间彼此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宅”,反而使得大学生更渴望融入群体、渴望得到认同。微博可以让大学生创建喜欢的话题、栏目,关注感兴趣的领域,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以此找到群体的认同感。(二)满足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有较大影响。微博的情境作用使大学生在该平台上可以完成很多亲社会行为。例如微博中流行的“微公

13、益”“微爱心”“微行动”等慈善先行者和公益故事成为了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榜样。这些榜样人物和内容引发了广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形成了微博的良好公益风气传播。这类微博活动的参与方式操作过程简单便捷,使得大学生只需通过动一动手指即可完成亲社会行为,并能第一时间发布和扩散给自己的圈子,展示自己参与微公益的动态,将正能量进行二次传播,充分发挥了微博碎片化传播特点,能将大学生中的微小力量凝聚起来。微博正是这样一个分分秒秒都有人围观的虚拟场景,在众多粉丝的关注下,促使大学生个体更容易做出较受赞许的亲社会行为。(三)使大学生在信息庞杂环境中不迷失流言是微博虚假信息的主体,奥尔波特认为流言的产生有两个原因,即事件的

14、重要程度和信息的模糊程度,流言的强度等于两者的乘积,克洛斯进一步完善了这个说法,即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公众辨别能力维度,认为公众的辨别能力越高,谣言产生的几率就越小,扩散的能量也越小。从微博大学生用户的辨别能力来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引导性。而存在着部分别有用心者有意利用微博发布谣言或通过凭空捏造的信息干扰大学生的正常判断,这当中有很多是学生思政工作的“绊脚石”和“对立面”。从信息的模糊性看,当一个社会热点出现时关键媒体失语、官方信息发布不及时,流言被传播的越快,越容易形成裂变式传播,大学生群体在接收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时容易产生误判。在众多新兴媒体不断涌

15、现的今天,高校微博平台应该迅速转变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放下身段主动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和动向。通过线上线下的贯通,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感受,提升与大学生的互动频率,以便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人性化、深层次的服务,由此产生高强度的用户粘性,更好地将学生思政主题活动及内容进行高效率“植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三、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应向微博“借力”:西南交通大学“微博+思政”工作模式案例探索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怎样向微博“借力”以提高工作效率?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传播效果根据其发生的逻辑顺序可分为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基于微博的传播行为可知,认知指大学生接收与自己相关的微博信息;态度指高校微博对大学生产生更深

16、层次的心理作用,如对校园新闻或就业等相关信息的需求;行为指大学生将心理态度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如评论、转发、点赞该条微博,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或参与相关线下活动。为了保证传播效果的有效实现,西南交通大学“微博+思政”工作模式把握了微博平台的传播特性和优势,严格遵循大学生使用微博平台的心理动机,建立起所要传播的内容和传播受众之间的强关系,落实到微博运营上,有以下探索方案:(一)发布内容导向性要明确微博平台上信息庞杂,大学生用户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有较强的可塑性。在一些网络大事件、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关键期,高校利用官方微博及时发布相关内容,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获得相关信息的正确判断,实现对其正确引导。因此,微博所传播的内容要真实可靠,内容的设定上必须具备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二)内容与受众关系要协同高校应利用微博平台处理好学校与大学生的关系,同时处理好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之间的关系。只有两者形成融洽的传受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