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1课落到地面的雨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1课落到地面的雨水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落到地面的雨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落到地面的雨水”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中的第5课,本课主要内容是关于雨水下渗及雨水在不同地表流动的情况。通过探究雨水在不同地面的流动情况,知道选择不同材料铺设路面的重要性。课后的“科学阅读”生态海绵城市是前面两个活动后的知识迁移。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雨水去哪里了”,活动2是“雨水在不同地面上的流动”。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会流向哪里,学生从教科书上的图片得到启发,提出有的雨水会下渗,有的雨水会蒸发到空气中,有的雨水会流到下水沟等初步结论。在活动1的基础上,教科书出示了3种不同物品(小鎏片
2、、带草泥块、沙石)铺设的路面,做模拟实验,对比观察落到地面的雨水流动情况,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雨水在不同地面时流动情况是不同的科学结论。二、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降雨是非常熟悉的,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对降落到地面的雨水的流动情况的认识并不完整,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城市里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落到地面的雨水会流到排水沟里,再流入河涌,如果雨势太大的话,排水沟来不及排水就会发生水涝。教科书中的活动2是一个很好的模拟探究实验,学生能够使用常见的3种地面做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学生对于生态海绵城是非常陌生的,但是他们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科
3、书把该内容放到“科学阅读”环节,学生在完成前面的学习后能够再阅读拓展。他们不仅能够理解,而且还会主动调查自己所生活的小区、学校、城市等地面设计是否合理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三、教学目标1知道落到地面的雨水会出现蒸发、下渗、流失和被植物吸收的情况。2通过做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雨水在不同地面的流动情况。3能通过证据进行描述、解释雨水的流动和汇聚。4了解生态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发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雨水在不同地面的流动情况。教学难点:从模拟实验中获知不同材料铺设路面的重要性。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喷壶、塑料盘,小瓷片、带草泥块、沙石、教学PpT课件等。学
4、具准备:喷壶、塑料盘,小鎏片、带草泥块、沙石、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波波和妍妍在上学的路上遇到大雨,看到了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有的流入下水道,有的滞留在路面而形成了许多小水坑。问题:这些雨水都到哪里了?讲述:落到地面上的雨水除了会流到下水道了,还会流到别的地方吗?媒体:出示本节课的课题“落到地面的雨水”(二)活动探究1 .活动1:雨水去哪里了问题: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去哪里了?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流到下水道、给植物吸收、流到河涌小结: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会下渗和流动。雨落到地面后,有一部分的水被植物吸收了,一部分的水会蒸发到空气中,一部分的
5、水会下渗到土壤或是沿着路面的缝隙下渗到地表下,一部分的水会流到下水道。2 .活动2:雨水在不同地面上的流动问题:当雨水降落在不同地面上,雨水又是怎样流动的?交流:小组讨论,雨水在哪些地面容易下渗;在哪些地面难以下渗,只能在地面上流走或者蒸发到空气中。任务:模拟实验,用3个塑料盘分别装上小瓷片、带草泥块、沙石,用喷壶洒水。(小番片模拟的是硬化城市马路,带草的泥块模拟的是覆盖植被的土壤,沙石模拟的是裸露的土壤,喷壶喷水是用于模拟下雨。)要求:通过改变水量、坡度的方法,对比实验后得出在不同塑料盘子水流的流动现象。活动:分小组模拟实验,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汇报:分享小组的模拟发现,教师对学
6、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不管是大小不同的雨量,还是大小不同的坡度,在瓷砖上的雨水流动得最快;带草的小土块水流得慢,只是带走了一些泥土;沙石的水也流得快,同时把大部分沙石带走了。从而知道,选择不同材料铺设路面的重要性,因而修建城市的停车场采用植草沟和渗水砖,比采用硬化的斐放更有利于雨水的流动及下渗。3 .科学阅读:生态海绵城任务:科学阅读“生态海绵城”。要求:课后去调查自己熟悉的生活小区、马路、河岸等,对不符合生态海绵城的提出改进建议。活动:分小组去调查,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交流:学生对生态海绵城的雨洪管理新理念进行分享。七、教学板书第21课落到地面的雨水植物吸收雨水落到地面出现蒸发下渗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