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公务员生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的公务员生涯.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扇的公务员生涯曹操20岁就做了“公安局长”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做了“洛阳北部尉工这个官职负责河南孟津一带的社会治安,兼管地方防卫和征兵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那一年,他才20岁。在洛阳干了3年,任期一满,曹操就升官挪窝,被调到河南省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然而刚当上县长,他的仕途就遇到了危机他的一个堂妹嫁给了一个国奥,而这个国奥犯了罪,要株连九族,曹操也在株连之列。于是朝廷就免了他的县长,让他回老家“凉快”去了。曹操老家在安徽,回到安徽后,他在城郊盖了一所房子,每日勤奋读书,“宅”了好几年。26岁那年,曹操东山再起,被朝廷从老家召唤出来,做了“议郎、公元18
2、4年黄巾起义,曹操被封为高级军官“骑都尉”,跟随中央部队去打黄巾军,很快立了功,升做“济南相”,相当于现在济南市市长。再后来董卓作乱,曹操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参加联军讨伐董卓,又灭掉袁术、袁绍等军阀,挟天子以令诸侯,官做得越来越大:38岁成为省长(兖州牧),42岁做了事实上的丞相(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兼录尚书事),54岁做了真正的丞相。虽然直到去世,他都在丞相的位置上没动弹,但真正的权势却远远超过了皇帝。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20岁就当官,现在很少见;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现在更少见。汉朝的公务员选拔程序分两大类:一类叫“策试”,跟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接近;一类叫“察举”,用不着考试,直接由地方官向上级政
3、府推荐,再由上级政府安排去做官。理论上说,地方官愿意推荐的人有两种,种是道德品质特别好的人(孝廉),一种是工作才能特别突出的人(茂才)。曹操做公务员,走的是察举路子,是被安徽老家的官员作为孝廉推荐做官的。在曹操那个时代,孝廉的数量要比茂才多得多。因为道德品质这东西不容易衡量,是好是坏地方官说了算,很容易造假,而工作才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冒充的。为了保险起见,地方官更热衷于推荐孝廉,而不太热衷于推荐茂才。推荐率和录取率都不高在曹操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做公务员的难度是不亚于现代人的。譬如说察举,它有指标限制,一个60万人以上的郡国每年能推荐3名孝廉,不到60万人但超过40万人的郡国每年能推荐两名孝
4、廉,不到40万人但超过2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1名孝廉,低于20万人但超过10万人的郡国每两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而低于10万人的郡国每3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汉朝末年的人口比现在少得多,60万以上的郡国没几个,像曹操的籍贯所在地沛郡,总共才25万人,地方官那年推荐了一个曹操,就再也不能推荐其他人了。25万比1,多么吓人的比例,一个平头百姓要想做孝廉,比登天都难。再说策试,地方官举办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50:1,过关者再参加中央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00:1。也就是说,假如你成绩中等,连过两关最后胜出的概率只有1/15000。曹操父子都走了后门既然通过率如此之低,曹操父子是怎样顺
5、利当上公务员的呢?很简单,凭关系。曹操的爷爷是个太监,名叫曹腾,他侍候过4个皇帝,其中汉桓帝还是他拥立的。还有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曹操父子都走了后门,那就是他们的年龄。曹操23岁当县长时说过:“年纪尚少,顾视同列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意思是自己做官非常早,上班之后发现跟自己同一品级的官员很多都已经50多岁了,就那还算是“年轻干部”呢。其实东汉后期屡有严令,孝廉不能低于40岁,而曹操被推荐为孝廉时仅20岁,曹嵩被推荐为孝廉时仅22岁,假如不是虚报了年龄,就是地方官为了巴结曹腾而帮他们瞒天过海。曹操的年薪做上公务员的曹操,从底层做起,一直官至丞相。那么,曹操的工资是多少呢?以丞相为例,工
6、资分两个部分,一是货币工资,差不多每月1.75万枚五铢钱:二是实物工资,也就是大米或者其他粮食,每月175斛。折算下来,曹操每月大约能领2.1万,每年能领25.2万枚五铢钱。此外,曹操还有一大片采邑可以收租。曹操56岁时,汉献帝拿出武平、阳夏、柘县和苦县4个县给他做采邑。汉献帝的意思是,这4个县的土地和3万户居民,从此归曹操一个人掌管,以后每年的租税不再上缴朝廷,而是上缴给曹操,租税怎么收,收多少,收了怎么花,全归曹操自由支配。多达3万户居民的采邑,能给曹操带来多少收入呢?曹操自己说过,以后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每亩土地,每年只收4升租米。东汉末年,地广人稀,每户耕种百亩左右,一亩收4升,
7、百亩能收4斛,3万户每年可收租12万斛。一斛16公斤,12万斛共192万公斤。有年薪,有采邑租税,曹操一年的合法收入,折成人民币在千万元左右。曹操的花钱之道曹操临死前写了份遗嘱,该遗嘱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交代儿子们怎么安葬自己,另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处理遗产的。从遗嘱上看,曹操应该没留下多少遗产。如果曹操确实没有留下多少遗产,他在世时那么高的薪水、那么多的租税、那么丰厚的赏赐,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曹操写过一个通知性的文件,是在受封采邑之后写的,文件大意是:“皇帝刚刚封给我3万户采邑,我自个儿花不完,怎么处理它,实在是个问题。我想,当年大将赵奢、窦婴受赐千金,自己都是一文不要,全分给了部下,部下感激他们,努力帮他们出谋划策、杀敌立功。我也想学学赵奢和窦婴,把我采邑里的租税,以及我每年的薪水,都拿来分给诸位将军和诸位谋士,还有那些早年追随我讨伐董卓的老革命”由此可见,曹操挣的那些钱主要是分给部下了。关于这一点,还有旁证,三国志魏志和洽传记载:“太祖建立宏业,俸师徒之费,供军赏之用,吏土丰于资食,仓府衍于谷帛。”意思是曹操之所以能够创立那么大的基业,有一条关键因素是他不爱财;居然用自己的俸禄给军队发饷。而曹操这么做,并非出自义务,而是曹操收买人心建功立业的一个手段。所以,曹操不一定是个好人,但的确是个合格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