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探讨.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导语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全球各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架构几乎均采用美国的CIoudFoundry和Docker等开源技术,美德两国具有较强的将“核心经验知识固化封装为模块化微服务组件和工具开发的能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全球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最完备的互联网生态,但核心技术相对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模式的研究相对滞后,平台构建、应用和推广运营过程中走过弯路,踩过坑,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为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能发挥引领作用,我国把发展工业互联网定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今年“两会后,数字经济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再度蝉联热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迎来一波新
2、热潮,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平台,近日中科院互联网周刊联合有关权威组织评出中国工业互联网500强企业。这代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发展经过一个阵痛期后,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下一步发展趋势迫在眉睫。一、建设模式对比分析先引鉴专家观点介绍工业互联网应用和平台构建与运维模式的基础知识: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式主要包括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是工业互联网推动生产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支撑工业经济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和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网络结构构建、数据中心构建、应
3、用平台构建、安全平台构建等,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生产管理、更有效的运维服务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中,三类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水平高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是主力军,企业具备深厚的工业积淀,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过程优化等工业领域专业背景深厚,能够为工业PaaS服务能力开发提供更多规则化、软件化的行业知识经验;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是共性关键使能技术的开拓者,能够解决生产制造技术软件化、平台化的关键问题,提高平台专业纵深能力和横向资源整合能力;互联网龙头企业拥有生态优势,有更多异军突起的可能,从不同层面与角度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初期发展较快,在技术
4、、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领导对平台商业模式可行性论证重视不够,多数工业PaaS在工业know-how和专业技术方面积淀不足,在生产过程降本增效、技术产品标准化、安全保障、用户信用体系等方面探索不深,受消费互联网思维惯性和横向整合超常成功的影响,忽视了生产制造与消费领域之间专业性的巨大差异,容易导致战略方向、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误判,特别是为了赶超发达国家采取了双跨战略,也难躲避欲速则不达的魔咒。就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模式探讨,重点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分类包括区域互联网平台、行业互联网平台和企业互联网平台等,建设模式包括自建模式、委托模式和
5、合作模式三种,并探讨了平台建设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团队建设、应用场景和结果实现。三种建设模式是基于平台建设主体固定的情况下,参与建设的主体不同来分的,各有优缺点:自建模式的成功率高,效果好,速度慢(跨界团队的培养和磨合时间较长);合作模式的成功率和效果次之,速度较快;委托模式成功率和效果比较差,但速度快。若按照平台建设的主体构成不同来分的话,可分成头部企业自建模式(简称自建模式)、国有企业建设模式(简称国企模式)、合作共建模式(简称共建模式)三大类。自建模式的建设主体只有头部企业,优势是决策和行动快,问题是平台的推广难,主要是同行有顾虑(技术和商业机密的保护);国企模式的主体强调的是国有企业,如
6、军工、石油等国家垄断的行业,国有企业可统一调配资源(包括建平台和用平台);共建模式的主体有多家企业,即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建设行业平台,每个参与企业都是所属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各参与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对比自建模式、国企模式和共建模式,各有其产生背景和优劣势。自建模式源于国家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十五个行业的头部企业建设双跨平台,包括海尔、三一重工、徐工等,平台建设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平台在行业内推广难的问题是共性,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国企模式的资源优势是明显的,弱势也是显然的人员转型动力不足,领导会议多、效率低,需要用在跨界业务上的时间没有保障;共建模式的优势也是多方面的,平台上每个细分模块
7、都由该模块的头部企业负责,确保平台的整体功能强大,行业内细分头部企业合作大大弱化了行业内其它企业用平台的安全顾虑,当然也存在其整合工作难度大的劣势。总体来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走了一段弯路,主要是因为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模式的研究不够。共建模式更有优势,原因是自建模式和国企模式逐渐走向共建:自建模式要解决同行用平台的顾虑,将同行由竞争对手变为共建伙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国企模式要整合行业内力量,合作共建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共建模式开始把大家整合在一起难,需要发挥行业协会和政府引导的作用,平台一旦建成,发展速度快、潜力大。二、共建模式理念内涵从平台建设主体来看,每个主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主
8、体之间是共生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每个主体要发挥价值,需参与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当然,系统外做传统业务的,如销售应用软件的企业,影响用户上平台进入生态系统。即每销售一个应用软件,就多了一个信息孤岛,耽误一个企业上平台。平台的商业模式一般是用户免费上平台,分享通过降本增效创造的新价值(如平台主分享用户在平台上获得的新收益,简称分增效),比传统应用软件运行成本低效益高,等于革了靠卖软件盈利企业的命。系统内业务完全重叠的,要启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进行合并或分工各有侧重,如滴滴和快滴的合并,获胜者往往是来自传统行业外的独角兽。否则,进入互联网行业能坚持走过来的企业,很多都是巨无霸的企业集团,有实力
9、和耐力,更能熬,不联手快速做大的话,必然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先烈。这些,都是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消费互联网)发生的,是否适合下半场(工业互联网),还需要在实践中验证。从平台建设需求来看,没有一家企业能通吃整个行业,也没有一家企业能掌握整个行业各个环节的技术诀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把行业内所有企业都统起来或收购了,当然,这只有国家能做到;第二种方法是把行业内所有独门绝技”都买过来,并能持续迭代或持续地买,等于孤军奋战,且需要绝对丰厚的资本家底作支撑,这条路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搞不好会走向全军覆没;第三种方法是与行业内各个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合作建设(简称共建),既能解决各个时期的技术
10、诀窍,也可避免难实现的持续投资,当然优秀企业的整合过程也不容易。假使采取共建的办法,若一开始就让所有主体都参与到行业平台的建设中,既不实现,也没有必要。可以选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参与,循序渐进,继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到一定程度后,可进一步细分行业,进入精细化和极致化的发展阶段。从平台建设属性来看,平台是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每个主体都是平台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有平台主导者及其共建伙伴、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者三大类,平台上创造的新价值,按贡献大小分配。各主体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各主体有相对独立性,需要发挥每个主体的作用,整合行业内外力量越多越好。平
11、台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主导者,并敞开胸怀拥抱生态体系中的每个成员。每个成员积极加入(嫁接)到平台上,既避免被淘汰的厄运,又获得充分展示自我和更大发展机会。随着共建伙伴和单元的增加,平台建设投入也越大,运行积累的数据越多,规模效益越好,发挥产业间的协同作用越大,促进产业融合,创造的价值越多。当然,平台的主导者也是动态的,平台的运行管理机制能甄选出最适合的主体来做主导者,确保平台的持续发展。以上从不同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平台建设的模式有多种,国家支持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进行双跨平台建设是一种大胆的探索,但实践过程中确实有违背常规判断的问题存在,国家体制、行业特
12、点、企业性质和用户需求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模式的选择。在选择之前,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和论证是必要的,同时还要深入思考建平台是给谁用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平台,组织哪些人才能把这个平台建设好等现实问题。其中的基本逻辑是:既然平台是给大家用的,就要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诉求和感受,行业的know-h。W掌握在大家手里,要充分发挥大家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才能给大家提供满意和更好的服务。这也是共建模式的核心理念和逻辑思路,由此可知共建模式将是一种很好的互补,或许是平台建设的主流。三、“三共趋势探讨“三共指共建、共营和共生,具体讲是行业平台的建设、运营、维护和迭代发展,是有行业内企业代表共同完
13、成的,可满足行业生态系统各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共建比较容易理解,将行业这个大系统切分成不同的子系统,由行业平台主导者负责行业平台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选择各子系统的头部企业作为子平台的主导者负责子平台的建设,按贡分享在平台上创造的新价值。行业平台的建设难度大、周期长,尤其是平台底座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和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站)和PaaS层模型池的建设。子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子平台的主导者也可对子系统做进一步切分,发挥各细分部分或模块的专业化优势,强化各子系统中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完成平台的建设,确保平台功能的先进性,满足行业内各主体的需要。例如,有机废弃物厌氧处理子系统
14、,可按不同的有机废弃物切分,如畜禽粪便、秸秆、餐厨垃圾等;也可按工艺流程切分,如预处理、提油、除臭、厌氧、脱硫、水处理、制肥等。“共营比共建要复杂一些,理解起来相对难一点。我们知道建平台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用,怎么才能用好,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经营,包括运营、维护和持续迭代。子平台的建设周期较短(一般1-3年),平台的建设是一次性的;使用是长期的,过程中需要持续迭代,包括技术的更新、功能的强化、应用范围的拓宽等,需要投入的精力、专业度要求和管理难度等,都远大于建设。平台建设者可以是平台建后使用的经营者,擅长建平台的不一定擅长经营平台,特别是工业互联网需要专业化的平台公司来建设经营(自建行业平台,
15、并为行业提供使用平台专业化经营服务),尤其涉及业务范围和内容较多时,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经营,如环卫业务涉及垃圾分类收运、焚烧、填埋,公厕、建筑、园林绿化垃圾和危废等模块,还涉及不同的主管部门(如城管局、环保厅、发改委、大数据局等),由城管局(环卫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政策引导,委托专业化的环卫平台公司进行“一网统管又如很多集团企业的业务范围覆盖固废和水处理两大子行业,要进行集团统管,集团自己建设经营平台业务,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经济上不可取。组织专业化跨界团队建设经营,集团自用,不能为同行提供服务(同行之间数据保密),投入产出不可行,除非能卖一个好价格转让出去。“共生比较难理解
16、,首先说明为什么不是共赢,因生态系统内共赢等于都赢,显然是不合理的,除非生态系统是开放的从外面赢。产业之间是融合的,有赢必有输,从外面赢的话,等于从另一个生态系统中赢。各行各业共处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从大生态系统的角度讲,追求的也是共赢,这样大生态系统中,有的行业输有的行业赢,就不是共赢,即自相矛盾了。共建是为共营”服务的共营”的过程共创共享新价值获得新生(“共生)和持续发展,共生是共营的目标结果。共建伙伴关系的第一步是按照事业和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来构建利益共同体,只为了利益的话,很难做到长时间付出没有回报,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利益纠纷影响合作,也很难做到坚持。命运共同体是合伙共生关系,共生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不是静止的,是动态的,是持续发展的。表现在每个主体的生态位是变化的,包括主体角色的转换和系统的进出,如主导者的主体角色定位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让能者上,表现在主体生态位的大小和获得利益的比例上。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类似合伙公司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