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三十年中国古代“廉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近三十年中国古代“廉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对近三十年中国古代“廉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田摘要近三十年来,在党中央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氛围下,有关“廉文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学者们大多从政治学、法学等领域对廉政制度、廉德思想进行研究。其中,关于廉政制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内容、特点、启示方面;而关于廉德思想的研究,则集中于述其内涵,溯其本源。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对体现中国古代“廉文化”的文学形象进行了研究。不过,囿于学科认知和研究程度,“廉文化”相关概念的使用比较含混,对传统底蕴的挖掘和“廉文化”溯源也还不足。关键词廉文化;廉政制度;廉德思想;文学形象;综述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廉文化”的研究可追溯到何芸樵1936年发表的四维中之廉德
2、一文,此文认为“廉”并非指一概不取,而为“不得当而不取”之义,并以“审分”与“审义”作为“廉”的评判标准,显然是对儒家廉洁观的继承。更重要的是此文阐述了“廉德”作为一种道德伦理规范,既可以使个体具有心无贪欲、坦然自得的道德修养,也可以作为社会制度约束百姓,以达到买卖公正的目标。但此文对“廉”的探讨尚不全面。之后的近四十年间,中国古代“廉文化”相研究屈指可数。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提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保持廉洁、防止腐败的要求。在此氛围下,中国古代“廉文化”研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可谓突飞猛进,并持续保持热潮。不仅对廉政
3、制度与廉德思想的研究逐渐全面,还有学者挖掘文学作品(如诗歌、戏剧、散文等)中体现的“廉文化”。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制度层面,因此对于廉政制度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廉德思想及体现“廉文化”的文学形象研究则较少。一、对廉政制度的研究廉政是“廉文化”的政治维度,主要针对的是官吏或统治阶级。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是实现廉政的根本保障,内涵十分丰富。学界对古代廉政制度的研究包含内容、特点及启示三方面。(一)对廉政制度内容的研究学者们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包含监察制度、官吏的选任考制度、回避制度、奖惩制度等。如彭安玉在中国古代廉政制度述略(1992)中总结了古代廉政制度包含提倡贤人政治、惩治贪污腐败、慎选
4、吏、强化监察、完善考核制度、实施回避制度、贯彻权力制衡原则等内容。他认为政府将廉吏作为道德风尚的标杆可以对其他官员进行思想教育,并且惩治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的治国重任,强化监察可以确认执法的森严,完善考核制度与实施回避制度都有利于朝廷选拔真正的人才。总之,彭安玉通过梳理和辨析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和政治典籍,提炼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宝贵经验。相似观点还可见成云雷中国传统廉政文化解读(2012)、杨雪浅谈中国古代的廉政举措(2014)等文。在对廉政制度的研究中,监察制度研究所占比重最大。如王鸿儒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廉政建设(1988)一文谈及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历史,针对监察制度对吏治的重要性进行了说
5、明。刘双舟在其博士论文明代监察法制研究(2002)中详细讨论了明代特设的监察机构“都察院”与监察官员“六科给事中”。他指出明代监察机构具有巩固极端君权的作用,它的独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行政机构的干涉,这也是现代监察机关需借鉴的。焦利的博士论文清代监察法研究(2006)则对清代的监察法律,如钦定台规都察院则例的结构、内容、意义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清代的法律法规实现了监察体制、监察运行机制、监察范围、监察官选拔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化运作,对于今天的监察制度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张科科中国古代廉政法治建设的现实启示一一以古代监察制度为视角(2008) 一文中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监察制度的发展历程,
6、指出了尧帝时就已经有了“谋于四岳”的拾遗补阙制度,重大政治事件需咨询四岳的意见,这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2009)一文梳理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嫂变,并对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2019)一书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具有不同特色的政权结构,理了从先秦到明清的监察制度。?此外,部分学者集中于对职官考选制度的研究。如钱耿文中国古代廉政制度浅析(1994)一文中最具启发的是,认识到德治与法治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想达到“明主治吏不治民”,统治阶级必须建立保障机制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学校、家庭、皇权三方面的道德教育与官员的选任
7、考、以法治国、增俸裁员等措施相结合。?王增平在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1999)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历代选、任、考制度,并为建设现代廉洁社会提供了一定建议。?刘莎莎浅谈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2009) 一文认为对官员的考核、惩戒制度可追溯到尧帝时期。?此说法或对于古代廉政制度溯源具有借鉴意义。张振国的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2010)具体分析了清代开列、遴选制度的形成及演变,认为清代的选任制度在防止权臣结党、遏制冗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二)对廉政制度特点的总结王鸿儒1989年发表的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廉政建设一文是学界对古代廉政制度研究的滥觞,他梳理了古代监察制度的流变与发展,分析了监察制度在明君政
8、治情况下对于封建王朝的巩固作用,指出了古代监察制度具有独立性、监察官员权力强大、需要依靠选官制度配合等特点。?王鸿儒的总结较为合理,并为社会主义廉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对当代廉政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李洪峰在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特色探析(2012)一文中总结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优点:官僚政治系统对皇权的制约性可以适当延缓古代王朝的衰亡;古代选官以“德”“才”为标准有利于促进选拔的公平性和加强官员的廉洁意识;设立监察系统可较为有效地防治古代政治腐败。?总的来说,以上三点对古代廉政制度优点的总结较为准确,对当代建设廉洁社会具有制度层面的借鉴价值。但是本文缺乏对于制度的德法结合、官员考核制度特点等
9、方面的讨论,所以对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特点的把握还不够全面。黄建军我国古代廉政制度及其镜鉴(2017)一文在李洪峰的基础上,补充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法制规范与道德导向相结合,制度建设与组织机构相结合的特点,更加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优点。也有一些学者更加着眼于对古代廉政制度缺点的批判,如陈平在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研究(2004)一文中总结出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在思想方面的两大局限:中国古代王权至上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造成古代廉政思想无法约束封建君主个人;封建官僚体制下的封建特权使得古代廉政思想不能一视同仁。陈平从中国古代君权神授的哲学观念以及门第血缘的任官因素对以上局限形成的原因进行了阐释,同时为当代
10、社会避免面临相同弊端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案。杨文霞古代儒家德治论(2006)一文同样从思想层面分析了廉政制度的局限性,她指出古代儒家以血缘为基础与以家庭宗族为核心的德治思想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中国古代德治具有道德义务与规范不平等与理想化的缺陷。杨文霞较为准确地认识到了以“德”为内核的儒家思想对于肃清贪污腐败的局限性,为当代社会德法结合的廉政制度提供了实施思路。(三)关于古代廉政制度对当代启示的研究黄建军我国古代廉政制度及其镜鉴(2017)借鉴了中国古代选官、考核、反腐等方面的有效经验,为廉政制度及当代廉洁社会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借鉴中国古代的监察、进谏等制度以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1、“;学习中国古代“任人唯贤”的选官制度以确保人才的任用;借鉴中国古代的考评机制以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黄建军从吏治的角度为建设当代廉洁社会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建议。吴根友、崔海亮在试论传统儒家廉德的基本内涵、培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2020)一文中认为传统儒家廉德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廉洁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德养廉来夯实“不想腐”;以制保廉来筑牢“不能腐”;以法促廉来完善“不敢腐”。吴根友从德法结合的角度,从道德基础、制度约束、法律体系等三方面落实“三不腐”,为当代社会反腐倡廉,建立廉洁社会找到了一条可行路径。与黄建军、吴根友等从古代廉洁文化、廉政建设中“取其精华”不同,也有不少学者是从“弃其糟
12、粕”的角度,着眼于中国古代“廉文化”(尤其是廉政制度)的局限性,提醒今人批判地继承。陈平(2004)吸取中国古代贪污腐败的教训,为当代社会提出了思想、制度等方面的防范之道:为避免官员失德要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与执政能力;为避免重现“封建特权”要健全当代法律法规;为避免“水亦覆舟”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陈平认识到了古代君主专政与封建特权对国家腐败造成的危害,以此为鉴,为当代反腐倡廉与党风建设提出了有力的建议。杨文霞古代儒家德治论(2006)从中国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局限性对当代建设廉洁社会提出了建议:为避免中国古代法度松弛、纲常不振造成的社会颓废须注重发挥德法结合的互补作用;为避免官德失守造
13、成国家衰亡要在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之下实现官德建设与治吏建设的统一。杨文霞从中国古代儒家德治轻视法律、过于理想化等缺陷进行了反思,对于当代德法结合的有效践行提供了可行之道。卢鹰在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及其启示(2016)一文中幺黑结了古代廉政制度在思想、作风、制度、法律等层面对当今党风建设的重要启示:为防止腐败造成人民革命要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避免因君臣利益冲突危害国家稳固要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为避免“德治过柔”的不良后果要加强法律对于贪污腐败的惩治;为避免官职的“商品化”要坚决刹住卖官鬻爵现象。卢鹰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封建君主与官僚集团、德治与法治间的矛盾冲突中总结经验教
14、训,体现了对建设当代廉洁社会的多方位关照。可见,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不仅在内容上涉及监察、选官等诸多方面,还对古代廉政制度的优劣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应用到了当今的廉政建设当中。二、对廉德思想的研究“廉德”属于“廉文化”的道德维度,体现了个人对于“廉”文化的遵从。与廉政制度的“统治阶级特有性”不同,廉德既包含以全人类为对象的普通伦理道德,也包含了以官员为对象的政治伦理道德。目前学界对于廉德思想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廉德思想的内容与廉德思想溯源。(一)对廉德思想内容的研究首先,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闫文娟在其博士论文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孟子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5、2020)中,将孟子的民本思想概括为民贵君轻、实施仁政、推行王道等方面。本文注重将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相关联,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民生的积极作用。张晋藩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2022)一文从夏、商、秦、隋四代的兴亡中总结出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如兴国安邦、以农为本等,并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另有部分学者虽未专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但也有所谈及。如成云雷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哲学基础(2011)一文中通过列举了历代思想家言论,认为民本思想发源于殷商时期。成云雷谈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特点,指出了民本思想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16、。任松峰在其博士论文儒家廉德思想研究(2015)中提出以民为本、仁者爱人是儒家廉德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指出民本不仅与官员的廉洁具有一致性,更是直接关联国家的发展。其次,修身律己也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话题。早在1936年何芸樵发表的四维中之廉德一文中,便谈到了“廉德”在抑制贪欲、维持社会买卖公平方面的作用。古惠文在略论中国古代儒法道佛的廉洁文化思想(2010)一文中大概叙述了儒法道佛四家有关廉德的内容,如儒家的知耻、正己、重义等,法家的礼义廉耻、以民为本等,道家的无为而治、清心寡欲等,佛教的戒恶扬善、戒嗔戒贪等,惜无系统阐述。亓慧珍先秦儒家廉洁思想及现代价值研究(2016)一文将儒家廉德思想概括为克己自省、公私分明、节俭知足等。孙帆在儒家廉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1)一文中指出儒家廉德思想包括修身、尚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