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2207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通过整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案例和长时期历史数据,总结各国国有企业建立、发展和改革的规律,得到如下发现:(1)国有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普遍存在,在不同类型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国有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各国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可总结为三种模式,即西方发达国家模式、新生民族国家模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模式,不同模式的国有企业存在的原因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存在差异;(3)各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之处,相同点表现为行业布局的趋同,不同点表现为国企发展目标不同所带来的改革手段的差异。一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参考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和遵循一般性规律的同时,还必须强调

2、本国的特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是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流行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国有企业常常与低效率、要素错配等特征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其理论中给人展示的是一种僵化低效的负面形象。对应地西方学者向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的企业增效方案就是将国企私有化。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在主要发达国家,国企私有化进程已经中止,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还有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党开始号召重建国有企业。另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很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的经济体也未能实现经济效率提升和长期稳定增长等目标,相反还面临着收入差距扩

3、大、基础设施不足等发展难题。回顾世界各国的现代经济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不同体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均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各国国有企业在成立背景、目标设定、行业布局、组织形式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并不存在标准答案,只有基于对各国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深入总结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在收集整理各国案例和数据的基础上,尝试从三个角度梳理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首先,通过梳理各国国有企业实践的历史,对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分布进行概述;其次,通过考察和比较主要国家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的路径,根据各国国企的建立过程和发展目标

4、,归纳概括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最后,对各国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其相同点和差异之处。通过对上述历史事实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强调一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参考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和遵循一般性规律的同时,还必须尊重本国国情。一、现代经济中普遍存在国有企业且有不同发展模式一般认为,国有企业(SoE)就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所拥有的企业,不同组织对国有企业的具体定义基本相同。世界银行将国有企业定义为:政府拥有或政府控制的经济实体,它们从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中创造主要的收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界定为,依照国内法律属于企业且国家对其行使所有权的任何公司实体,都应视为国有企业,包括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

5、司和股份合伙有限公司。在中国,国有企业被定义为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国有企业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虽然具体的称谓有所不同,但不论何种政治制度,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一些国有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有企业在许多国家就已存在。西方国家,从殖民扩张时代开始就建立起了国有企业,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中还掀起了国有企业建设的小高潮。在后发国家中,拉美国家在二战前就建立了不少国有企业,一些殖民地也在二战以前就存在由宗主国

6、建立的国有企业。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国有企业更成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二战后初期,国有企业在各国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大幅加强,成为国有企业建设实践的一个重要节点。首先,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开始成为常态;其次,不少新独立国家以接收、国有化和国家投资等方式开始普遍建立国有企业;再次,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十分重视国有企业建设,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直接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普赖尔(Pryor)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财产和产业组织一书中统计了20世纪50到60年代主要国家按劳动力占比计算的公营部门或国有企业的比重(见表1)。他发现在欧美国家,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占比都

7、不低,芬兰为34%,英国为25%,瑞典为20%,法国为17%,美国为15%,日本为10%,德国为9%。从行业分布来看,国有企业集中分布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和通讯等行业。谢地和景玉琴发现,在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1978年其邮政、电信、电力、煤气、铁路和航空等行业的国有化程度均达到了100%表120世纪60年代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占比(单位:)国家美国英国法国西德芬兰瑞典日本苏联时间19601962195419501965196019601960总占比152517934201059除农业外占比1626221236221496分行业占比公共设施(电力、燃气、水、卫生)2870834

8、35371201交通运输和通讯业186974595342100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国防、教育等)4687413377564098建筑业128103112141制造业和采矿业1981144093商业和金融15035092农林牧渔122175114注:此处的比例用劳动力占比计算数据来源:PryorFLPropertyandIndustrialOrganizationinCommunistandCapitalistNationsM.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73:46-47.为了解释国有企业在各国经济活动中作用不断上升的原因,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9、,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包括德国历史学派、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及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凯恩斯主义、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等。虽然研究出发点有所不同,但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国有企业的作用上升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职能不断扩张的表现。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瓦格纳(A.Wagner)在对欧美等代表性国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瓦格纳法则,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加,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能也不断扩大。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后期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形态上表现为由国家控制和支配的经济活动显著增加。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公共事业应由政府投资并

10、经营,还有一类日趋重要的投资,由政府从事,由政府负担风险。从事此类投资时,政府只想到对于未来社会之好处,至于商业上利益如何,则在所不计。继凯恩斯以后,萨缪尔森提出了公共产品理论,论证了公共产品由政府生产并提供的合理性,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国有企业的基准理论模型。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在强调国家干预的重要性,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谢福德(ShePherd)甚至在1976年出版的国有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经济学分析一书的开篇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是否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国有经济的占比会上升?从长期来看,毫无疑问这个过程已经发生了。”这类观点代表了当时经济学学者们的思考。20

11、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各国国有企业实践的另一个重要转折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以私有化、市场化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广为传播,并逐渐成为西方学者向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的国企改革主流方案。这一时期,以撒切尔主义、里根政府私有化改革和苏东剧变为代表,世界各国先后掀起了私有化浪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等国际组织也发布了一系列报告,评估各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方式和成效,甚至将一国的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程度作为提供贷款援助的先决条件。这段时期,国有企业在各国经济活动中的比重大幅下降,根

12、据世界银行数据,按国有企业占国内投资比重计算,七国集团(G7)成员国从1978年的11.1%下降至1991年的6.9%,中等收入国家从18.1%下降至14%,低收入国家从31.8%下降至27.3%。在西方国家中,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西方主流经济学者认为,国有企业造成了效率损失,主张必须私有化和减少国有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占比。科斯在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中从历史经验角度探讨了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后续研究者证实了在能够排除不付费者的情况下,私人企业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此后,委托代理理论、预算软约束理论得到发展,研究者们开始从企业微观运行机制角度来解释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原因。同时期也有一大批

13、文献就不同行业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运行效率进行对比,博尔赫丁(BOrCherding)等对这些研究做了综述,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表明私有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国有企业。整体来看,在这一时期,西方主流经济学界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市场能够在很多领域有效率地替代政府的角色。到了21世纪初,对于国有企业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私有化的弊端逐渐暴露,很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的经济体(如前苏东国家,许多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不仅未能实现经济效率提升和长期稳定增长的目标,还面临着私人垄断、贫富差距扩大、公共服务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再次重视发展国有经济,其比重重新开始上升,如俄罗斯

14、和部分拉美国家。另一方面,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还有不少发达国家通过财政注资等方式来拯救困难企业,同时一些政党开始号召重建国有企业,作为帮助企业纾困、刺激宏观经济、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国有企业在这些国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普遍上升(见图2)。基于对成功后发国家经验的总结和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一些学者指出国有企业可以帮助一国快速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赶超、降低交易成本、解决社会问题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5年出版的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国企角色一书中强调了国有企业在后发国家经济赶超中的重要角色。文一回顾了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历史,发现在工业化进程中,市场和技术作为重要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提供

15、,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其仁反对用”委托一代理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框架来分析国有企业,并提出国有企业本质上是为了充分动员个人的人力资本,用国家租金激励机制来替代市场合约的企业体制。白重恩和李稻葵等认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由于独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国有企业同时承担了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福利的多重任务。黄速建和余菁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认为国有企业是政府代表公众利益参与经济、干预经济、实现再分配的有效手段。张晨和张宇认为,国有企业可以克服市场缺陷,即可以克服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非公正性。杨卫东主张国有化与私有化都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整体来看,这一时期大部分学者都认识到了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具有局限性,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的独特作用有了更多的认识。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T一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G7国家图1不同国家国有企业占国内投资比用的均值()数据来源:ShirleyM,McDonaldG.Bu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