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曹操翻案”的背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曹操翻案”的背后.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为曹翩案fi后1954年夏在北戴河,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在与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谈话时说:“历史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版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据翻译李越然回忆,1957年的11月2日,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将胡乔木、郭沫若等召来共进晚餐,纵论三国历
2、史时兴致勃勃地说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不简单。唱戏总是把他扮成个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起。”“大跃进”时期,毛泽东对曹操的公开赞扬更多。1958年11月初毛泽东召集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地方负责人在郑州举行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他在讲话中专门说道:“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完全错误的。”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4月的上海会议,毛泽东一直在精读三国志,并反反复复向党的高级干部推荐三国志中的曹操。由于毛泽东再三再四地提出要为曹操“翻案”,郭沫若自然积极响应。1959年2月初,郭沫若终于写完了历史剧蔡文姬,于4月中旬在羊城晚报连载;几乎同时,
3、3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替曹操翻案一文。在这些文章和戏剧中,他热情讴歌了曹操的文治武功,引发了对曹操的热烈争论。一时间,文史学界出现了讨论“为曹操翻案”的热潮,如期伯赞也发表了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为曹操做了系统的辩护和“翻案”。因为毛泽东诗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之句,肯定了曹操,所以郭沫若写道:“毛主席在写词时因种种客观事物的相同而想到曹操,想到曹操的东征乌桓,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他认为曹操虽然镇压了黄巾军但却承继了黄巾军的事业,平定乌桓是得到人民支持的反侵略战争对曹操的杀人行为,他也辩解说:“当然曹操是杀过人的,不仅打仗要杀人,和他的法
4、令相抵触的人他也杀过。大家喜欢指责他杀了孔融(建安七子中的一子)。孔融是孔夫子的后人,这位先生的性情和主张,其实都是相当乖僻的。例如曹操禁酒,而孔融偏要嘲笑他,说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在郭沫若看来,不仅与曹操的法令“相抵触的人”该杀,而且性情和主张的“乖僻”竟也能成为应当被杀的理由!在文章最后,郭沫若提出不仅要替曹操翻案,还要替殷纣王、秦始皇翻案:“总之,我们今天要从新的观点来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替曹操翻案;而且还须得替一切受了委屈的历史人物,如殷纣王,如秦始皇,翻案。”与毛泽东的原话几乎完全一样。对写蔡文姬的目的,郭沫若明确说道:“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曹操在准备起兵反
5、董卓时曾和工人一起打刀,郭沫若也赞扬说:“我是特别重视这件事的。因为在一千七八百年前的知识分子就能够重视体力劳动,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请想想看吧,我们今天有些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就在一年以前,不是都还在轻视体力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吗?”(郭沫若著文物出版社1959年版蔡文姬序)曹操在剧中被塑造成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公无私的人民领袖,国家在他治理之下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郭沫若借剧中人之口反或颂扬道:“曹丞相爱兵如命,视民如伤”,“曹丞相为人是蛮好的。别人都说他很厉害,其实他非常平易近人。”剧中还有一个场景是曹操的夫人卞氏一边缝补被面,一边对曹操说:“这条被面真是耐用呵。算来
6、用了十年了,补补缝缝,已经打了好几个大补丁.”曹操说:“补丁愈多愈好,冬天厚实,夏天去了棉絮,当被单盖,刚合适。”卞氏说:“你真会打算。”曹操对曰:“天下人好多都还没被盖,有被盖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1959年正值大办“人民公社,蔡文姬中也将曹操当年的“屯田”比附称赞。最初在羊城晚报发表的剧本中,还有男女农民齐唱“屯田歌”:“屯出好,屯田好,家人父子团圆了!团圆了!兵也耕,民也耕,兵民本是一家人。天下英雄谁最好,为民造福丞相曹!丞相曹!”蔡文姬上演后,媒体上自然是好评如潮。不过,这出戏先在中南海怀仁堂上演,看完戏之后,大将陈展在休息室中看见郭沫若,郭请他谈谈对该剧的看法,陈媵说:“我看曹操可以填写一张入党申请登记表了,郭老可以做介绍人嘛。听者无不哄堂大笑。不幸的是,主张为曹操翻案、颂扬曹操专断的史学家几年后却未能幸免“文革”狂暴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