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教育管理经验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党员教育管理经验交流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我市着眼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质效提升,从组织建设、服务保障、活动载体、教育管理四个方面发力,通过“四化”举措切实增强“银发”党员“四感”,让“银发”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一、优化组织建设,增强“银发”党员的“归属感”。针对离退休党员“基数大、分布不集中、情况较复杂”等难题,坚持系统谋划、分类管理,确保“银发”党员不懈怠、不掉队、不脱节。组织设置做“优”O按照有利于教育开展、有利于作用发挥、有利于监督管理的“三个有利于原则,灵活设置离退休党组织,将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乐于奉献的党员选进党组织班子担任党支部书记,不断优化党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离退休党支部33个,为750名“
2、银发”党员“筑巢安家”。党员底数做“准”。依托党建网格摸清“银发”党员底数,网格员在辖区内进行入户摸排走访时,对老党员的具体情况登记造册,基层党(工)委根据登记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及时补充完善党员信息台账,详细记录老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信息,确保“银发”党员底数清、情况明。二、细化教育管理,增强“银发”党员的“认同感”o注重发挥“银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动态化管理联系、多元化学习教育,为“银发”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培训方式求“活”。综合考虑离退休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强化离退休党员日常教育,鼓励引导离退休党组织将主题党日、党组织活动等搬进凉亭、公园,通过政策宣讲、党史
3、讲座、集中研学,让党员教育延伸到每名“银发”党员。作用发挥求“实”。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在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红色物业”创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共组建了“银发”党员疫情防控、物业监督等志愿服务队21个,252名“银发”党员在嘎查村(社区)核酸检测中积极动员群众、维持现场秩序;42名“银发”党员化身小区物业监督员,及时向社区反馈物业企业的服务情况,切实增强了“银发”党员自我认同感。三、强化活动载体,增强“银发”党员的“获得感”o注重讲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形式的变化性、多样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银发”党员共同参与。活动方式增“多”。充分挖掘并发扬“银发”党员的优势特长,组建书画、读
4、书、健身、棋牌、花木栽培等兴趣活动小组20余个,通过经验交流、项目竞赛、才艺展示等形式,营造健康乐观的“银发”党员文化氛围,促进“银发”党员老有所乐、老有所获。活动质效增“强”。加强对离退休党员文体团队的帮助指导,并为其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保障,引导“银发”党员组建成立合唱团、舞蹈队、太极拳协会等艺术团体10余支,结合主题党日、专题党课、联建共建等党组织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银发”党员做党在基层的“传声筒”和“扬声器”。四、深化服务保障,增强“银发”党员的“幸福感”。坚持把服务理念贯穿到“银发”党员教育管理全过程各方面,体现到服务老党员的每一项具体任务和事情中,让“银发
5、”党员享受到更加贴心的优质服务。阵地建设提“标”。升级完善党群服务中心软硬件,依托党员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室等场所,优化空间使用率,扩展党员活动阵地。结合离退休党员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建设“党员之家”“棋牌室”“书画室”,让老党员活动有阵地,学习有场所,娱乐有去处。关爱关怀提“质”。及时了解“银发”党员所思所求所想,一方面建立健全走访慰问老党员工作制度,共走访慰问老党员1042人,为生活困难老党员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坚持定期召开党员建言献策座谈会,主动听取“银发”党员意见建议,累计收集物业管理、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方面意见建议201条,实现“银发”党员服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出击”转变。近年来,
6、我县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组织设置、平台搭建、作用发挥、机制保障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发展共促的新时代流动党员“共建共管共促”新模式,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健全组织、强化引领,让流动党员“有家”。随着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党员流动的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频率不断加快。我县积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着力健全流动党员组织体系。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紧贴需求,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先后在*、*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21个。二是选优配强班子。按照讲政治、守信仰、重品行,懂经营、
7、会管理、善协调的标准,选拔有党务工作经验、在当地号召力强的流动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注重把务工经商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务工经商能人中的党员培养成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三是强化联系指导。县委组织部实行一名部领导带一个分管科室联系一个流动党员党组织,每月进行业务指导,每季度开展一次送学上党课,每年“七一”等重大节日和上级作出重要部署时,派专人到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专题教育培训I。同时,通过智慧党建平台、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互动服务和工作指导,引领流动党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流动党员“离乡离土不离党、隔山隔水不隔心”。二、创新模式、搭建平台,让流动党员“安家”。针对流入地特点和党员情况,积极探索形
8、式多样的管理模式,引导流动党员为驻地作贡献、为家乡添光彩。在东莞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动人口服务站”模式,依托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成立*县驻东莞市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按照党建、计生、商务、法律咨询、劳动保障“五位一体”运行,为*驻东莞务工经商人员提供便捷优质的综合服务。在广州花都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皮具箱包产业链”模式,带动*老乡在花都创办企业1200多家,带富乡亲4.6万余人。在湖南株洲、广西平乐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建材行业”模式,流动党员党组织注重在行业发展中凝心聚力,互助发展。在海南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荔枝产业”模式,实施党支部、合作社、乡镇商会“三合一”发展模式,通过“一人带一
9、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村”发展荔枝产业,实现年产值5亿多元。在县内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乡镇商会”模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作用,引导在外务工经商能人返乡,积极参与乡镇商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我县14个乡镇均成立商会和商会党组织,吸收会员企业446家、会员559人,共筹集资金5000余万元,发展产业项目16个。三、争当先锋、担当作为,让流动党员“兴家”。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争当“流动先锋”,在流动中感受组织温度,追随组织步伐,实现人生价值。一是争当创新创业的领跑员。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导和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驻广州花都流动党员党总支书记
10、带动*籍企业主回乡投资创业,建成湘江源皮具箱包产业园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皮具箱包企业72家,解决就业5000余人。二是争当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充分发挥外出流动党员见多识广、联系广泛、经济意识强等优势,开展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群众“四个一”活动,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全县皮具箱包玩具企业发展到140余家,总投资达137.5亿元,创造了“一个党总支拉回一座皮具城”的奇迹。三是争当回馈家乡的服务员。各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与当地工会、商会和人力资源市场加强联动,为家乡贫困户无偿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发布劳务需求信息2万多条,及时帮助5000余人找到工作。近年来,驻
11、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为家乡抗洪救灾、疫情防控、扶贫帮困、乡村振兴等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IOoO多万元。四是争当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各流动党员党组织相继建立了法律调解组织,依法开展维权服务,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共接待法律咨询人员7万余人次,调解纠纷8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四、健全机制、强化保障,让流动党员“爱家”。按照流动党员党组织“有工作制度、有信息支撑、有党建经费、有活动阵地”目标,从机制、信息、经费、阵地方面切实加强保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共建共管共促”机制,与流入地党组织加强情况通报、合作交流,重大事项随时沟通联络,探索完善“党内
12、任职交叉制、党员发展双审制、组织生活驻地制、作用发挥双向制”模式,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方式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形成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信息保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依托“潇湘红云智慧党建”平台和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建立“网络党支部”,为每名流动党员开通学习账号,通过“云党课”“云组织生活”等方式开展学习,实现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三是强化经费保障。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返一点、党员捐一点、组织筹一点、当地补一点”办法,落实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县委组织部每年从县管党费中补助20万元,并积极争取当地组织部门关心支持。四是强化阵地保障。采取企业挂靠、厂房腾挪、房屋租赁、当地支持等方式,高标准建设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阵地21个、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点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