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ppt(3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是指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是指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个体需要个体需要与犯罪与犯罪 个体心理失衡个体心理失衡与犯罪与犯罪心理:心理:第一节第一节 个体需要与犯罪个体需要与犯罪 需要是动机和行为的基础,人们产生某种需需要是动机和行为的基础,人们产生某种需要后,只有当这种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要后,只有当这种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会产生动机,从而成为引起人们时,需要才会产生动机,从而成为引起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行为的直接原因。尊重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生
2、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马斯洛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最高层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 个人自我潜能才赋,并有成就)个人自我潜能才赋,并有成就)尊重需要尊重需要 (需要自尊、自重,或为他人所尊重)(需要自尊、自重,或为他人所尊重)社交需要(爱的需要)社交需要(爱的需要)(包括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包括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 爱以及成家的需要)爱以及成家的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包括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 心理安全的需要)心理安全的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基本的需
3、要)(基本的需要)二、犯罪人需要的特点:二、犯罪人需要的特点:1 1、犯罪人需要与欲望无休止的发展,脱离客、犯罪人需要与欲望无休止的发展,脱离客观现实的可能。观现实的可能。2 2、低级需要占主导地位。、低级需要占主导地位。3 3、精神需要空虚、反动。、精神需要空虚、反动。4 4、需要结构松散失衡。、需要结构松散失衡。低级需要:指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需要。低级需要:指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利己主义为基础的,以损害社会和这种需要是利己主义为基础的,以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为满足条件。他人利益为满足条件。此处所讲的低级需要,与马斯洛所言的低层次此处所讲的低级需要,与马斯洛所言的低层次需要是不同
4、的。需要是不同的。3 3、精神需要空虚、反动、精神需要空虚、反动 精神需要是人的意识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精神需要是人的意识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高层次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需要必须符属于高层次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需要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法律规定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法律规定等,也就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等,也就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犯罪人的精神需要表现出空虚、极端个人主义、犯罪人的精神需要表现出空虚、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封建义气等。这些精神要求的膨胀享乐主义、封建义气等。这些精神要求的膨胀和追求给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铺平了道路。和追求给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铺平了
5、道路。4 4、需要结构松散失衡、需要结构松散失衡 人的需要是多元、复杂的。正常情况下,人的人的需要是多元、复杂的。正常情况下,人的需要系统中的各种需要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需要系统中的各种需要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各种需要是一个有层次、有一定秩序制约的,各种需要是一个有层次、有一定秩序的整体。的整体。(1 1)各需求层次之间的不平衡。)各需求层次之间的不平衡。(2 2)行为人对某一层次)行为人对某一层次 的某种需要过分强烈烈。的某种需要过分强烈烈。是否犯罪人群体与非犯罪人群体在需要上是否犯罪人群体与非犯罪人群体在需要上存在着数量或者本质上的不同呢?存在着数量或者本质上的不同呢?三、犯罪人在
6、需要、动机等方面的常见心理现象三、犯罪人在需要、动机等方面的常见心理现象(一)相对被剥夺感(一)相对被剥夺感(二)刺激与犯罪(二)刺激与犯罪(三)侥幸心理(三)侥幸心理(一)相对被剥夺感(一)相对被剥夺感 不满足感,感觉自己被相对剥不满足感,感觉自己被相对剥夺了应该拥有的财富和快乐。夺了应该拥有的财富和快乐。思考:贫穷地区一定犯罪率高吗?贫穷地区一定犯罪率高吗?富裕地区或者说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犯富裕地区或者说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犯罪率一定高吗?罪率一定高吗?(二)刺激与犯罪(二)刺激与犯罪 当更多的人有了闲暇,人们并非完全像预当更多的人有了闲暇,人们并非完全像预期的那般满足,反而却出现了无意
7、义感或期的那般满足,反而却出现了无意义感或者说无聊于心灵与社会。于是,便引发了者说无聊于心灵与社会。于是,便引发了一些似乎没有功利目的的取乐现象。一些似乎没有功利目的的取乐现象。积极的人:生存挑战、登山、创造吉尼斯积极的人:生存挑战、登山、创造吉尼斯纪录等。纪录等。消极的人:越轨行为。消极的人:越轨行为。(三)侥幸心理(三)侥幸心理 逃避法律惩罚的侥幸心理常常表现为以下逃避法律惩罚的侥幸心理常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两种情形:其一,自信有过人的犯罪技巧和反侦察能其一,自信有过人的犯罪技巧和反侦察能力,相信司法机关无法侦破其犯罪行为,力,相信司法机关无法侦破其犯罪行为,进而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进而
8、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其二,自以为与法律有着某种特别的关系,其二,自以为与法律有着某种特别的关系,而使得司法机关不能或者不敢追究。而使得司法机关不能或者不敢追究。案例:案例: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某乡地税所所长郭斌,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某乡地税所所长郭斌,驾车撞倒一名驾车撞倒一名11岁小学生,不但不停车,岁小学生,不但不停车,反而加速狂逃反而加速狂逃20公里,造成被卡在汽车底公里,造成被卡在汽车底部的这名男孩严重颅脑损伤、内脏损伤和部的这名男孩严重颅脑损伤、内脏损伤和大量失血而死。事后郭某畏罪潜逃,其家大量失血而死。事后郭某畏罪潜逃,其家人又将被害人尸体转移,投入机井中企图人又将被害人尸体转移,投入机
9、井中企图毁灭尸迹。毁灭尸迹。第二节第二节 个性特征与犯罪个性特征与犯罪(一)性格与犯罪(一)性格与犯罪(二)气质与犯罪(二)气质与犯罪(三)能力与犯罪(三)能力与犯罪违法犯罪者的性格结构的主要特点:违法犯罪者的性格结构的主要特点:1、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表现出无、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表现出无责任感的倾向,生活态度轻率,对人粗鲁野蛮、责任感的倾向,生活态度轻率,对人粗鲁野蛮、无礼,嫉妒心理和报复心理强烈。无礼,嫉妒心理和报复心理强烈。2、性格的意志特征:行为的自觉调节上,一些、性格的意志特征:行为的自觉调节上,一些人任性、鲁莽、缺乏行为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人任性、鲁莽、缺乏
10、行为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3、性格的情感特征:人对情感的控制或情感对、性格的情感特征:人对情感的控制或情感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具有某种稳定的、经常表现的人们活动的影响,具有某种稳定的、经常表现的特点。特点。4、性格的理智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性格的理智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理智活动的特点。方式上的理智活动的特点。1、气质的类型、气质的类型气质的类型气质的类型多血质多血质胆汁质胆汁质黏液质黏液质抑郁质抑郁质2、气质与犯罪的关系:(1)气质影响人们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对)气质影响人们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气质影响人的情绪反应的强弱、快慢。)
11、气质影响人的情绪反应的强弱、快慢。(3)了解犯罪人的气质差异对于审讯人犯)了解犯罪人的气质差异对于审讯人犯也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很大的帮助。(三)能(三)能 力力智力智力技能技能能力与犯罪能力与犯罪 1 1、智力与犯罪、智力与犯罪 (1 1)美国的戈达德进行的著名的)美国的戈达德进行的著名的“卡利卡克卡利卡克家族调查家族调查”,他强调他强调低能低能是犯罪的重要原因。是犯罪的重要原因。美国学者戈德尔特于美国学者戈德尔特于19121912年用修订的比纳智力年用修订的比纳智力量表对一些监狱的罪犯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量表对一些监狱的罪犯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罪犯中罪犯中505060%60%有智力落后的现象
12、,他也认为有智力落后的现象,他也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原因是智力低下。犯罪行为的产生原因是智力低下。(2 2)到六十年代末违法犯罪少年与一般少年)到六十年代末违法犯罪少年与一般少年智力差距已大大缩小,这说明智力低下理论智力差距已大大缩小,这说明智力低下理论不能完全说明少年违法犯罪乃至整个社会的不能完全说明少年违法犯罪乃至整个社会的犯罪问题。犯罪问题。(3 3)智力低下与犯罪的关系智力低下与犯罪的关系 智力低下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难以集中,智力低下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难以集中,感知不符合实际,记忆力弱,联想机制差即感知不符合实际,记忆力弱,联想机制差即表现出来的想象力贫乏,缺乏兴趣等等。智表现出
13、来的想象力贫乏,缺乏兴趣等等。智力低下,容易产生缺乏理智的行为,或难以力低下,容易产生缺乏理智的行为,或难以谋生而侵害公私财产,导致犯罪。谋生而侵害公私财产,导致犯罪。(4 4)智力优异与犯罪的关系智力优异与犯罪的关系 智力优异的人犯罪多思考,多预谋,犯罪容易智力优异的人犯罪多思考,多预谋,犯罪容易得逞,犯罪之后常常毁灭罪证,犯罪不易被发得逞,犯罪之后常常毁灭罪证,犯罪不易被发现和侦破。智力优异的人犯罪,还常常借助于现和侦破。智力优异的人犯罪,还常常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或工具,实施所谓的现代化的技术或工具,实施所谓的“智能犯罪智能犯罪”或或“高科技犯罪高科技犯罪”。关于智力与犯罪的关系,我们不能
14、一般地认为关于智力与犯罪的关系,我们不能一般地认为智力低下是犯罪发生的原因,作为一种心理特智力低下是犯罪发生的原因,作为一种心理特征智力高低并不决定犯罪与否。征智力高低并不决定犯罪与否。2 2、技能与犯罪、技能与犯罪(1 1)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是经过)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是经过反复的练习而逐渐熟练并得以巩固的行为方式。反复的练习而逐渐熟练并得以巩固的行为方式。(2 2)技能技能不同于不同于习惯习惯。习惯是指经过长时间的重复或练习而形成、巩固下来习惯是指经过长时间的重复或练习而形成、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为方式。并成为需要的行为方式。作为技能,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决定
15、是否利用它;作为技能,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利用它;而习惯则是将某一系列自动化的动作本身变成了一种而习惯则是将某一系列自动化的动作本身变成了一种需要,如果不去完成这种动作便会需要,如果不去完成这种动作便会感到不安和不舒服。感到不安和不舒服。技能往往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培养、训练而技能往往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培养、训练而获得,而习惯则既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培养、训获得,而习惯则既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培养、训练自觉地养成,又可以在某一系列动作无意识练自觉地养成,又可以在某一系列动作无意识的多次重复中形成。的多次重复中形成。(3 3)对于犯罪的产生来讲,在掌握一定技能)对于犯罪的产生来讲,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
16、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许多犯罪行为的发生都与缺乏一定的事实上,许多犯罪行为的发生都与缺乏一定的技能,特别是缺乏良好的习惯养成有关。技能,特别是缺乏良好的习惯养成有关。第三节第三节 精神障碍与犯罪精神障碍与犯罪 一、变态人格(人格障碍)与犯罪一、变态人格(人格障碍)与犯罪(一)(一)人格异常的主要特征:人格异常的主要特征:1 1、大多开始于早年,只是一般到青春期才表现出来;、大多开始于早年,只是一般到青春期才表现出来;2 2、个性有严重缺陷,性格怪癖;、个性有严重缺陷,性格怪癖;3 3、情感极不稳定,变异严重;、情感极不稳定,变异严重;4 4、行为目的和动机短浅,自制力差;、行为目的和动机短浅,自制力差;5 5、对自己的个性缺陷缺乏自知;、对自己的个性缺陷缺乏自知;6 6、个性偏离后有相对的稳定性,难以矫正。、个性偏离后有相对的稳定性,难以矫正。(二)人格异常类型主要有:(二)人格异常类型主要有:1 1、偏执型人格异常。、偏执型人格异常。2 2、分裂型人格异常。、分裂型人格异常。3 3、暴发型(冲动型)人格异常。、暴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