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5.浅谈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95.浅谈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浅谈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 目 录一、知识管理的内涵3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4三、工商行政管理中信息化建设问题5四、总结10浅谈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摘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转化等全过程,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它具有以下十个特征:产业形态知识化、资产投入无形化、市场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产业构成服务化、知识资本化、发展可持续化、设施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教育终身化。处于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管理思想上的巨大变革。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接着分
2、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和行政绩效管理,最后做了总结。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知识经济; 行政管理; 知识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 ”的良好发展态势,令世界瞩目。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人研究。但它在当今的行政管理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主要工具和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普遍概念
3、是:知识管理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实际情况而做出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一概念首先从行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知识管理包括人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内容,它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 使行政管理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
4、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行政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努力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赢得竞争优势: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蹦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行政人员创新能力相互结台进而增强行政单位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 1.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 网络技术不仅能提
5、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且能对决策的执行形成有效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是政策如实执行的保证,但要对政策进行监督必须先了解政策的制定缘起、内容和执行中的有关规定。过去,由于群众不了解政策出台的过程,无法对政策执行进行比照,即使政策执行中存在扭曲、变形也不知道,监督从何谈起。监督的不易和不力,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广泛存在。问题出现并不说明我们没有监督体系,而是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下级间的互相包庇堵塞了正常的监督渠道,公众想监督又怕报复或苦于没有直接的监督渠道,外部监督形同虚设。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行政决策的网络化成为可能。行政决策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人们通过网络就可轻易揭开行
6、政决策的帷幕,把决策方案的选择项与个人利益作对照,确定自身立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决策由封闭的暗箱操作过程,变为下级、民众可以参与的开放、民主的过程。民众参与决策过程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了政策,为监督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条件。此外,网络技术简化了监督反馈的传输环节。只要政府有“越轨”行为,民众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监督部门举报。同时网络以“秘密”方式进行投标,消除了民众的顾虑,大大提高了民众监督的积极性。 2.以人为本的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将日渐成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行政管理创新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另一
7、方面,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的实现愿望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这些都是促使行政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推到空间的中心地位,以此借鉴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知识经济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品位的不断创新, 二是以较高的加速度发展,创新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导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生产、占有和利用的竞争。要提高竞争力, 行政管理单位必须在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方面加以提高。所以管理者必须把信息的获取、提炼, 知识的研究、创新, 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行政管理单位已设专门的“知识主管
8、”, 其职能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1.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
9、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2.行政绩效管理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
10、、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
11、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绩效评价必须包括知本含量。知识经济的运作使知本的地位跃居于资本的前列,知识的拥有量、拥有类型以及知识的运作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组织管理者面临着在知识方面把战略与运作结合起来的高层需求,组织自己必须根据知识要素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力量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调配;组织的竞争对手不仅应该知道对手的物质竞争力,而且应该知道对手的知本竞争力。并且通过绩效评价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组织知识社会效益化、商品化。 三、工商行政管理中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思想、职
12、能定位、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等不断推陈出新。要适应新时期市场监管的需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的挑战。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日益广泛运用无疑已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大市场内涵和外延,要实现对这样一个庞大而富于变化的大市场的有效管理,依赖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不适应。只有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以高科技手段促进管理的变革,我们才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然而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一些误区,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要走出理解信息化建设的误区,营造信息建设的
13、良好人文环境。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这样的观点,即:信息化建设等于“电脑+网络十信息数据库”,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甚至有的把信息化直接当做电脑化。确实,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电脑、网络、数据库都是信息化不可或缺的载体,但光有这些而忽视对工商行政管理目标的理解,离开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深刻领会,信息化就难以发挥其作用。(2)、要走出盲目硬件建设的误区。现在无疑是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地兴起建网热潮,几百万、上千万,有些地方甚至投入上亿元的资金,购置了大量设备,甚至包括几十万、上百万的小型机。但
14、是由于盲目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严重滞后于硬件投入,花巨额资金购置的设备基本处于闲置,或仅仅用来打字上网,信息化建设效果实际为零。加之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很短,几年过去以后,其性能大打折扣,浪费不可避免。(3)、要走出“人工克隆”的误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原有人工管理的电子版本,但就目前现状而言,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层次仍然较低,基本属于原有管理方法和监管手段的“人工克隆”,业务操作流程照搬照套,还没有上升到综合化、集成化管理的层次,离“业务处理电脑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信息管理数据库化、档案存储光盘化”要求还差之甚远。另一方面,应用软件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嵌合度不高,信息化的优势还不明显,信息的利用率比
15、较低。这是不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纵深发展,就必须从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上下工夫,从如何实现信息综合管理上下工夫,由单一的信息检索向移动执法办案、电子巡查、信息综合分析图表和信息反馈等方向转变。(4)、信息化建设要走出轻视数据信息库建设的误区。各级工商部门均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下大力气抓落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购置了一批电脑硬件,建立健全了一批网络操作平台,开发了一批业务应用管理软件,信息化已达到了一定规模。但与此同时,数据信息库的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现在,数据信息库的质量成为了信息化建设最大的“软肋”。单从市场准入方面,就反映了如下几个
16、方面:1、注册信息失真,如企业经营地址不符,登记资料虚假:2、注册信息更新滞后,如企业办理了变更登记后信息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3、注册信息缺失,部分注册资料残缺不全甚至发生资料全部丢失等情况。由于信息数据库不是经营情况真实有效的反映,电脑网络上提供的信息仍需要经过手工核对原始资料才能确保信息真实有效,造成了重复性工作,与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初衷相背离:经济户口监管、巡查执法、年检管理等对信息质量要求较高的业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数据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滞后,信息真实有效得不到保障,企业信用建设和分类监管也难以实现。此外,数据信息库的来源单一,实际上仅限于登记资料,信息量小,难以全面反映市场经营者运行状况,这也有待进一步完善。(5)、要走出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