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93648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3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系 部 电子通信工程系 专 业 通信技术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目 录摘 要1Abstract2前言3第1章 nRF24.L01无线模块41.1 nRF24.L01无线模块概述41.1.1主要特性41.1.2引脚功能及描述41.1.3工作模式61.1.4工作原理61.1.5配置字71.1.6跳频功能实现7第2章 有源标签硬件设计92.1硬件的结构92.1.1标签电路结构92.1.2标签射频前端92.1.3标签控制处理电路112.1.4标签印制板设计122.2标签低功耗设计12第3章 2.4GHz电子标签天线设计133

2、.1电子标签天线概述133.2射频识别系统与天线分类133.3电子标签天线的设计与测试143.4一种2.4GHz小型化偶极子天线的设计153.4.1印刷偶极子天线结构153.4.2回波损耗S11测试173.4.3数据分析183.2.4印刷偶极子天线小型化设计183.2.5仿真结果和测量结果的比较19第四章 标签软件设计214.1寄存器设置和数据包格式214.2标签指令接收子程序214.3标签信息发送子程序22结 论23致 谢24参考文献25附录1电子标签收发程序26附录2电子标签电路原理图36摘 要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

3、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 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在微波频段范围内,2.4GHz是一个全球的ISM频段,使用时无需申请。本文以NORDIC公司射频芯片nRF24L01为核心,设计有源RFID标签。该芯片功耗低,使用1.9V3.6工作电源,可采用电池供电;极少的外围电路,所有高频元件包括电感、振荡器等已经全部集成在芯片内部,采用4mm4mm QFN封装,体积很小;发射功率、工作频率

4、等所有工作参数全部通过软件设置完成,配置简单、一致性好、性能稳定且不受外界影响,非常适合用于有源标签应用研究发现,有源超高频、微波频段的标签具有标签信号强、定位精确、可被读取距离远、通讯速度快、可储存信息多等优点。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减小以及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更适合未来应用,因此,有源超高频、微波频段的标签是当前电子标签研究的重点。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Abstract关键词: 物联网 射频识别 电子标签 微带天线前言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

5、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物联网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 ,也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

6、RFID 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目前,我国已经将RFID 技术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由标签、读写器两部分组成。其中标签由RFID电路和天线组成,按供电方式可以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无源标签不需要电池供电,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有源标签需要电池供电,平时处于低功耗节能状态,当被阅读器触发时,进入通信状态。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 标签分为低频(LF,135kHz以下)、高频(HF,1356MHz)、超高频(UHF,860MHz960MHz)和微波频段(MW,2.4GHz以上

7、)。目前国际上RFID应用在能量供给方面以无源标签为主,在工作频率上以LF和HF标签产品为主。但是,研究发现,有源超高频、微波频段的标签具有标签信号强、定位精确、可被读取距离远、通讯速度快、可储存信息多等优点。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减小以及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更适合未来应用,因此,有源超高频、微波频段的标签是当前电子标签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集成到一块芯片内部,一般使用单片数字信号射频收发芯片,加上少量外围器件构成专用或通用无线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一般包含简单透明的数据传输协议或使用简单的加密协议,发射功率、工作频率等所有工作参数全部通

8、过软件设置完成,依据命令字进行基本的数据无线传输功能操作。第1章nRF24.L01无线模块1.1 nRF24.L01无线模块概述nRF24.L01是一款新型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工作于2.4 GHz2.5 GHz ISM频段。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并融合了增强型ShockBurst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nRF24L01功耗低,在以-6 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也只有9 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2.3 mA,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1.1.1 主要特性GFSK调制: 硬件集成OSI链路层; 具有自

9、动应答和自动再发射功能; 片内自动生成报头和CRC校验码; 数据传输率为l Mb/s或2Mb/s; SPI速率为0 Mb/s10 Mb/s; 125个频道: 与其他nRF24系列射频器件相兼容; QFN20引脚4 mm4 mm封装; 供电电压为1.9 V3.6 V。1.1.2 引脚功能及描述nRF24L01的封装及引脚排列如图1.1及表1所示。各引脚功能如下:图1.1CE:使能发射或接收; CSN,SCK,MOSI,MISO:SPI引脚端,微处理器可通过此引脚配置nRF24L01: IRQ:中断标志位; VDD:电源输入端; VSS:电源地: XC2,XC1:晶体振荡器引脚; VDD_PA:为

10、功率放大器供电,输出为1.8 V; ANT1,ANT2:天线接口; IREF:参考电流输入。 表1引脚名称引脚功能描述1CE数字输入RX或TX模式选择2CSN数字输入SPI片选信号3SCK数字输入SPI时钟4MOSI数字输入从SPI数据输入脚5MISO数字输出从SPI数据输出脚6IRQ数字输出可屏蔽中断脚7VDD电源电源(+3V)8VSS电源接地(0V)9XC2模拟输出晶体振荡器2脚10XC1模拟输入晶体振荡器1脚/外部时钟输入脚11VDD-PA电源输出给RF的功率放大器提供的+1.8V电源12ANT1天线天线接口113ANT2天线天线接口214VSS电源接地(0V)15VDD电源电源(+3V

11、)16IREP模拟输入参考电流17VSS电源接地(0V)18VDD电源电源(+3V)19DVDD电源输出去耦电路电源正极端20VSS电源接地(0V)1.1.3 工作模式通过配置寄存器可将nRF241L01配置为发射、接收、空闲及掉电四种工作模式,如表2所示。模式PWR_UPPRIM_RXCEFIFO寄存器状态接收模式111-发射模式101数据在TX FIFO 寄存器中发射模式1010停留在发送模式,直至数据发送完待机模式2101TX FIFO 为空待机模式11-0无数据传输掉电0-表 (2) 待机模式1主要用于降低电流损耗,在该模式下晶体振荡器仍然是工作的; 待机模式2则是在当FIFO寄存器为

12、空且CE=1时进入此模式; 待机模式下,所有配置字仍然保留。 在掉电模式下电流损耗最小,同时nRF24L01也不工作,但其所有配置寄存器的值仍然保留。 1.1.4 工作原理发射数据时,首先将nRF24L01配置为发射模式:接着把接收节点地址TX_ADDR和有效数据TX_PLD按照时序由SPI口写入nRF24L01缓存区,TX_PLD必须在CSN为低时连续写入,而TX_ADDR在发射时写入一次即可,然后CE置为高电平并保持至少10s,延迟130s后发射数据;若自动应答开启,那么nRF24L01在发射数据后立即进入接收模式,接收应答信号(自动应答接收地址应该与接收节点地址TX_ADDR一致)。如果

13、收到应答,则认为此次通信成功,TX_DS置高,同时TX_PLD从TX FIFO中清除;若未收到应答,则自动重新发射该数据(自动重发已开启),若重发次数(ARC)达到上限,MAX_RT置高,TX FIFO中数据保留以便在次重发;MAX_RT或TX_DS置高时,使IRQ变低,产生中断,通知MCU。最后发射成功时,若CE为低则nRF24L01进入空闲模式1;若发送堆栈中有数据且CE为高,则进入下一次发射;若发送堆栈中无数据且CE为高,则进入空闲模式2。 接收数据时,首先将nRF24L01配置为接收模式,接着延迟130s进入接收状态等待数据的到来。当接收方检测到有效的地址和CRC时,就将数据包存储在R

14、X FIFO中,同时中断标志位RX_DR置高,IRQ变低,产生中断,通知MCU去取数据。若此时自动应答开启,接收方则同时进入发射状态回传应答信号。最后接收成功时,若CE变低,则nRF24L01进入空闲模式1。1.1.5 配置字SPI口为同步串行通信接口,最大传输速率为10 Mb/s,传输时先传送低位字节,再传送高位字节。但针对单个字节而言,要先送高位再送低位。与SPI相关的指令共有8个,使用时这些控制指令由nRF24L01的MOSI输入。相应的状态和数据信息是从MISO输出给MCU。nRF24L0l所有的配置字都由配置寄存器定义,这些配置寄存器可通过SPI口访问。nRF24L01 的配置寄存器共有25个,常用的配置寄存器如表3所示。地址(H)寄存器名称功能00CONFI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