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2024年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2024年工作要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学校2024年工作要点(修订稿)2024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一体两翼五重点”等职教改革重点任务和学校安全稳定,坚持和优化“卫生+康养”双领域办学定位,提升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能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医学专科院校建设的新篇章。2024年学校工作主要目标是:围绕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关键办学能力,将2024年确定为“高质量发展提升年”,以“建高升本”为攻坚方向和主要抓手,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党建工作、人才
2、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国际交流、管理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通过第一轮“双高”验收,力争入选新一轮“双高计划”,全力争取学校升本取得实质性突破。一、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建工作质量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落实省“高校党建领航工程”,力争入选第三批省“双创”项目标杆校,建成省级标杆院系1个、样板党支部1-2个。落实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争创国家级“双带头人”样板党支部
3、。2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委中心组围绕“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集中理论学习不少于12次。着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完善“大思政”工作机制,制定学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细化“三全育人”要求,落实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开全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积极参与省级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资源库建设。落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争取在思政课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教学竞赛一等奖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方面实现新突破。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基层党建质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的形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修订基
4、层党建考核办法,重点完善党建、思政和宣传内容。全力建设“领航工程”党建特色品牌,重点实施党总支书记政治能力提升和党支部书记骨干培养计划,提高党务工作者履职能力。扎实推进党建“双创”与“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工作。继续打造“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项目。4 .加强意识形态和教育宣传工作。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和学校舆情监测。打造思想文化阵地,讲好医专故事,打造医专品牌。争创省、市教育宣传先进单位,重点加强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宣传,市级及以上主流新闻媒体报道,20篇,学习强国平台推荐报道230篇。完善学校和二级部门舆情与宣传工作考核机制。5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
5、高素质干部队伍,优化干部队伍配备和结构调整,加强业务型、专家型干部选用,培育和选拔、交流使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选派2-4名年轻干部和优秀青年职工挂职锻炼,开展专业性干部教育培训2次。6 .加强党的作风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班子成员专项调研不少于1项。开展校园安全、校企合作、学生资助、食品安全、工程建设、招标采购、内控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廉洁文化教育熏陶作用。7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健全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机制,支持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完善组织建设,召开学校统战工作会议、座谈会。筹
6、备成立校友会,积极整合校友资源,力争募集建设资金200万元,助力学校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指导驻村工作队、干部下沉一线持续开展好工作。召开学校理事会、教代会,推进学校民主治理,推动工、妇、青、团、学等群团组织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二、推进产教融合、医教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8 .着力推进学生综合育人体系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管理,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组织“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出台XX课堂教学礼仪规范。制定教学系部学生工作考核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队伍建设。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辅导员
7、年度人物”等思政专项工作中,力争实现国家级称号零的突破。落实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工作,规范学生会、社团等学生团体管理。完善“学工一体化”平台功能,实现学生数据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扎实推进“双创”建设,力争全国创新创业竞赛实现新突破,专业教师参与比例不低于50%o高质量完成高职单招考试牵头工作,完成招生计划专科3000人、专接本420人。新增涉老专业“2+2+2”贯通培养项目1-2个、提前就业班项目2个。重点提升京津冀就业创业比例,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医学人文基地建设。9 .加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积极参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深入拓展人才培
8、养、技术研发等合作项目,提升服务区域医药健康产业能力。全面推进全国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确定年度工作任务,完善“1+4+N”运行机制,谋划推动成立成渝区域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心、长三角区域中心。开展康养专业群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应用技术研发创新等项目。全国美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推进师资培训、国际化医美人才培养等项目。深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举办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研讨会2次。10 .深化“金专、金课、金教材”建设。一是加强“1+2+5”国家、省、校三级专业群建设力度,紧密对接新产业、新职业、新业态,打造康养、中医药专业群建设特色和亮点,培育建设“一招鲜”微专业、微服
9、务3-5个。二是立足“金课”标准,做好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精品在线开放2-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10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Nlo门。制定校级一流线下课程评比标准,并完成首轮评选、认定。三是立足全国优质教材和“十四五”规划教材,完成康养类教材联合开发出版任务,培育、遴选6-10部教材,参加“十四五”规划教材申报。11 .打造高水平区域开放型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足“金地”建设要求,加强“医护康养”一体化区域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承接、承办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5-6项,联合开发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培训合作项目2个以上。谋划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提升工程,力争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完成
10、综合实训楼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中医药实训中心和药学GMP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12 .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基层教学组织考核办法,实行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纳入学校部门年度考核。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示范团队建设,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1次。修订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强化二级教学督导效能和学生全程化评教。三、深化科教融汇、团队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13 .提高“纵向科研、横向技术服务”服务区域发展水平。开展有组织科研,强化高层次人才团队在纵向科研中的示范作用,发挥博士、硕士科研力量,组建科研团队。立项省市级纵向科研课题60项,经费到账80万TOO万元。积极
11、落实“百校千企”行动,强化与区域主导产业联合开展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立项横向课题4-6项、实现成果转化3-4项,经费到款80-100万元。借助成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成员单位的重要契机,全力争取牵头1项特色产品研究与产业推广。14.聚焦核心成果产出重组平台和团队。备案科技特派员510人。新增高层次人才牵头科研创新团队N5个,联合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市人民医院开展基础、临床医学研究210项。省大豆营养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纳米抗体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高质量产出6-8项课题等核心成果。全校新增产出论文100篇(核心期刊250篇)、著作50部,获专利20项,高水
12、平咨询报告1-2篇。15 .重点打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推动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落实北师大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培育6-8项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产教融合等成果,冲击省级特等奖一等奖。重点围绕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申报省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26项。四、多措并举赋能教师成长,提高教师队伍质量16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国家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关要求,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师风提质年”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党建述职考核清单。举办第40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和教师荣退仪式,引导、支持师生创作和展示教育、教师题材文艺作品。选
13、好、树好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完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成果导向考核机制。17.引育并举优化专任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立足升本生师比达标要求,引进专任教师280人,优化专任教师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拓展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渠道,鼓励专任教师攻读专业对口博士研究生。新招聘专职辅导员10人,校赛选拔优秀团队冲击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鼓励辅导员参加高校思政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18 .加强国家、省、校三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落实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期验收整改意见,提高建设水平。新增校级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培育省级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提高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完成附属医院临床教师
14、双师认定和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教师资格考试。搭建临床教学实践平台,提升专业教师临床实践能力。承办全国养老育幼共同体建设研讨会。19 .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考核机制建设。高质量完成国培项目,落实“周末专家河北行”212人次。发挥校内优秀教师、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提升学校整体学术氛围。将科研能力纳入教师培养体系。完善教师聘期考核体系,修订、完善、执行新职称评审条件下的职称指标体系。制定学校转岗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教学、行政、教辅转岗流程。五、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医药康养领域水平20 .提高社会培训收入,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出台社会服务与培训专项考核办法,结果纳入年度部门考核。全力争取各级各类社会培训
15、任务,完成社会服务和培训2.2万人次以上,创收300万元以上,打造“沧医急救”“沧医健康”“沧医营养”等社会服务品牌。对接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市工人文化宫,做好“XX健康生活工作坊”“急救大讲堂”等相关工作。积极与卫健委合作,承接基层医疗培训。争取成为人社系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探索引入第三方培训机构。完成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校国家验收挂牌工作。2L创建社会服务基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开发职业技能与学历提升培训项目。做好省乡村医生培训联盟乡村医生培训任务、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培训任务。
16、完成老年照护等19个1+X证书培训考核任务,培训考核800-100O人。深化与市老年大学合作办学,开设慢性病自我管理、医疗保健等课程。六、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学校数智治理水平22 .以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国家、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和子项目建设,推进药学、医学影像技术等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推进“医护康养一体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发挥“虚拟仿真云教中心、妇产科和应急救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作用,立项数字化专项教改、教科研课题25项。整合教学平台资源,混合式教学覆盖全部教师和课程。23 .以数字化赋能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建设服务师生和管理的校本数据平台。全面推进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启动中心机房改造提升计划,智慧大脑中台对接数据自动抽取比例提升到70%以上。加强网络安全。完善教育事业统计综合报表、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填报工作机制,提升数字化水平,年报省级合规审核达到“优秀”。七、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