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中的美学思想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羽《茶经》中的美学思想浅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曲陶中蜂窦三蜥唐人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茶学巨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而系统阐述茶的种植、生产以及茶事活动的百科全书。茶经不仅从茶叶分类、采制评鉴、煎茶方法、品茶方式等专业性角度对茶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从茶的使用价值层面上升到艺术和美学范畴,从美学角度论述了茶事活动中的各种审美情趣,揭示了茶与美之间的诸多关系,对后人饮茶具有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陆羽;茶经;中国茶文化;美学思想生活在唐代的陆羽,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首位将人类茶叶文明史进行系统而完整总结的伟大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茶圣”。他在茶经这部宏伟著作中,总结前人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架构起了中国茶文化的基本框架。在物质文明方面,陆
2、羽对当时的茶叶种植、生产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力促进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在精神文明方面,他从美学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论述和分析,揭示了茶与美学之间的种种关系,这对我国茶文化审美价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1茶经中的煮茶美学浅析陆羽在总结前人煮茶煎茶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诸多见解,一部茶经,多处都洋溢着煮茶之美。在煮茶的火候上,陆羽十分讲窕和在意,他在书中写道:“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在制茶的过程中,如果茶饼之前是用火来进行干燥的,那么就要炙到火气熟透为止,但之前倘若是用太阳光来进行干燥的,那么茶饼就要烤到柔软为佳。这就充分体现出古人在制茶上面的讲究和审
3、美观念,古人认为茶饼的干燥过程以火烤为佳,一是有柴火清香渗入,会与茶叶本身的自然香气结合,产生奇妙的反应,二是用火来干燥的话,干燥时间较短,能快速烘干其内部水分,进而更好地封锁茶叶本身的味道。而日干的茶叶,一是干燥程度不够,倘若不再烤的重一些,那么很难进行碾磨,二是古人觉得,日干的茶饼里面有一些“太阳气”,会破坏茶叶的清香,让味道变得浑浊起来,所以就会用火将其烤到柔软为止,以此来逼出其它杂味。在煮茶之火上面,陆羽也通过茶经详细阐述了其对于煮茶之火的美学认识。陆羽认为,煮茶之火的燃料以木炭为最佳,其次才是一些硬杂木。而且木炭最好是一些能够散发出淡雅清香味道的果木炭,会产生其它污浊味道的木炭一概不
4、用,因为它们会给茶水增加几分浊气。另外像一些朽木也不用,古人觉得朽木味难闻,有暮气沉沉之感,会让饮茶者的精神变得萎靡不振。在煮茶的火候上,讲究用文火慢慢加热,让水渐渐沸腾,茶经认为这样能够让茶水的性情变得温和适度,倘若用大火去加热,那么水会变得硬而急躁,给饮茶者带来燥热烦闷之感。在煮茶之水上,茶经从水质和口感角度,去深入发掘不同茶水的美学内涵,认为山泉水为最佳,江水其次,井水最差。在古人看来,山泉水从天而来,没有人类和动物的使用痕迹,天然而质朴,并且经过层层岩石的沉淀,变得清澈而纯净,同时流速不急不缓,是饮茶之水的最佳选择。而江水虽然也是雨雪之水积累而成,但是其流域宽广,途径不同的自然地貌地区
5、,流速忽快忽慢,水质较之山泉水有些杂乱,并且沿途会有人类和动物的生活和使用情形,会加剧其水质的浑浊。同时陆羽指出,若取江水煮茶,以江中水为佳,因为其远离人烟,且流势比较平稳,在水质上要更加接近山泉水。井水则为地下水,水质较硬,并且在古代勘探技术落后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井都为苦水井,无论是在味道还是口感上都与山泉水和江水不可比拟,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陆羽才会将井水排在最后。在茶汤之美上,陆羽则用尽一切赞誉之词去描述它的美丽,如“焕如积雪、炸若春敷”,这足可以认识到陆羽对于茶汤之美的热衷与喜爱。在茶经中,陆羽用很漂亮的语言来描写他对茶汤那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说他形容细软的花一如枣花飘飘然于环池之上,又
6、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2茶经中的制茶饮茶美学浅析陆羽是第一个制定饮茶规范的茶学家,在茶经中,陆羽根据学茶的九大项目制定出饮茶的九大禁忌。这些规范充分展现了陆羽在饮茶上的审美情趣,也反映出了那个年代饮茶者的饮茶偏好和社会的主流审美价值。下面我们分别就这些饮茶的规范进行美学上的浅析。第一是“阴采夜焙,非造也。”这句话的大意是阴天去采茶和晚上焙制是不可取的方法。这体现出古人采茶的时间美学。古人采茶注重时间的把控,一是在时节上面不能太早,太早则茶味还不全,倘若迟了味又会散,最好的时节就是谷雨前后时分,其中谷雨前五天最佳,后五天次之。二是在一天的时辰中,如果前晚月明星稀、无云无雨,那么第二天采茶最好,具
7、体到时辰,以早上露水尚未蒸发时最佳,中午阳光直射时再采摘茶叶就会失去那种鲜嫩清爽之感。倘若遇到阴天下雨,则不宜采摘茶叶。所以说茶经中的这句话展现出了古人在采茶时间上的讲究,体现出了我国茶文化中的采茶之美。“嚼味嗅香,非别也。”茶经中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要想通过嚼茶来辨别不同茶叶的高低,就需要时刻保持灵敏的嗅觉,做到这一点,平时就不能去吃有浓郁味道的食物,也不能去闻一些有刺激味道的气体。这体现出了茶经所倡导的饮食之美。因为茶叶源于大自然,性情质朴而纯净,除了冲泡后有淡雅的香气外并无其它杂味,所以饮茶者常常用茶来比喻人的纯洁和高雅。因此,无论是从品茶的实用角度,还是从喻义层面,陆羽都倡导饮茶者要保持良
8、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的瓜果蔬菜,少吃那些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以此来保证在味觉和嗅觉上的灵敏度。“敷鼎腥瓯,非器也。”茶经的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是古人在饮茶上所讲窕的器具之美。一方面,古人在煮茶和饮茶时,器具必须干净无味,有异味或是污渍的一概不用。另一方面,古人在饮茶时还会根据不同的茶叶来选择不同的茶具,比如说红茶,就要选用紫砂壶,一是红茶的颜色和紫砂壶相得益彰,有很好的欣赏价值,二是红茶需要慢慢泡制方能让滋味醇厚,而这恰好与紫砂壶的特点不谋而合。在饮用绿茶时,古人会选用青瓷,一是青瓷与绿茶颜色搭配,能够很好地去观察绿茶在水中变幻的美丽姿态,让人得到感官上的极大享受,二是绿茶味道清淡,用青瓷杯去喝
9、,十分符合绿茶天然质朴的特点。“膏薪疱炭,非火也。”茶经里的这句话,指的是有树脂的柴火以及堆放在厨房的木炭,燃烧时都会有异味,不可用来煮茶。这一点我们上文己经说过,古人重视煮茶之火,多选用果木炭等无异味的木炭和柴火,在此不再展开论述。“夏兴冬废,非饮也。”陆羽这句话说的是真正的饮茶者,会常饮不辍,一年四季都会根据不同的时节去选择不同的茶叶来饮用,而不是说夏天天气炎热就饮茶,到了冬天天气寒冷便不再饮,那样的话就不是饮茶,而是为了“解渴”而已。在这一点上,古人将饮茶从单一的止渴功能上升到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通过饮茶去思考人生,去感悟这个世界,最终达到一种哲学和思想的高度,这是古人饮茶的目的所在。因
10、此,真正的饮茶者会一年四季不停去饮茶,夏季会选择一些清淡的绿茶,用其清热淡雅的特点让内心平静,不让炎热酷暑打扰内心的淡定平和。冬天则会饮用一些味道醇厚浓郁的红茶,一方面抵御寒气,让身体暖和舒适,另一方面,冬天是万物萧瑟的季节,通过醇厚浓郁的红茶,能够更好地让内心沉淀,也如这冬天一样沉静而厚重,更好地去感悟人生。3茶经中的儒、释、道美学思想浅析陆羽所生活的唐代,由于统治者开明的宗教政策,使佛教处于鼎盛的发展时期,道教也极为盛行,而儒教更不用说,更是被唐朝王室尊奉为统治思想。同时,唐朝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庶,茶文化在迅速发展中,必然会与儒教、佛教、道教这三种宗教思想进行交融碰撞,让我国的茶文化具有
11、十分浓郁的哲学内涵。而陆羽也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在其著作茶经中,儒、释、道的美学思想均有深刻体现。茶经中的儒家美学思想。在煮茶器具的制作上,茶经充分展现了儒家平庸中和的美学思想。比如说茶经中写道,“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这说的是风炉的制作材料和形状比例,最后的“六分虚中”含义很深,因为它充分体现了易经中庸的基本原理。我国的儒家思想追求中庸和谐,万事要恰如其分,不过分不偏差,陆羽对风炉的形状规范就非常恰当地融入了儒家思想对中庸之道的讲究。另外,风炉如古鼎,分别有三足,这三足上面也镌刻不同的字样,其中一足镌刻着代表水、风、火的字样,陆羽希望通过这三者相辅相成、相
12、生相助的五行原理,去达到一种协调稳定的状态,如风助火、火烧水、水煮茶,这也是儒家思想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思想。第二足会镌刻“圣唐灭胡明年”等字样,圣唐指的是唐朝,灭胡则指的是平定安禄山,明年指的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之所以镌刻这句话,是因为陆羽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希望国家能够平和安定,天下没有动乱,这也正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具体体现。另外,在选择煮茶之水上面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中和文化,正如前文所说,茶经中对水有着严格的要求,认为那种水流不急不缓的水最为合适,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茶经中的佛教美学思想。陆羽从小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作为弃婴被抛弃后,得
13、到寺院禅师的抚养,从而在寺院长大。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佛学产生很浓厚的兴趣,思想上也深受佛学影响。比如说茶经中有很多与佛门茶事有关的记载,记录了江西、山西很多名僧的饮茶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禅茶一味的美学。所谓禅茶一味,指的是茶道精神与佛教思想相融相通。佛学讲究修行顿悟,空即是有、有即是空,让人心胸淡泊宽广豁达。而茶道精神则让人内心平静,通过饮茶去感受世间万物的真谛,平和处世,淡然面对得与失。应该说,茶道精神是与佛教思想高度统一的,僧人饮茶,也并非为了提神,而是通过茶这小小的树叶,去达到“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境界,从而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去体验和感悟无穷大的宇宙,最终让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和安
14、宁。茶经中的道家美学思想。陆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一部茶经也多处体现出道家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比如说书中说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野者上,园者次。”这说明在茶叶的品质上面,陆羽注重其自然特质,认为野生茶叶为上等,要好于种植茶叶,同时也主张茶树要生长在其原本的自然环境中,饱经风霜雨露、吸收日月精华为妙,而不适合去人工种植。在饮茶的器具上,陆羽推崇越瓷和岳瓷,因为这两种瓷器颜色更青,更能体现出绿茶的天然颜色。另外,无论是在煮茶之水、茶叶配料上面,陆羽都讲究要天然而无杂质,特别是在煮茶的配料上,陆羽彻底反对以前那种煮茶还放葱姜之物的做法,觉得那样会破坏茶本身的天然味道。他主张不加任何有刺激性味道的配料,要品尝茶的自然本味,这些讲究和主张,充分体现出了茶经中的道家美学思想。1宋宋子安冻溪试茶录M.台湾新文丰,1986.2陈彬番,余悦.中国茶文化经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3全宋诗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黄志浩.论陆羽茶经中的美学思想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3):40-43.5傅铁虹.茶经中道家美学思想及影响初探J.农业考古,1992(2):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