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设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石景山区十四五区级一般专项规划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设规划2021年10月目录序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2-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2-(一)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2-(二)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增加-2-(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四)医疗救治能力明显提升-3-(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所增强-4-(六)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5-(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6-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7-(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7-(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健全-7-(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8-(四)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8-(五
2、)信息化建设有待升级-9-(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待深化-9-三、“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0-(一)新发展理念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10-(二)新发突发传染病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新挑战10(三)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新任务-Il-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12-、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一)总体目标-13-(二)主要指标-14-第三章主要任务-16-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16-(一)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16-(一)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工程项目建设-17-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7-(一)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
3、系-17-(二)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9-(三)强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建设-20-(四)提高妇幼计生服务能力-21-(五)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22-三、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2-(一)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2-(二)推进医院高水平发展-23-(三)加强重点专科和学科建设-23-(四)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24-(五)推进信息化医疗建设-24-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5-(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建设-25-(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5-(三)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25-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6-(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6-(二)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及交流-
4、27-(三)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7-六、提高老龄健康服务能力-27-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28-(一)加强重点紧缺人才培养-28-(二)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28-第四章保障措施-29-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9-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29-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9-四、开展定期监测评估-30-“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时期,也是石景山区积极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三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好首
5、都城市西大门的关键时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协调、科学、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按照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健康中国建设总体部署,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编制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82.12岁提高到2020年的82.65岁。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2.74%o,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
6、7%。,均达到了“十三五”指标控制要求,位于北京市前列。(二)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从2015年的3.8亿元增长为2020年的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3%。其中,2020年政府办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财政补助分别达到1.9亿元(院均)和8584.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分别为21.5%和11.5%;区疾控中心财政补助达到5418万元,年均增长15.1%,占机构总收入的61.4%。(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1.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要活动和节日的保障任务。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获得“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
7、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亮点工作。2020年每千名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0.98人;区疾控中心在编在岗人数86人,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为1.51人。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逐步完善。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卫生应急联络员机制,积极加强与相关成员单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处置、培训演练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应急措施联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区政府-区卫生健康
8、委-区疾控中心三级体系,充分发挥“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作用。启动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年提升工程,修订完善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细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标准,及时修订并指导区内各单位规范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原则,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各二三级医院、有关卫生机构成立应急小分队,每年组织参加区级卫生应急专题培训和应急综合演练,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升。(四)医疗救治能力明显提升1.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稳步提高。2015-2019年,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住院患者手术人次
9、数均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0%、7.62%、7.94%,医院病床使用率年均增长1.6%,医疗服务提供能力有所增强。受疫情影响,2020年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住院患者手术人次数较2015年分别下降13.0%、12.5%和7.1%。2 .医疗资源总量稳中有升,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20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218张,比2015年增加4.8%,每千名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达到9.2张;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6.36人,比2015年增加1.57人;每千名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为7.77人,比2015年增加2.03人,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3 .院前急救能力明显提升。积极推进急救
10、站点建设,2020年全区急救站点10个,院前急救车19辆,其中负压救护车4辆(包括1辆危重新生儿负压转运车),负压担架2个。优化运行模式,2020年急救呼叫满足率为98.3%,比2015年提高11.9%,位居全市前列。(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所增强1.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稳中有升。2020年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为4.99人,比2015年增加0.66人;每千名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33人,比2015年增加026人。4 .服务能力有所提高。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区门急诊人次35.8%,较2015年增长7.5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师日均担负诊疗
11、人次14.99人次,比2015年增加084人次。5 .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到规范要求。2020年免疫规划接种率99.9%;严重精神障碍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94.9%,比2015年增加7%;老年健康管理率71.74%,重点人群签约率95.56%;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1.48%;高血压规范管理率72.19%,糖尿病规范管理率75.2%。(六)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1.中医药资源配置数量有所增加,服务提供能力得到提升。2020年全区中医类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比2015年分别上升21.7%和2.7%。中医类医院临床门急诊人次、医院出院总人次、床位使用率均呈上升趋势,2019年比2015
12、年分别增长21.0%、35.4%以及上升10.4%;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床日为13.8床日,比2015年下降0.2床日。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医类医院临床门急诊人次、医院出院总人次、床位使用率比2015年分别下降3.8%、15.9%和16.3%,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床日比2015年下降2.0床日。2.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健全。建设以二、三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以综合医院中医科为支撑,以民营中(西)医医院为补充,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特色诊区和中医门诊部、诊所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1.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
13、及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及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技术劳动收入明显上升,药费和药占比、大型设备检查费、医保患者负担下降。2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区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推进以公益性、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区属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围绕“两控两降两升”等重点任务,调整完善区属公立医院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启动以石景山医院为试点的薪酬制度改革。2017年在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综合考评中排名全市第一,并代表北京市迎接国家复评,获得专家一致好评。3,深化药品耗材领域改革。有序推进落实北京市药品阳光采购、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
14、点、高值医用耗材联合带量采购等重点工作,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减轻群众负担。在全市率先推开社区药品供给方式改革,实行电子处方网上配送,并推广到购买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药品配送中心的监督管理,强化药事人员队伍建设。截止到2020年底,9家实行改革的机构累计完成药品配送8244笔,获得市级充分肯定和央视等22家媒体正面报道。4.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以首钢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石景山医院为核心医院的三个医联体建设,以慢病分级诊疗服务为突破口,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推广实施“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方式,对60岁以上京籍老年人减免普通门诊医事服务
15、费个人自付金额,居民就医体验明显改善。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辖区医疗机构床位资源总量不低,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三家三级专科医院实有床位数占全区的27.7%,且主要服务区外患者,驻区的两家三级综合医院实际服务区内人口的床位数仅为每千名常住人口2.4张。此外,辖区总体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驻区二三级综合医院仅3家,优势学科较少,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对区内百姓就医吸引力不足。儿科、精神、妇产、肿瘤、老年、康复、护理等领域相对薄弱,资源缺口较大,不能满足百姓就医需求。(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健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业务用房不达标,设备设施落后,没有完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其中45.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仍为租赁房。基层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人才吸引力不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区总诊疗人次尚需进一步提升。(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1.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和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区内医疗卫生资源隶属关系较为复杂,1()家公立医院中区属医院4家,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