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年月日学校姓名性别年龄学科课题班级生数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得分学生学习(40分)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4完成预习作业,课前准备到位6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大胆质疑,做好笔记10乐于动手操作、实验,积极合作、探究,敢于求异创新10当堂训练又好又快6善于总结提炼,及时巩固消化4老师教学(40分)科学设定三维教学目标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3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确定教学起点3课堂设计科学、合理、新颖,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联系实际,分散难点,讲授精当,富有启发性6提供机会,搭建平台,适时点评,积极鼓励,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5指导学法,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4板书精巧,演示规范3讲练结合,形式多样。时间分配合理,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练习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5作业分层、多样、适量,起到巩固消化、拓展迁移、鼓励实践、培养能力的作用3教学效果(20分)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学生均获得发展10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参与充分,质量高10总分等第评价人注:优秀(10085)良好(8470)合格(6960)不合格(59以下)评价项目评价指标得分教学目标(10分)L准确、具体,具有层次性、生成性,可操作性强,切合学生实际。2.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三维”目标和谐统一。3.贯
3、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20分)1.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材内容把握准确、科学,整体与个体关系处理得当2.内容条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内容的呈现符合各科学习的规律和特点;3.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4.课堂容量合适、难易适度、速度适中。教学过程(30分)1.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师生、生生关系和谐,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合作积极、愉快,;2.教与学关系和谐,时间分配科学,以学为主。教师启发、点拨和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3.教师、学生、文本
4、之间进行形式多样、频率适当、有思维含量的对话与交流,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4.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和谐、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工作;5.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教学环节完整,作业适度、适量;6.教学方法适宜、学习方式得当,学习方法高效。教学效果(20分)L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得到足够重视;2.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3.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得到锻炼和优化,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10分)1.基本素质。有良好的师德,敬业爱生。
5、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规范,作风民主。组织教学到位,板书设计合理。有较强的应变能力;2.学科素养。学科知识功底深厚、扎实,教学视野宽广,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熟练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10分)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件使用等某一方面具有创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显著。学校:年级:学科:课题:执教人:项目评价要点得分点评教学目标全面、包含知识、能力、情感(6分)合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4分)10分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容量恰当(4分)注意知识的拓展(2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2分)10分努力开发课程资源(2分)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8分)组织有效的合作
6、学习(8分)设计问题有价值,鼓励学生质疑、创新(8分)30分教学形式富于变化并为目标、内容服务(6分)教学指导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3分)针对性强(3分)语言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3分)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相互评价(3分)20分评价及时,体现教师的宽容和激励(4分)富有教学机智(4分)教学态度教态热情、大方、亲和力强(3分)以引导、合作者的角色关爱每一个学生(4分)努力构建和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5分)15分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3分)教学手段恰当地利用多种教学媒体(3分)多渠道提供信息(2分)5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活动面广(5分)教学目标达成度高(3分)5分作业适量,体现开
7、放性(2分)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酌情加分(10以内)简要描述评价等第评价项目与现代教学观评价标准分值评分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15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5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6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4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15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3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3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合作学习3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注重自悟与发现2三、教学方
8、法(体现训练意识)(20分)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5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43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模式54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35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3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8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52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3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10分)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22教态自然、亲切、端庄、大方23板书工整、清晰,言简意赅,层次清楚2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2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2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9、(25分)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8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9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责合理,短时高效8七、教学个性(体现特色意识)(7分)1教学有个性特点3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4考核人意见总分有效课堂教学竞赛评价表五二级指标分值得分1、教学目标.O三维目标和谐有序.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并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渗透。2基础目标测评有据能按教材难度,教学设计及学生水平的目标分层、要求分层;依据教学标准,测评教学效果。2发展目标引导有法引导的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发展的目标在于能力提高。2高层目标探究有方.能提供探究学习的材料,指导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探究学习的感悟,总结探究学习的体会。2
10、目标呈现灵活多样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好是师生共同认定;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能够避免“上课讲的天花乱坠,下课学生啥也不会”的现象。22、教学环节创设情境的生动性能通过创设生活展现情境、实验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图文转变情景、网络建构情境激活情趣。2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课堂活动能做到全体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参与。2学法指导具体性能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矫正学习行为。2课堂小节的规律性能采用提练式、数字式、漫画式、哲理式、压缩式、题眼式、破题式、回应式等有效的小结方式;能注意小结语言的简洁性、表述的流畅性、
11、理解的深刻性、概括的全面性。4创新作业的拓展性能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拓展新视角,补充新观点,完善新环节;注意题干的新颖性,题眼的情境性,设问的启发性,解答的层次性,研讨的专业性,答案的生成性。43、教学:策略激励性策略注意避免负效应、克服点效应,优化短效应,争取长效应(个别教师行为失范、教学失控,教师失信于学生,说什么都无人理睬,这是典型的负效应;只对个别人管用的激励措施叫点效应;只对少数学生或只在短时间内管用的激励措施叫短效应;对多数学生长期甚至终生管用的激励措施叫长效应。)4指导性策略能克服阅读上的“四没四不”(没有方法,不会寻找重点;没有规划,不会提炼主题;没有质疑,不会独立思考;没
12、有共鸣,不会感情表达)和记忆上的“四没四得(没有理解,只得机械记忆;没有转化,只得重复记忆;没有实践,只得背诵记忆;没有感悟,只得硬背死记)。4研究性策略能把自己教学研究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引入课堂,融入教学,同时以研究的形式、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和作业练习;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求是精神。24、学生状态学习状况能追求互动的课、思考的课、探究的课,克服沉闷的课、乏味的课、单调的课、活跃的课、喧闹的课、表演的课。4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2学习体验能进行富有情趣、富有启发、联想丰富、见解深刻、出人意料、简洁生动、比喻形象的积极的情燧体验
13、。2学习能力能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等;概念清楚、4层次分明、理解深刻、分析透彻、记忆超众、思考慎密、归纳全面、交流顺畅。5、教学氛围多向互动,形式多样做到平等、自由、宽松、和谐;带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达到问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6民主平等、关系和谐体现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提高效益;能通过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实现民主平等。36、问题探究问题的设计能依据教材与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考虑评价测试与高考命题特点,来设计教学问题的讨论、探究与解决。3问题的内涵能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问题,如情境式、结论式、质疑式、反问式、置换式、替代式、增减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3问题的内容必须具有发散性、类比性、迁移性和生成性;采用发散思维的训练,类比研究的体验,知识迁移的能力,感悟生成的智慧。4问题的呈现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