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二。二一年十月序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2一、“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2二、主要问题10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12第二章规划总则15一、指导思想15二、基本原则15三、发展目标16四、关键指标18第三章主要任务20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20二、公共卫生常态工作22三、医疗卫生服务28四、社区卫生服务34五、中医药服务35六、老年健康服务37七、人口与家庭发展38八、卫生综合监督管理39九、人才队伍建设41十、信息化建设43第四章保障措施45一、加强组织领导45二、推进依法行政45三、完善投入机制46四、实施六大工程46五、做好监测评估49
2、附表50北京市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1年10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第七次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序言“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工作整体部署,把握健康朝阳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卫生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卫生监督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朝阳区卫生健康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北京市进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全力建设更宜居、更开
3、放、更具活力的新朝阳的战略目标,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加快朝阳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设多层次均等化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工作要求,结合经济、社会、人口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一)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朝阳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2.91岁,较“十二五”末期增加0.49岁。常住婴儿死亡率1.62%o,常住孕产妇死亡率0,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00.55/10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3.90%,较“十二五”末期有
4、显著提升。(二)医疗卫生资源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733家、实际开放床位23975张、千常住人口实际开放床位6.94张,分别较2015年增长26.50%、19.18%和1.85张。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57098人、执业(助理)医师22899人、注册护士25079人,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16.54人、执业(助理)医师6.63人、注册护士7.26,分别比2015年增加5.10人、2.11人、2.43人。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扩容提质。(三)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增加对公共卫生的投入,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IlO元/年,“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累计
5、投入达15.55亿,居全市首位。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五网合一”的服务体系和“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实现居(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夯实了“区级一街乡级一村级”三级公共委体系,促进了疾病防控、精神卫生、妇幼保健、紧急医疗救援、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工作的有效融合,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民政局、区医保局、区体育局、公安朝阳分局、区残联等部门强化沟通协作,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爱国卫生工作取得实效成效。调整完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机构和职责,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制度。落实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建立控烟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组织开展冬春季统一灭鼠和夏季灭蚊蝇等活动,使病
6、媒生物密度水平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区(乡)、健康示范单位、健康社区等创建活动,全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全国健康促进区,有3个国家卫生乡、56个市级健康示范单位、80个市级健康社区、19个市级健康促进示范村。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加强。区疾控中心二期投入使用。完善结核病、艾滋病综合防治网络,提高全区结核病人规范治疗率,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宣教干预,创新干预策略,进一步提高HIV检测率和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建设,推进“数字化”免疫门诊,在全市率先分类制定涉外预防接种门诊、产科接种单位、成人接种门诊、狂犬疫苗接种门诊、卡介苗接种门诊设置标准,规范各类门诊设置和服务行
7、为。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加强社区流调队伍培训,全力进行基层防控队伍建设,有效应对新冠疫情。慢性病管理体系逐步健全。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验,获得国家高度评价。建立慢性病社区干预网络,持续规范开展慢性病监测。以“三减三健”为核心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区建成110家健康示范机构、22条健康步道、28个健康小屋、7个健康主题公园、2条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积极开展城乡癌症早诊早治活动,筛查社区居民5万余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妇幼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全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100%通过北京市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验收。构建
8、孕产妇闭环式管理,严格落实高危孕产妇专案和“五色球管理模式。基本建成儿童保健“社区初筛、区级复筛、市级诊治”的三级筛查转诊网络。不断完善托幼管理,建立起覆盖300余个托幼机构的“以绩效为抓手、以培训为基石、以观摩为特色”的三级管理网络。精神卫生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精神卫生社区规范化管理,在全区推行高风险和病情不稳定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个案管理服务。截至2020年,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由2015年的84.1%提升至2020年的94.78%,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86.72%,在册患者面访率89.18%o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
9、启动对基层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卫生服务系统培训。持续完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体系和救治救助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投入3434.36万元用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2020年共9259名患者通过免费服药审核,免费服药惠及率66.4%o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卫生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管理,完善突发事件总结评估制度,加强卫生应急实物储备,突发公共卫生处置及时率达到100%。加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通过与区域内二、三级医疗机构深度合作,畅通院前一院后衔接机制。健全公众培训体系,实现自救互救培训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及时发现并处置了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
10、件,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任务。(四)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医疗机构布局更加均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五环以外地区发展。完成望京B20地块移交手续,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北京安贞东方医院全力开工建设,垂杨柳医院新址投入使用,区妇幼保健院北院区已竣工验收。新增3个采血点,全区献血点达9个。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4个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影像会诊中心全覆盖。利用5G技术在全市率先实现医联体内超声远程会诊。启动紧密型儿科医联体等6个专科医联体建设。2020年,预约
11、转诊占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就诊量比例达到52.9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区门急诊总人次的比例达34.45%,医联体内下转患者人数年增长率达7.3%,门诊患者持续向基层流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构建完善市一区一片区一医院的四级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体系。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区370家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调整规范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启动“4+7”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驻区351家医疗机构取消耗材加成,启用新的价格目录,医药联动综合改革平稳有序落地。改革实施以来,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有了明显改变,基层诊疗量明显上升,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全区医疗机构平
12、均住院日由2015年的10.3天缩短到2019年的8.4天,编制床位使用率由2015年的69.2%提高到2019年的80.1%,编制床位周转次数由2015年的24.4次提高到2019年的34.4次。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引入国际先进理念,谋划区域医疗服务国际化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国内外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规划引导国际化医疗机构发展。截至2020年,全区有8个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占全市的67%。建立以中日友好医院为核心的国际医疗联合体,在人才培养、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服务、国际医疗服务包等方面开展探索合作。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一线及窗口外事人才英语培训。中医药服务特色凸显。推进中医健康乡村(社
13、区)建设试点和名中医身边工程工作,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组建46个市(区)级名中医专家团队下沉到基层,将中医药特色技术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25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和46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出师。涉外中医药服务初具规模,与51家驻华使馆签订中医特色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服务外籍人士万余人次。社会办医疗机构蓬勃发展。通过多渠道引资、多层次办医、多元化服务、多学科聚才,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护理等中间性医疗服务及中医类和特色专科服务领域。2020年,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实有床位数、总诊疗人次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占全区总量的74.38
14、%、33.34%、21.98%和4L36%,与“十二五”末比,诊疗人次数和占比均明显增加。(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善社区卫生网络建设。2020年,全区运行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十三五”初期增加5家,运行18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机场街道东平里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进无实体中心的建设,国医汇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相继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四全四化”和“组团式发展”工作,开展全科医师慢病诊疗能力提升等培训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病床1019张,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血液透析等服务项目。全区有5家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
15、家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全科医生实践培训基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诊疗量达到1188.33万人次,占全区总诊疗量34.56%,比“十二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做评”服务体系建设,推行“1+6+N”特色签约服务包,推动“一般签约”向“特色签约”服务转变,46家实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覆盖80%以上,有效提升人民群众享受签约服务的获得感。2020年,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总人数达到139.96万;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为87.05%o(六)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应对生育政策调整,
16、推广网上办事,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确保生育登记工作平稳进行。全区共办理一孩生育登记65021例,二孩生育登记39837例,再生育行政确认1767例。依法依规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2020年,16910人享受奖特扶政策,发放扶助资金7740万元。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开展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人员的各种帮扶工作,完善“安欣计划”“安康计划”和“住院补贴护理险”三项保险的投保工作。加大对特殊人群的帮扶力度,建立6所区级心灵家园。探索研究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及母婴关爱室工作,全区母婴室配置率为100%,达到市级要求。(七)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探索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成机构改革调整,区老龄办由区民政局调整至区卫生健康委,在区卫生健康委设立老年健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