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平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docx(8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昌平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二O一七年五月前言8第一章回顾发展成果展望新的发展环境9一、五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9(一)综合实力实现跨越9(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9(三)“瘦身健体”成效显著10(四)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10(五)高端集聚特征明显11(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12二、产业发展的特征与问题13(一)工业发展增速放缓13(二)产业结构仍需调整13(三)产业质量存在缺陷13(四)创新发展动力不足14(五)产业布局仍需完善14三、未来五年的发展形势15(一)全球产业发展趋向高端化和创新性15(二)国内经济环境趋向稳定化和常态化16(三)昌平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机遇17第二章明确发
2、展思路谋划产业发展蓝图19、总体思路19二、发展原则20(一)高端发展20(二)减量发展20(三)绿色发展20(四)创新发展21(五)协同发展21三、发展目标22(一)综合实力更强大22(二)产业结构更优化22(三)产业发展更绿色23(四)产业布局更科学23(五)高端产业更集聚23(六)创新能力更强劲24四、指标体系24第三章高端融合发展构建特色产业体系26一、坚持高精尖产业方向26二、坚持融合化发展27三、努力构建昌平特色产业体系28(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打造“昌平服务”品牌281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82 .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32(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打造“昌平智造”品牌
3、351 .做大做强能源环保产业352 .提速发展智能制造业373 .做高做优生物医药产业384 .超前布局前沿信息产业39(三)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40第四章减量集约发展推进“瘦身健体”41一、减量理念引领转型发展41(一)依托疏解优化产业结构41(二)加快健全低端产业退出机制42(三)严控新增产业准入门槛43二、推动集约化发展441(一)强化士她集约利用46(二)推动产业空间集约47(三)推进产业要素集聚50三、全力促进提质增效51(一)加快产业瘦身健体51(二)促进产业平稳转型52第五章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转型53一、落实绿色产业发展理念53(一)坚持绿色发展,以生态效率促
4、转型53(二)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促效益53(三)发展绿色产业,以新兴产业促节能54二、加快产业低碳化发展54(一)推动传统工业低碳化改造54(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程55三、完善绿色转型支撑体系56(一)健全体制机制56(二)推动绿色创新57(三)发展绿色金融58(四)建设现代能源体系58第六章开放创新发展优化“双创”生态59一、提升科技创新能级59(一)加快培育技术创新主体59(二)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60(三)强化科技成果应用转化60(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61二、大力发展共享经济63(一)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63(二)推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63(三)加速推进全链条协同创新64三、
5、优化创新创业生态64(一)建设多层次双创空间65(二)营造双创新生态66(三)优化双创政策环境67第七章协同平衡发展推动高端产业协作69一、推动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69(一)积极对接高端优质产业69(二)合理选择承接产业项目70(三)打造优质产业承接环境70二、加快推进产业协同配套71(一)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71(二)完善创新主体之间配套协作71(三)完善产业之间协同配套72第八章统筹协调发展集聚区域功能73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73(一)两轴73(二)两带74(三)三城75(四)两区76二、强化功能片区引导77(一)特色产业片区布局引导77(二)探索推进“回+”等双创空间建设83第九章完善
6、保障机制确保规划有效实施85一、加强组织领导85二、加大产业调控85三、强化项目支撑85四、提升服务效能86五、完善政策配套86六、健全融资体系87七、加快人才建设87八、加强评估监测87刖百“十三五”时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的关键时期,是昌平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科教新区的攻坚期,也是昌平发挥自身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实施产融协同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未来五年昌平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
7、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塑造“昌平智造”和“昌平服务”两大品牌,优化“两轴两带、三城两区”区域空间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奠定坚实基础。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是国家战略及市级战略在昌平区的延伸,是指导未来五年昌平区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快速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回顾发展成果展望新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昌平产业实现大发展、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区认真
8、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重大规划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提质增效,聚焦产业深度转型,着力推动产业结构根本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各项任务指标基本完成。经济总量显著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集聚特征凸显,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五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一)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全区经济在平稳增长中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二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657.3亿元,年均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85.5亿元,总量和增速在城市发展新区中均排名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
9、费品零售额总量分别实现581.1、395.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794元、20115元,年均增长9.8%和10.3%。(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结构调整实现突破,“十二五”以来,全区坚持“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三次产业占比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三次产业的比例从2010年的1.4:49.1:49.5调整为2015年的1:34:65o产业内部深度调整,工业发展呈现高端化引领态势。高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达23%,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26%,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对GDP贡
10、献最大。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稳居郊区县首位。万元GDP能耗较“十一五”末下降28%。(三)“瘦身健体”成效显著坚持进退有序,不断完善低端产业退出政策,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昌平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实施细则、昌平区低端产业退出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促进低端产业有效退出,累计清退污染企业162家,清理整顿工业大院50个,清退煤场66家、非法砂石厂82家,为产业升级腾退超过400余万平方米空间。严格实施产业准入制度,率先在全市出台昌平区产业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4-2015年),严格行业审批准入条件,制定全市首个区县层面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积极搭建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的平台体系
11、,新引进符合区域定位的企业1534家,央企和所属分支机构增至182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增至3250家。(四)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全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能源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科技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旅游休闲六大高端产业集群。六大高端产业在营业收入、总资产、吸纳就业方面持续发力,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对全区收入贡献超过六成,拥有资产总量超过3500亿元,占据全区总量的半壁江山。通用航空、机器人、3D打印、TMT和科技服务等新兴业态初现雏形。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一花三果”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群。(五)高端集聚特征明
12、显高端创新要素加快聚集,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成为六大高端产业的主要布局阵地,入驻企业增加到325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0家,规模以上六大高端产业381家,占昌平区六大高端产业企业总数的48.4虬昌平园六大高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20.0亿元,占全区六大高端产业营业收入的96.3%,其中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速明显上扬,2015年底完成收入1277.4亿元,同比增长30.8%。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深入落实“两轴两带、三城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昌平园政策区范围从11.4平方公里增加到51.4平方公里。未来科学城、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建设加速,北京科技商务区核心区(TBD)建设有序推进,核心区近
13、2平方公里土地完成征地拆迁和上市准备。新城东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道路、供电、污水、绿化、供暖等工程基本形成网络。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移动国际信息港、北科大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相继投产运营。(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国际一流科教新区”功能定位,充分挖掘科教资源潜力,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总收入达3400亿元,占中关村示范区比重提升至9.5%。科研机构数量较“十一五”末增长40.5%,技术交易额实现5连增,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保持全市前列。新建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技术中心59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
14、基础设施建成启用。清华脑起搏器、北航激光成型等一批尖端成果就地转化。双创基础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全市前列,获评北京市唯一一家全国创业先进城区,全国首个双创社区落地回龙观。截止2015年底,共有各类创业创新基地46个,建筑面积达190.2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18家。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出台系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对科技功能区建设、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以及科技创新服务做出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累计投入约2.32亿元,支持项目约900个,惠及450余家企业和个人。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和信用促进协会,建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昌平站、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平台
15、、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区域科技人才库,成立中关村昌平园大健康产业、中关村昌晟能源科技示范应用等一批产业联盟,建成区、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50个。二、产业发展的特征与问题(一)工业发展增速放缓“十二五”期间,昌平经济运行由高速增长态势,渐变为中高速度增长态势,GDP年均增速为10.4%,较“十一五”时期低5.4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年均增速仅为4.5%,较“十一五”时期低12.6个百分点。2015年,昌平主要经济指标在城市发展新区中的总量排序相对靠前,但增速排位相对靠后,其中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均居末位。(二)产业结构仍需调整201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4.9亿元,比重提高到65%,在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的功能定位下,产业结构应继续向服务化演进。产业内部结构方面,第三产业中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