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事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事业十五五高质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强城,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成就十四五时期,深入落实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推动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实现优质化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型,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教育惠民政策高标准落实。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构建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
2、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面、立体、精准的贫困生救助资助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其中农村普惠覆盖率为100%;全面实现有园上,上好园。落实贫困学生应助尽助,深入实施饮用奶、爱心午餐等营养改善计划,充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障学生、留守儿童等接受义务教育。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就学和升学待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明显缩小。教育教学质量高水平提升。坚持五育并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校、特色校创建活动,培育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深化系列教育,全面推进文明城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成功塑造德育活动品牌,体育美
3、育工作效果明显,育人实效明显增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实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覆盖;启动实施中小学英才计划,注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发展。劳动教育持续加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特色大学和特色学科建设等工程。教育信息化扎实推进。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能化、物联化、感知化的教育生态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学习者开展智慧学习。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从服务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深
4、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加强信息化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00个、创新人才300名。立项建设中等职业教育领航学校5所,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5所,优质特色职业学校5所。社区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所有市(县)、区均建成省级以上社区教育示范区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民学校100%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和专业群建设计划。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中教育全面而有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教师队伍素
5、质稳步提升。以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保障教育质量第一要素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轮岗交流和考核,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名师数量不断增加,校长专业视野得到拓展,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教师来源渠道更加多元,教师队伍素质持续提高,结构逐渐改善。健全教师保障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公共服务跟不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要求,校点规划布局还不够优,教育功能配套水平还不够高,名校建设推进还不够快,与教育示范区建设有差距;
6、教育创新发展跟不上教育多维改革同步推进新要求,教学资源建设不充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深度不够,“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持”效果还不明显,优质教育资源还没实现全覆盖,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尚需加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存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位不足和专业教师缺乏的困境急待破解,高等教育整体层次不高,区域优势不明显,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教育发展、支柱产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契合度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与结构还存在短板,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现象明显。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契合不紧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不够强,人才培养方案落细落实不够,实践实训设施不够,学生本地就业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7、。十五五时期是教育进一步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的关键五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要更好地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必须在落实教育方针、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有新的作为;必须在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总体目标上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推进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加普惠、更加优质上有新的担当,以更加强烈的担当加快高质量发展,为纵深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
8、根本要求,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着力补齐短板、铸造长板,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好发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2035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全面领导工作。加强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完善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持续加强教育系统制度、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意性,建设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顺应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教
9、育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质量为先、内涵发展,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把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增强创新更好结合起来,为现代化建设集聚人才优势、培育创新动力。坚持教育统筹推进。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同时,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提升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养急需人才,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发展,形成
10、与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三)主要目标到2030年,教育体系结构更加完备,教育体制机制更趋合理,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公平质量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矛盾有效缓解,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明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增强,技能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综合实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现代化教育强城建设走在前列。体系结构更加完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90%,九年教
11、育巩固率达到9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念面推进素质教育,师生配比、班级学额、设施设备等保障条件持续改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发展观普遍确立,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身体素质,教育信息化和投入等要素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教育服务导向。推进多元办学格局,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体教融合不断深化推动教育向社会开放,促进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不断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12、、人才培养结构,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成效明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体系日益完善,技能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现代化建设集聚人才优势、培育创新动力。教育公平有保障。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有效,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均等化,教育布局结构与人口变化、新型城镇化等相协调,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年儿童受教育机会得到更好保障,扶困助学体系完善,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三、发展任务(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增强思政课程实效。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深入贯彻总体要求,
13、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办学方向,在实践中增强教育系统各级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共享机制,组建一体化建设联盟,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构建完善的德育H作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阶梯式推进德育H作队伍专业化发展,组建德育工作核心团队,打造德育名师H作室,探索实施德育导师制。创新德育课程内容,健全课程德育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地
14、方特色的精品德育校本教材。深化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擦亮积极德育品牌,讲好建班育人故事,形成具有特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深化家校共育,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形成家庭教育精品课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家庭教育支持网络。加强职业学校教育。落实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突出德技并修,树立崇尚技能的价值导向。全面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技能社会文化建设,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示范学校,建设职业教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开展职业意识及通用技术技能教育,推进职业体验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时代风尚,营
15、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推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仪式感强的教育活动。每年选树在中小学德育H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和优秀班主任,遴选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形成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动的德育工作格局。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发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加强提升学校体育美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体教
16、融合,加强体育场地场馆、器材师资配备,严格执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大力推动体育特色项目提升和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教学改革试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推动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切实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推动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完善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保障学生劳动时间,开齐开足劳动课程,提升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配齐配好中小学心理教师,以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为重心,健全学校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和心理预防干预机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整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水平。全面推动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