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城墙碰撞抗日战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中国城墙碰撞抗日战火.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当中国城i窗曲蜀亢日战火城墙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中扮演了要角。然而,1933年的长城抗战结束了中国城墙的千年风华。长城抗战之初,守备长城战线的东北军与西北军,一线式直接部署于长城上,日军炮兵凌厉,将千年长城击破崩毁。在罗文峪,站上长城的第143师来不及接敌,就己伤亡惨重,“我军据长城为阵,敌人炮火集中轰击,把完整之城垣炸得砖石横飞,摧残无存”。1937年抗战军兴,日军炮兵的攻城战技出神入化,即使弹道弯曲的榴弹炮,也能发挥如同平射炮一般的精度,远距离精确击毁城墙。“卢沟桥事变”时投入宛平攻城的中国驻屯军炮兵联队第2大队,使用150毫米重榴弹炮,轻松击破宛平城墙。南下正定城,两波效力射,第1波射击
2、99发炮弹,命中城墙50发,第2波137发命中80发,正定城墙崩垮。攻打雄伟太原城,第1波79发命中76发,第2波107发命中IoO发,迅速打出步兵攻城需要的豁口。城墙不但挡不住日军,反倒会严重局限空袭时的人员疏散,拆城墙遂成为战地第一要政。只要遥见烽火,战地县政府马上拆城墙。淞沪会战结束后,受到日军威胁的浙皖一带县城首先拆城墙。例如在浙江绍兴,1938年春开征房捐,筹足经费就火速拆城墙,县长贺扬灵雷厉风行,于1年内拆完;在安徽宁国,县长胡筱溪较平庸,拆城墙拖到1939年才以工代赈雇用难民开工。1938年日军深入内地,又催生了一波拆城墙风。在国民政府火速拆城墙的同时,日军却反其道而行,积极整修
3、城墙。中国炮兵虽有卜福斯山炮等具备攻城威力的火炮,但数量太少,一般野战部队只有82迫击炮,攻城毫无用处。因此,城墙对日军仍有高度防御价值。日军扶植的伪政权,首要军事任务不是清乡扩军,而是重修城墙。日军依靠城墙守城非常轻松。典型如1939年7月,独立第9旅反攻潮州城。担任攻城的第625团第3营营长黄广修,于深夜摸到潮州城前,发起猛烈夜袭,顶着日军火力,猛烈射击南门,使南门两次起火,在大火焚烧城门时乘机突入。日军潮州警备队于巷战中节节败退,于日出之前,己被第3营压迫到开元寺日军司令部附近的最后据点。万分不幸的是,城墙最终拯救了日本侵略者。独9旅位于城外的主力,先后被日军与城墙阻挡,无法进城。日军的援军却由东门进城,于巷战中将第3营切割分裂。第3营试图突围,但被城墙阻隔,无法出城。长达两日的激烈巷战后,第3营全军覆没。同样的城墙,对中国守军是累赘,打仗必须紧急拆城墙;对日军却是守城屏障,展现了军事历史辨证的复杂多变。围绕城墙的故事,也是抗日斑斑血泪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