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措施一部优秀的图书,不仅要做到编校质量上乘,版式设计和印刷精巧,而且要确保图书内容质量的高品位,力争做到新颖、有特色,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下面为大家了关于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措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为保证图书质量,图书出版管理部门一直都在对各出版社的图书进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监视和检查,同时各出版社也对所出图书随时进展自检,这些努力使出版物在诸如错别字、装帧、印刷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上述措施对图书内容质量的提高只能起到外部作用,不可能带来明显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内容质量的好坏,内容质量的好坏更是出版人常说的编、EJ、发三个环节综合合力的结果。由此可见,要提高图书内
2、容质量,必须从影响图书内容质量的整个流程着手,从加强团队建立和出版创新意识开始。多年来,出版行业建立了完整的行业标准制度,从本质上说,这些制度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工作中时刻关注行业标准制度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如何正确执行这些标准制度,这也是出版者本身所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事情。因为在图书制作的过程中,质量控制本身是由一个完整的链条组成,也就是出版人常说的编、印、发环节。在这个链条中,编是前端,没有这一环节,也就不可能会有好的出版物存在。在编这个环节中,涉及市场调研、选题筹划、三审制度、加工、三校一读等环节,其重中之重在于选题筹划和初审制度,也就是内容质量定性的阶段
3、。经过几年的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在这一阶段通常采用严格的内部选题论证体系和双初审制度。(1)内部选题论证体系。一名筹划所筹划的选题首先要经过该领域的筹划负责人通过才能到出版社内部的选题论证会上讨论,而在论证会上,参加的人员包括筹划、市场发行人员、技术和主管领导,筹划要在选题论证会上详细介绍选题的特点、市场上同类书的情况、所筹划的选题与同类图书的区别、市场前景等。随后,参会人员对筹划的选题进展充分讨论,提出选题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如何躲避、改进。经过这样充分论证之后,筹划修改和吸收大家的意见,完善选题筹划方案后,该选题才能顺利通过。一般选题通过率将严格控制在40%-50%o(2)双初审制度。对于
4、初审制度来说,初审是检验稿件齐、清、定,以及是否符合筹划意图的关键环节,是检验作者落实筹划方案的最初环节。通常初审是由筹划或来完成。在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创意出版分社,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双初审制度,并设立专门的初审负责人。我们将初审进展详细的分工,由筹划和专门的初审负责人共同完成。筹划更多的是从稿件与前期选题筹划的吻合度,稿件的内容写作质量以及体例构造上来把握;初审负责人那么从稿件的语言逻辑、出版标准等方面进展稿件的抽读。通过这两个环节的严格把关控制稿件的内容质量,逐渐提高数字创意出版分社所出幅员书的整体内容质量,为图书后续环节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根底。出版质量管理涉及环节多,在出版链条
5、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产品的失败。如何防止和躲避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在于执行各个环节的人员。而这些人员又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如何将不同的人员结合起来形成团队责任意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为了能够形成这股合力,充分调动相关环节人员的主动性,在管理上主要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营造关注质量控制的团队文化,充分发挥各环节人员的聪明才智。如在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创意出版分社,我们建立了质量体系建立小组和每周生产进度协调会机制,人员配备采用跨部门和跨岗位的方式,以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性。这两种方式一方面营造了团队的质量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不同岗位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质量体系
6、建立小组建立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建立和标准内部质量体系,监控工作流程的有效运转。质量体系建立小组的成员由数字创意出版分社主管质量的领导牵头,吸纳筹划岗位、岗位、设计岗位的负责人员共同组成。小组根据出版过程中不同环节遇到的问题,逐渐形成质量标准体系,如建立工作流程细那么、出版注意标准、外编和外方合作公司的资源评估淘汰机制、引进图书的工作流程标准、读者效劳标准等。每周生产进度协调会机制是将出版环节中相关人员如筹划、设计人员、校对人员等一同组织起来,在每周的周一上午对上一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展总结,然后布置本周所要完成的图书工程。协调会机制主要是到达解决图书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以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出
7、版各环节的效率。二是通过统一协调,灵活采用“分”与“合”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出版物质量,又营造跨部门的团队责任意识。这里所讲的“分”是指出版环节中不同岗位分属不同的部门,在部门内部,他们属于部门内的小团队;而“合”那么是指在某一个出版物的出版过程中各个出版环节上人员“合力”的过程。例如,我们将出版一本与苹果公司合作的图书,因为苹果公司的渠道需求,出版时间紧,而此书由一名作者写作,我们在过程中发现有些界面图是繁体文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按期出版,我们要求分属不同部门的筹划、技术、排版人员和设计人员同时协作,采用筹划联系作者改图、排版人员换图、设计人员重新调整设计方案、技术校稿同时进展的方式,
8、保证了图书按时出版。当图书印刷出来的时候,首先拿到样书的技术兴奋地跑去找筹划,几个人互相翻看,因为这本书是他们共同合作完成的,大家心里都有一种成就感。这次合作也营造了一种团队协作的责任意识。对图书来说,一般读者的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效劳的需求。要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就必须要有出版质量创新意识,要有可持续性。在满足读者知识需求方面,要做到以人为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以读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用敏锐的眼光来研究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同时,需要在满足读者根本需求的根底上,对内容、装帧设计等各方面有所创新,如此才能做到可持续开展,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例如,我们出版
9、的图书,有的图书能够重印十几个印次,而且随着版次的不断升级,读者对于好的出版物的期待程度也会提高。比方曾经出版的一本第二版的图书,这本书的第一版销售了近30000册,按方案第二版的图书准备在第一版根本销售完毕时推出,但由于第二版的内容作者修订和增加得较多,在最后签订印数的时候,印张增加较多,这样与第一版相比定价就会提高较多。为了能够保持与第一版的定价相当,我们就在内文版式、开本大小等方面进展了适当调整,通过这些调整将定价降了下来,这样就导致在出版时间方面与方案相比有所拖延。而在此期间,有读者打过来咨询,期待这本书的出版,在发货时就出现了销售商积极要货的情况,甚至一家网上书店由原来的30册订货追
10、加到300册。由此可见,通过不断的创新会为图书出版质量带来持续的开展。在满足读者效劳需求方面,更需要出版者有创新意识。随着信息化的提高,读者效劳的形式也需要提高。对于出版者来说,更多的是要与作者共同建立对读者的互动关系,通过、网站、QQ群、读者调查表、微博等多渠道的读者沟通形式,建立读者、出版者、作者的互动平台,收集读者反响的信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一是为读者答疑解惑,二是通过此方式收集并建立读者信息库,为图书的再版或者该类选题的进一步论证提供根底资料。总之,出版质量管理最终的执行在于人。在出版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机制或者措施,都要表达以人为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出版各环节的力量拧成一条绳,形成工作合力,促使出版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