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85681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抗病毒药物内容提要本节简要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抗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抗艾滋病毒药物在“艾滋病”节介绍。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按其作用机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在细胞水平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以及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如干扰素)。第一类药物又可以按作用机制的不同进一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最用的核甘(酸)类似物,通过竞争内源性核甘(酸)而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如临床上已广泛使用的核昔(酸)类似物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第二种为基本病毒蛋白酶或蛋白质的抑制剂,如在抗流感病毒药物中,有些药物是通过作用于病毒粘附细胞或从细胞中释放过程中所

2、需的功能蛋白而发挥抗病毒作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药物合成技术的发展和新的体外培养系统的发现与完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较快,尤其是核昔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的研制更是如此,一批新的核昔类似物类和蛋白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已用于或将要用于HIV、HBV、HCV感染的治疗。本文将按药物的功能类别,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作简要介绍,其中不包括抗艾滋病毒药物。一、抗疱疹病毒感染药物1、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阿昔洛韦(AeV,无环鸟昔)是嘿吟核昔衍生物,其抗病毒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与其作用机制有关。阿昔洛韦在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经磷酸化形成单磷酸阿昔洛韦后才能起抗病毒作用,而磷酸化需借助病毒编码

3、的胸腺嗑吟脱氧核昔激酶(TK)的作用,故在未受感染的细胞内,阿昔洛韦不能转化为单磷酸阿昔洛韦。单磷酸阿昔洛韦又经宿主细胞激酶的作用,转变成三磷酸阿昔洛韦。后者在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细胞中的浓度比未感染细胞中高40100倍。三磷酸阿昔洛韦通过以下二方式抑制病毒:干扰病毒DNA聚合酶以抑制病毒;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造成DNA链的中断。阿昔洛韦为广谱抗病毒药物,主要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型和2型具强烈抑制作用,其抗病毒的活性比Ara-A强160倍。对其他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对巨细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内

4、尚未发现病毒编码TK的基因,对它的抑制作用推测是感染细胞内激酶将阿昔洛韦磷酸化成为三磷酸阿昔洛韦,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少数VZV株因不产生TK而对AeV耐药。阿昔洛韦可作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首选药物。每天IOnIg/kg,每8h静脉滴注,疗程10d。儿童112岁为6mgkg每8h一次,57d0阿昔洛韦对皮肤、粘膜疱疹的疗效也较为显著,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能否口服,而选择阿昔洛韦静脉使用或口服给药。口服剂量一般为剂量为200mg-400mg,每日5次,疗程57天。对处于化疗期或器官移植后的病人,阿昔洛韦的预防性静脉用药可减少单纯疱疹病毒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VZV对阿昔洛韦的敏感性较差,

5、故治疗时常需较大的剂量。阿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较差。伐昔洛韦(VCV,明竹欣),又称为万乃洛韦,是阿昔洛韦前药,体内活性型为ACV三磷酸,为HSVDNA聚合酶底物竞争性抑制剂及DNA链末端终止剂。水溶解度比AeV好。口服吸收好,很快在人小肠壁及肝脏内被VCV水解酶迅速水解成ACV。VCV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4.2%,比ACV(15%20%)高3倍。临床应用的剂量为口服500mg,bid,510天;治疗带状疱疹的剂量为口服100Omg,tid,7天d。口服万乃洛韦比阿昔洛韦更有效,在预防巨细胞病毒(CMV)疾病方面万乃洛韦更有优势。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安全性极好,而且患者一般对其有良好的耐受

6、性。它们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肾功能不全和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脱水和原有的肾功能不全有发展为肾功能损害的倾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震颤,肌阵挛,精神错乱,昏睡,躁动,以及产生幻觉。肾功能不全易导致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骨髓毒性损害也有极少量的报道。尽管阿昔洛韦被广泛使用,但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药性却较少见(1%),而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却比较高,包括艾滋病毒感染者(约为5%)或骨髓移植者(30%)。耐药及难治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均能感染高度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静注瞬甲酸或西多福韦对于阿昔洛韦耐药病毒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2.喷昔洛韦和泛昔洛

7、韦喷昔洛韦(PCV)为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类似物。PCV在HSV感染细胞内由病毒编码的胸腺喀哽核昔激酶进行第一步磷酸化,生成PCV单磷酸衍生物,然后由细胞核甘酸激酶逐步磷酸化成PCV二磷酸及PCV三磷酸,PCV三磷酸为抗病毒活性化合物。其抗病毒作用机制与ACV三磷酸相似,为HSVDNA聚合酶底物竞争性抑制剂及DNA链末端终止剂。正常细胞内PeV三磷酸很少,故选择性强,对细胞毒性低。PCV三磷酸对HSVDNA聚合物酶的亲和力不如ACV三磷酸,但PCV三磷酸在感染细胞内被病毒胸昔激酶磷酸化效率比ACV高,PCV三磷酸浓度高,且持续时间长,PCV三磷酸在HSV感染细胞内半减期为1020h,故抗病毒活性

8、强而持久,用药次数比ACV少。PCV抗HSVT,HSV-2及VZV的活性与AeV相似,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抑制作用弱。口服喷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小于2o目前喷昔洛韦的剂型仅有外用乳膏剂和静脉注射用粉针剂。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也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泛昔洛韦(FeV)为喷昔洛韦的前药,FCV口服吸收快,在肠壁和肝脏由脱脂酶和黄喋吟氧化酶催化迅速转化为PCVo口服吸收好,其生物利用度平均为77%,高于阿昔洛韦。该药主要用于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治疗。治疗带状疱疹推荐剂量为每次25Omg或500mg,每日3次,连服7天,发疹48h内用药较好。治疗原发性单纯疱疹,每次250m

9、g,每日3次,连服5天。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每次125mg,每日2次,连服510天。患者对喷昔洛韦(局部使用)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为局部刺激或轻度红斑。口服泛昔洛韦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和腹泻。妊娠及哺乳妇女慎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很少出现喷昔洛韦耐药,但与阿昔洛韦类似,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却可出现耐药性(2.1%)。大多数阿昔洛韦耐药株与喷昔洛韦存在交叉耐药。3、更昔洛韦/伐更昔洛韦更昔洛韦(DHPG,)又称丙氧鸟甘,是去氧鸟昔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与阿昔洛韦相似,但在侧链上多一个羟基,使其能掺入宿主和病毒的DNA中,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但对病毒DNA多聚酶

10、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宿主DNA多聚酶的抑制。该药可对抗多种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以及人疱疹病毒-8,它比阿昔洛韦能更有效的对抗HCMV和EB病毒,其抑制病毒作用较阿昔洛韦强25100倍。口服更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非常低(小于给药量的5%),故须静脉注射给药。90%的该品24h内通过肾脏排出,其血浆半减期为34h,细胞内半减期大于24ho在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量。透析可使更昔洛韦的血浆水平减少50%,透析后应补充药物的剂量。伐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VGCV),又称为缴更昔洛韦,为更昔洛韦的前体药,口服后在肠道和肝脏中水解为更昔洛韦,发挥相同

11、的抗病毒机制,可口给药,生物利用度平均为60o更昔洛韦和伐更昔洛韦主要用于艾滋病人及其他免疫缺陷者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如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胃肠炎等。推荐剂量每天为IO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23周。伐更昔洛韦为片剂,450mg片,口服900mg,每日2次,3周后减为900mg,每日1次,维持1周。口服伐更昔洛韦可有效防止器官移植者CMV感染,已有报道,161例口服该药防止CMV感染的器官移植者中仅1例发生感染,而不用药者CMV感染比例高达50%。在2型疱疹病毒感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时,推荐静脉注射更昔洛韦。骨髓抑制作用是更昔洛韦和伐更昔洛韦最常见的

12、毒性反应。在用药后约40%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低至l109L以下,20%的患者的血小板减至5109L以下,并可导致贫血。中性粒细胞低至0.5X107L时需停药。此外,发热,水肿,静脉炎,头痛,神经病变,定向障碍,恶心,食欲减退,皮疹,肌痛的情况也有报道。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可能会导致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其他不良反应还有轻度的肝功能损害,尿肌酎升高,消化道症状等。持续使用更昔洛韦可产生抗药性,此时可使用瞬甲酸或西多福韦替代治疗。4、西多福韦西多福韦,是一种无环胞咯唳磷酸酯衍生物,又简写为HPMPC,在宿主细胞酶作用下磷酸化为其活性二磷酸形式。西多福韦二磷酸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和病毒DNA

13、的合成。HPMPC不需病毒胸腺喀唳核昔激酶活化即可发挥抗病毒作用,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尤其对耐其他核甘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病毒株感染有效。HPMPC抗巨细胞病毒(HCMV)活性强,治疗指数比更昔洛韦(GCV)及瞬甲酸钠(PFA)分别高8及150倍。该药对HSV、VZV等也有抑制作用。HPMPe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度5%),需静脉给药。80%的药物以原形从尿排出,血浆半减期2.43.2小时,在细胞内HPMPC二磷酸为双相代谢代谢,半减期分别达24小时和65小时。与丙磺舒合用可阻断HPMPC从肾小管排泄,使HPMPC血浓度增加2倍。主要用于治疗不能耐受GCV及麟甲酸钠治疗或治疗无效的HCMV感染,可能

14、对其他巨细胞病毒感染(肺炎,肠胃炎)、阿昔洛韦或麟甲酸耐药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疾病、移植受体浸入性腺病毒感染以及肾移植患者BK病毒感染也有效。此外,动物在体试验数据显示西多福韦对天花、牛痘、猴痘感染有效。剂量为每次5mgkg,每周1次,2周以后每隔1周1次(与丙磺舒同用)。HPMPC具有剂量相关的肾毒性,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临床上导致蛋白尿和血肌酎异常,须同时滴注丙璜舒和生理盐水减少肾毒性。当血清肌酎水平超过15mgdL时,或尿蛋白“+”以上时,应禁用该药。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虚弱,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热,皮疹。尽管西多福韦持续应用不容易诱导抗药性,但已有单纯疱疹病

15、毒和巨细胞病毒抗药性的报道。5、瞬甲酸钠磷甲酸钠,为焦磷酸盐衍生物,是广谱抗病毒药,可竞争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包括巨细胞病毒,EB病毒,VZV,1、2型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以及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也可非竞争性地抑制逆转录病毒等。磷甲酸钠的作用机理与核甘类药物不同,为直接作用于核酸聚合酶的焦磷酸结合部位,不涉及胸昔激酶(TK),故对胸苔激酶缺乏的耐药病毒株仍有抑制作用。磷甲酸钠因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20%,通常需静脉给药。该药消除半减期为36h,血浆蛋白结合率约15%,可部分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浓度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3%68%o其在体内不被代谢,主要由尿排出。由于药物的肾

16、毒性,当血清肌酎升高时,必须减少药量。瞬甲酸治疗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与更昔洛韦同样有效,两者合用对顽固性视网膜炎比单用任何一种都有效。瞬甲酸治疗视网膜外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类似更昔洛韦。瞬甲酸对阿昔洛韦耐药单纯疱疹病毒、VZV感染也有效。艾滋病伴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时,每天60mgkg,分3次静脉滴注,每次持续2h,疗程23周。骨髓移植伴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感染者,除上述剂量外尚加维持量60mg/kg,每周5d,疗程216周。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氮质血症和蛋白尿(发生率约1/3)o缓慢滴注加生理盐水水合可降低风险。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30%至50%的患者)、粒细胞减少症、胃肠道症状等。还可能发生电解质紊乱,包括低血磷、低血钙、低血钾以及低血镁。瞬甲酸可以延长QT间期,与心律失常有关,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尖端扭转。巨细胞病毒对瞬甲酸的抗药性并不常见,多见于长期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