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学习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学习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学习体会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翻开笔记本,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静谧的空间,我开始了今天的学习:聆听省教研员专题讲座。由于疫情,我们只能隔着电脑屏幕学习,但却隔不断学习的热情。边学边记,在老师的解读中,我的内心充盈着震惊和欣喜。震惊的是,看似薄薄的一本课标,背后却需要那么多的积累与付出,讨论与交流欣喜的是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主体、具身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显;并且课标还新加入了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使评价有了更明确且细致的表现,让我们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了更清晰的评价指向。一、凸显学生主体培养音乐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呈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2、已经不是新概念了,从201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儿童的学习主体性。时间已经悄然过去11年,但是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还有听课时看到的各种课堂样态,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非易事。老师们把最大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教”这一个动词就能看出,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依然在被动接受中。然而,教学本身是一种对话性的活动,是一种与自我、与教师、与文本、与环境场、与文化本身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不仅仅是交流与谈话,还包含着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与行动。弗莱雷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不能缺少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有意义”。由此我想到主任给我们评课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
3、么?”这样便于理清我们自己的思路和思考过程。同理,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注重音乐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问他们“这是什么音色?”“这段乐曲有什么特点?”“这个节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从而帮助学生能自主、自发的理解音乐及其背后的文化,而不只是着眼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实现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化为一种能力,最终形成音乐素养这样的学习路径。二、唱游音乐激发音乐学习兴趣2022版课标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大板块,十四个学习内容包含在十个学习任务中,这是一个新的改变。我特意关注了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任务,其中,第一个学习任务“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
4、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回看徐老师给我们指导的音乐课,无不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初感知、细体验、深理解中逐步主动的思考音乐。想到我的第一堂去市里比赛的课小渔篓,就是在形象有趣的“学螃蟹”“找螃蟹”“吹海螺”“听渔歌”等唱游活动中让学生们感知了歌曲的节奏感、韵律感,歌曲背后的情感,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三、凸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课标在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中凸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内容选择上提出了以中国作品为主的要求。我们国家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但是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外媒等的充斥下,我们学生可选择的音乐素材实在是太多太多,他们喜欢听外文歌曲、喜欢西洋乐却忽视了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音乐。这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很大影响的。有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聆听极富民族韵味的乐曲时,引来的是学生们的哄堂大笑与不甚理解,仿佛这些作品离他们非常遥远。这一现状急需我们改变,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改变的方向与要求。隐隐的,有一些小小的期待,期待新编的教材,期待生本的课堂,期待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