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84379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红楼梦导读教案学习目标1 .精读神话故事,了解其对于人物个性及宝黛爱情的隐喻作用。2 .精读判词曲文,学以致用,以了解贾家运势变化及众儿女的个性及命运。自主阅读活动设计1.精读第一回“石头补天”“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梳理故事的主要对象、命运遭际、人生感慨;并以“红楼梦神话故事探源”或“红楼梦神话故事里的奥秘”为主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不少于200字的学习小成果。3 .精读第五回“太虚幻境”的判词、曲文,结合注释尝试理解其隐喻意义;并以“小曲词,大文章”为主题,选择一两首判词或曲词撰写读书笔记。学习资源1.欧丽娟:大观红楼1中的神话的操演与破译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中的金陵十二钗图

2、册判词(第五回)红楼梦曲(第五回)学习进程:一、导语激趣,引入对三则神话故事的阅读“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红楼梦是一本奇书,作者虽强调所记的是“身前身后事”,可是第一回偏偏讲述了两个神话故事,第五回主人公竟然神游了太虚幻境,给红尘往事笼上了神秘色彩。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二、精读“石头补天”和“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探究其象征意义活动1:圈点词语,标出主角,同桌试讲神话故事。活动要求:反友阅读两则神话,标出故事的主角,圈点对神话主角进行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描写的关键词,体会其心理特点及情感特点,然后试着将故事讲述给同桌听。活动2:追根溯源

3、,品味词语,小组探讨故事寓意。1 .红楼梦神话故事探源分小组展示课前合作学习的成果,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故事的源与流的异同。例如:“石头补天”的故事与女娟补天的故事的异同,“绛珠还泪”的故事与李商隐的锦瑟中运用的典故南海鲸人泣泪成珠的联系,或与湘妃竹的故事的联系。2 .红楼梦神话故事里的奥秘分小组展示课前合作学习的成果,老师要引导学生学生抓住故事主角或意象去探究其隐藏的意蕴。例如:“石头补天”里的石头,“绛珠还泪”里的“绛珠”“甘露”“泪”等意象的隐喻意义等。3 .查词典,揣摩关键语句语境义在前两个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整本书的语境理解关键字词的隐喻意义。(1)查查词典,比较“

4、顽石”“美玉”“神瑛”在词义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和贾宝玉有什么联系?“顽百”,顽劣的石头。“美今”,温泗而有光泽的美石。“神举”:“瑛”,似玉的美石。联系:“顽石”“美玉”“神瑛”同为“石,但是,“顽”“美”“神”则赋予了石头不同的特点。“零石”,“无材补天”;“天玉”,“鲜明莹洁”;“理瑛”,“甘露之恿二小结:从材用看,贾宝玉无补天之材,也无济世之用,当然无缘辅国,正是“无材补天的顽石”。从容貌看,贾宝玉清秀英俊;从品德看,君子往往比德于玉,贾宝玉高洁温润的品格正如“鲜明莹洁”的“美玉从情性看,贾宝玉对女性尊重体贴,犹如以“甘露之惠”滋养“绛珠仙草”。“石头补天”的故事介绍了贾宝玉的来历

5、、材用、品质和容貌;“绛珠还泪”的故事介绍了贾宝玉的情性德行。(2)查查词典,说说“绛珠”是什么意思?“还泪”一说预示了宝黛将有一场什么样的爱情?绛珠:“绛”,大红色。珠,泪珠。小结:“绛珠”即血泪,预示林熏玉性格多愁善感,也预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还泪”交待了宝惫爱情的前世之盟,预示宝黛爱情是情的相知相报,是心灵的互通互酬,是彼此灵性的涤荡与启示,给宝黛爱情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三、略读“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故事,揭示其象征意义过渡: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看了薄命司的簿册判词,闻了“群芳髓”的奇香,喝了“千红一窟”的茶,饮了“万艳同杯”的酒,听了舞女演奏的红楼梦曲。这一幻境奇遇堪称整本书的总

6、纲,可谓幻中藏实、假中寓真。活动3:选读判词,领会设谶手法,理解隐喻意义。1 .朗读与探究下面的图画和判词是怎样暗示所指人物的?你能说出她的性格和命运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1)香菱(英莲,秋菱)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杳,平生遭遇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杳魂返故乡。(2)薛宝钗、林黛玉判词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2 .交流小结(1)香菱判词交流示例:

7、图画法,隐喻法。“画着一枝桂花借桂花隐喻夏金桂。图中所画“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水”“泥”以“涸”“干”修饰,隐喻了香菱的险恶处境;“莲”“藕”以“枯”“败”修饰,隐喻了香菱的悲惨命运。“根并荷花一茎香”以“荷花”“香”隐喻香菱的高洁乐观。别名法,讳饰法。“莲”“藕”“荷花”与“菱”同为水生植物,暗示香菱。致使香魂“返故乡”指其最终的死亡,运用了讳饰法。拆字法。“自从两地生孤木”就是“桂”字,运用拆字法暗示夏金桂将给香菱带来的折磨与痛苦。评述法。“平生遭际实堪伤”概述了香菱一生的坎坷悲苦的命运。小结:香菱品格高洁,容貌美丽,性情天真可爱,纯真善良,有对青春、对生命、对充满诗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8、和热爱,大观园的生活唤醒了香菱的审美感受。然而,离开了大观园的香菱失去了生活的诗意,遭到折磨,最终香消玉殒!香菱谐音“相怜”,她又曾名“英莲”,谐音“应怜”。她是薄命司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儿,领起了众女儿的悲惨命运,也是众女儿悲苦命运的真实写照。“应怜”的不只是一个香菱,“实堪伤”表达了作者对所有女儿的深切同情。(2)薛宝钗、林黛玉判词交流示例:拆字法,谐音法。“两株枯木”运用拆字法,暗示“林“玉带”“雪”运用谐音法,指“黛玉”和“薛”。别名法,隐喻法,典故法“金簪”是“宝钗”的别名。“木上悬着一围玉带”隐喻法,玉带本应围在腰间,却挂到林中,隐喻林黛玉不幸的命运。“金簪”不戴在头上,却埋入雪中,隐

9、喻薛宝钗虽德行贤淑,却最终走向婚姻悲剧,独守空房,葬送了青春。“停机德”运用了乐羊子妻割断布匹劝丈夫勤学的故事,暗示薛宝钗贤良的品德。“咏絮才”运用了谢道揭吟咏“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的典故,暗示林愈玉聪明伶俐的文学才华。评述法。,可叹,堪怜,评价了钗黛的不幸命运:宝钗贤良,却最终独守空房,葬送青春;黛玉才高,却最终泪尽而亡。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薄命女的无限同情。小结:薄命司,顾名思义,是掌管薄命女子命运的地方。贾府的众女儿,最终都逃不了“命薄”二字。正像贾宝玉所喝的茶、饮的酒一样,最终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就像贾宝玉所闻的奇香一样,最终都是“群芳碎”!曹雪芹用诸多的手法含蓄地预示了

10、众女儿的命运。活动4:选读曲文,品味关键字词,理解深藏意蕴。过渡:为了指点迷津,警幻仙姑可谓煞费苦心,她让十二位舞女演奏了红楼梦十二支曲。我们也选择两首曲文欣赏一下。1.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主问:这首曲文是以谁的口吻写作的?哪些词语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小结:以贾宝玉的口吻。“都道”与“只念”唱出封建家长制与个人自由爱情之间的强烈冲突。“空对着”写出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悲剧,“终不忘”写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意难平”写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执着,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否定。2收尾飞鸟各投林为

11、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主问:“食尽鸟投林”比喻什么景象?“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干净”是什么意思?小结:“食尽”比喻贾府的衰败,“鸟投林”比喻人物由聚而散,“干净”指繁华成空、万境成幻。这首曲子总结了十二支曲子,对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终将由盛而衰的命运,对众女子最终将由聚而散的命运,作了预示。活动5:小组互动,我来评说“小曲词,大文章”。1 .以“小曲词,大文章”为主题,

12、分享自主阅读成果小组结合自主阅读成果,再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去重读自己小组选择的判词或曲文,然后以“小曲词,大文章”为主题,派中心发言人交流修改后的自主阅读成果。2 .探究文本,理解人物,了解神话寓意主问:太虚幻境是“清净女儿之境”,警幻仙姑为什么引宝玉前来?小结:“警幻”,警示世人,痴情为幻。宁荣二公希望宝玉“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以入正道。贾宝玉重情,一生以“体贴”为上,而家族却期望他学习孔孟思想,走科举兴家、经世济民之路,他的思想理念与家族期望之间有矛盾冲突。四、课堂小结前五回的三则神话,为我们暗示了人物性情或命运、宝黛爱情超越世俗的意义和贾府的运势走向。尤其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在大梦境中,用一首首小判词、小曲文,预示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运势和众女儿由聚而散的不幸命运。太虚境虽为幻境,却成为现实世界的倒影;现实世界虽有繁华富贵,终会成空成幻。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就是曾让我们深感困惑的三则神话的深远意义。当我们理解了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开篇的用意,我们阅读红楼梦的旅程将不再会云雾弥漫。期待大家继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