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体验——分享”式教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体验——分享”式教学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体验-分享式教学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并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将学生逐渐培养为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公民。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尚且处在懵懂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开展“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的所学、所见、所感,切实地让他们在体验、分享过程中,不断深化主体认知,深化主体的学习感受,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文章着重就如何落实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展开了论述。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分享,课堂教学。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教学活动、教学实践,从而强化认知和学习,通过分
2、享的沟通让体验形成的认知进一步深化,解决小学生学习大多停留于感性层面认识的问题,帮助他们过渡到理性高阶认知层面,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学生的生活认知体验与实践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体验和主体参与,与这种教学方式十分契合,可提供强大助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准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教学。一、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势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将学生放在从属地位,忽视了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特点,没有很好地发挥小学生通过积累感性经验认识世界的作
3、用,不重视体验式教学。因此学生对学科中的知识内容、道德与法治的有关道理,处于机械理解的层面,没有从教材文字成功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深层次认知。因此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不显。而采用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策略,则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将课堂让位于学生,一切围绕学生的体验、学习和发展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体验,能运用多样化的感官途径,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认识,初步形成符合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形象化认知体系。然后再通过分享的过程,与他人交流,从中汲取经验,反思和弥补不足,就能促进感性经验认识向理性、抽象的规律性认识转变,帮助学生逐渐构建系统、深刻、高阶的认知体系。如此就实现了良好的从知识输入的顺应,再
4、到转化的同化过程。学生从低阶认知向高阶认知实现了有效发展,也更容易让所学的内容逐渐形成烙印于学生思想、行为习惯中的深刻教育内涵。此外,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的开展,也充分尊重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热爱交流、分享与展示的心理需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产生更浓烈的兴趣,可确保后续教学的良好推进,并有助于促使学生长效持久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策略要确保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从小学生形成感性经验认识的感官运用出发,积极调动多感官的丰富学习体验,让学生的认知不断丰富,并引导学生在活动
5、中主动通过沟通去分享、交流,促进集体中每一个体思想的交换、发展和完善,从而深化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课内外知识的理解,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一)基于生活实际的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落实体验一一分享式教学时,也要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去体验,从而深化道德认识,树立法治观念。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以减小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或抵触情绪,确保教学取得更优的效果。而且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才会有更多熟悉的事物可以进行表达,这样能为分享环节的自主、畅快、高效沟通打好基础。比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我们不乱扔一课学习中,教师就可引入发生在学生周围
6、小区、公园、校园等熟悉场所关于乱扔垃圾、垃圾分类的案例。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演简单的扔垃圾情境故事,亲自体验乱扔垃圾或对垃圾正确分类的过程和后果。让学生彼此分享对于情境故事中,人物表现、扔垃圾行为的看法,初步对乱扔垃圾现象形成总结性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围绕“扔垃圾”设计如套圈、投篮之类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扔垃圾之后,将圆圈或篮筐之外的垃圾拾捡起来,体会清洁人员处理垃圾的过程。再让学生将游戏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结合,继续分享、讨论游戏体验,并由教师引导,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我平时会不会乱扔垃圾或不进行垃圾分类,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我为了偷懒乱扔垃圾,清洁人员却要因为我的偷懒付出额外的
7、劳动,我怎么看?如果是厨余垃圾被乱扔,在炎热的夏季,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就通过体验一一分享式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多感官途径,通过表演、观察、倾听、思考等体验过程,不断强化和反思扔垃圾者因为乱扔垃圾而给他人、环境,造成的干扰甚至危害。如此,就能让学生在切身的感悟和体验中加深对乱扔垃圾的危害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提升该主题下的教学效果,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二)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紧密融合,让学校教育拥有更丰富、更优质的条件去更高效地达成育人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先进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丰富,可以
8、有效改变传统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性和智慧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热情,让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例如在合理消费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播放与小学生巨额打赏、非理性消费、家庭消费等相关的动画短片,比如在公共场合为了一个心仪的礼物而大声哭闹,强迫家长为自己购买礼物等行为。利用正反面教材,让学生观看、思考并分享、交流观点与看法,增强学生的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意识。此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所见的各类非理性、不合理消费现象,尤其是自身的行为,畅谈感受并分享各自的不同看法。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地把握教材核心内容,也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总结生活中的不合理消费现象,促进思维与认知的发展
9、,并合力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所展示的各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体验与分享的良好学习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和分享的过程中,有应有的收获、成长与提高,能对知识内容、道理、方法,理解透彻并较为充分地掌握。所以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注意启发性、探究性的体现,要在技术呈现形式、教育资源展示中,留有足够的启发和思考空间,便于学生获得真实的感悟,才能不断加深认识。结语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是重要的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学科。教师一方面要努力体现学科特色,另一方面也要讲究方式
10、方法,尊重小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发展特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采用体验一一分享式的教学策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他们在参与各式各样体验性教学活动时,不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在分享交流中,不断完善个体认知的空白,提升认知水平,并根据交流获得的成果去开展更深入的思考、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建立学习自信,进而发展综合学习能力。参考文献梁伟燕:浅谈微课在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9(08):22.薛振杯:活化生活元素促进道德成长一一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流程设计与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9(17):31-33.黄海燕: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9(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