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75269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4个字,默写竹石。2 .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

2、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马诗)二、简介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一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名读,相机

3、正音。注意以下字词:课件出示:ynshanSljinIUbndo燕山似金络脑3 .教师范读,明确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5 .学生齐读古诗。四、品读古诗,体会诗意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6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7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I)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2)燕山:指燕

4、然山。这里借指边塞。(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课件出示钩的图片)8 .品读第一、二句。(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师: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桌交流。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并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沙如雪”“月似钩”的图片)(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3)指导朗读。(4)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9 .品读第三、四句。(1)指名读。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贵重的马、矫健的马)(2)你是从哪里体会

5、到的?(金络脑)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5)指导朗读,读出问句语气。五、理解情感,学习写法1.再读本诗,作者通过写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2 .这与“马”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3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4 .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领略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古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贺一样,不忘初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指名说)5 .指名背诵马诗。6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Q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7 .教师相机指导。8 .学生交流汇报。(二)学习石灰吟

7、。1.逐句理解诗意。(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这里形容开采矿石非常艰难。等闲:平常。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三)学习竹石1 .自学,读懂竹石。(1)回顾学习方法:板书“四字法”:读、品、悟、背。(2)小组合作,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诗中写了画上竹子

8、的哪些方面呢?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学生自由读、品、悟,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郑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对比着学习古诗。课件出示: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2 .小组汇报,组员补充。(1)师:说说

9、你读懂了什么。(2)预设:生1:“咬”字表现了劲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生2:“破岩”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生3:前两句诗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牢牢扎根。(3)理解“千磨万击”: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4)指导朗读。师: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表达手法。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6)拓展延伸: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7)熟读成诵。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3 .总结方法

10、,布置作业。(1)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2)默写竹石。(四)品读古诗,感悟感情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石灰烧制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朗读,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自若。)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经受各种磨难仍永不屈服。(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学生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2.再读古诗,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1)石灰吟

11、: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颜色,隐指高尚的节操。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Q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教师小结:这种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2)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举手说)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三、总结1.同学们,我们这两节课学的三首古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托物言志)2.在学古诗时,我们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教学板书10.古诗三首马诗写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怀才不遇杀敌报国石灰吟前两句:描述特征状物后两句:体会情操喻人坚贞不屈竹石前两句:描述石中竹子的特征后两句:抒发自身的情感不畏艰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