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73202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阳叶氏祭祖考察及其启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榔印十窿祖三i三三示松阳县历史悠久,建县于东汉,是古处州的行政中心,故保留着很多历史遗留习俗。在松阳,叶氏是一大姓,现有叶姓人口3万多,约占总人口的13%。松阳县400个行政村中,叶姓人口在IoO人以上的村落有87个,在松阳有“无叶不成村”的说法,叶氏后人一直保留着崇宗敬祖的良好习俗,叶氏宗祠散落在各个村落。叶氏历代名人荟萃,其中道教天师叶法善声名远播,南宋尚书左丞相叶梦得的事迹千古流芳,关于他们的故事一直在松阳世代流传。笔者认为,对于叶氏祭祖的调查,其一可以探索祭祖活动对于村落治理的促进作用,其二可以找寻祭祖仪式或者名人效应对于当地旅游发展的助推作用,其三可以从中探讨民俗节庆仪式类非遗项目的

2、传承保护模式。一、松阳叶氏祭祖主要分布地叶氏后人居住在松阳的多个村落,叶氏祭祖的调查点较为分散。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用五天时间走访了十二个叶姓村落,又在后期采访了多位叶氏后人。下面笔者将按照日程对叶氏祭祖的主要文化景观和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叶氏村落祭祖情况进行简单介绍。1 .卯山(1)2017年9月18日上午,叶氏祭祖调查小组徒步走访卯山,实地调研卯山叶氏文化遗址。卯山位于旧时古市镇东南方向,卯山也以此为名,卯即“东南方位”。俭公祠和天师殿位于山腰树木掩盖之中。俭公祠是祭奠俭公的祠宇,俭公墓位于俭公祠正前方。据说俭公后代为了在扫墓时候有个落脚的地方在此建屋,后发展成俭公祠。俭公祠由于年久未经修复已

3、成为危房,俭公祠后背靠山脊处有天师渠,内有甘泉,传说喝了可以生子。另据王献德介绍,传说叶法善在古市城里挑了两桶水,扁担钉掉了,扁担断了,一只扁担成了古市镇的扁担钉街,其中一桶水翻了,另一桶水提着,经过俭公祠的时候洒了几滴水,成了现在的俭公渠,另一桶水倒在了卯山顶,成了现在的通海井。俭公祠东侧是天师殿,天师殿是供奉道教天师叶法善的殿宇,天师殿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清嘉庆二十年(1815),原址重修天师殿。20世纪90年代初,古市旧城改造,天师殿从原址(现古市小学)迁到三千米外的卯山,由原木构件整体拆除整合而成。在天师殿主位供奉的是叶法善,其左侧是张天师和老子,可以看出叶法善在松阳人民的神灵构建系统中

4、地位高于其他两位。在天师殿的两侧墙壁上共有六幅画,分别是丁丁碑的传说、叶法善降妖除魔、叶法善与唐明皇、叶法善出生、叶法善云游四方等,其中以丁丁碑的传说流传最广,叶法善在写叶友道(叶法善爷爷)神通碑的时候,天快亮时叶法善就成仙而去,最后留下几点墨点,此碑俗称丁丁碑。天师殿的二楼供奉的是三清神。在天师殿和俭公祠中间是这次叶氏祭祖的祭祀广场,相对还是狭小了点,不过新的叶氏祭祖广场已经在规划中,其中将会建成叶氏祭祖文化园。据王献德介绍卯山有三个道观,分别为上观、中观、下观,现在的俭公祠和天师殿所在位置即为下观。沿着天师殿后的古道拾步而上到山中部为中观,目前竖有由颛质背负的丁丁碑文,但是由于疏忽碑文正反

5、面错换了。爬到卯山顶为上观,目前只有道观遗迹留存的几道墙基遗址,杂草丛生。再往里走是一口古井,古井位于山顶却从不枯竭,实属神奇,据王献德说,卯山顶原为火山口,在此口水井曾见有海洋生物。另据古市镇钟毓英介绍,传说通海井里本有两只乌贼,钓上来一只又会有第二只,有一人钓上来两只,后来此口井里就再也没有乌贼了。这个传说也在告诫后人们不要贪婪。站在卯山上能俯视整个松古平原,整齐有序的农田,深浅不一的绿色,小巧的村落镶嵌其中。而在古市镇遥望卯山,整个卯山似一个馒头,平稳和缓。古市镇周边有很多山,而叶氏祖先选择在此地驻足,叶法善唯独选择在此山修炼,也许也刚好契合了道教的道法自然、与世无争。2 .东角垄村(2

6、)2017年9月18日上午,叶氏祭祖调查小组走访东角垄村,在村委会采访多位叶氏后人。东角垄村背靠着卯山,坐落于卯山西南方位,东角垄村中以赖姓和叶姓为主,赖姓有三百七八十人,叶姓在村中的有六七十户,两百人左右。东角垄村是由古市厦田(即现在的塘岸脚村)迁于此地,1949年之前东角垄村人都会去塘岸脚村的叶氏大祠堂祭祖,大祠堂被毁后,祭祖仪式也就中断了。目前的东角垄村没有祠堂,村民也没有祭祖的意识。在叶氏聚落中,东角垄村最具代表性的是望公墓,据族谱记载,望公即叶氏江南始迁祖,在墓地附近依旧散落着多块汉代砌墓的砖块,上面刻有汉代的文字和图案,其中一块刻有“元康七年七月三十日叶家富贵”的砖块最为醒目,年号

7、与叶望公迁于此地的时期大致吻合,据叶德胜老先生介绍,叶望公的坟墓曾遭盗墓者偷盗,从里面挖出虎子、水盂、五管瓶,据考古考证这些都是汉代的器物,据叶氏族谱记载叶望公的墓地方位也在此,故而推断此为叶望公的墓地。3 .叶川头村(3)2017年8月20日下午,叶氏祭祖调查小组走访叶川头村,在叶氏祠堂采访多位叶氏后人。叶川头村属于赤寿乡管辖,总人口约800人,叶姓人口有约500人。叶川头村也属于叶梦得的后代,是从桐溪分出来的,家族中没有族长,也没有家族聚会和公共活动。该村有自己的叶氏祠堂,归为集体所有,亦经修缮,墙上挂有简易版的家训,但是没有祖先牌位也没有太公图。据说是前任村主任、村书记都姓叶,曾想恢复叶

8、氏祭祖,但是现在的村主任、村书记都不姓叶了,祠堂的修整也就中断了,现在叶氏祠堂的祠堂功能和文化礼堂功能合用,平常村民会来祠堂里舞蹈排练、打牌、打麻将等。现在的叶川头村叶姓人只会在年初一的时候自发前往祠堂祭祖。4 .卯山后村(4)2017年8月20日下午,叶氏祭祖调查小组走访卯山后松阳第一叶氏祠堂遗址,采访村主任。在叶氏村落中,卯山后村最具代表性的是松阳第一个叶氏祠堂遗址。虽然现在的遗址上只残留几道墙基,早已看不出当年祠堂的辉煌。但是据卯山后村村主任介绍,在卯山后村有6户景宁滩坑的叶氏移民,当时分配落户点的时候正因为他们知道此地为叶氏发源地之一,故强烈要求要安置在卯山后村,并要求恢复松阳叶氏第一

9、祠堂。村委会主任也十分支持这一想法。5.内外石塘村(5)2017年8月21日下午,叶氏祠堂调查小组走访内外石塘村,采访多名叶氏后人。外石塘行政村分外石塘自然村和内石塘自然村,叶姓人口占百分之六十,有两个祠堂。外石塘自然村于400多年前由古市峻垄,现在称塔岭迁到本村,到目前已经有20代人,外石塘祠堂于2014年重修。现在外石塘人在大年二十九和大年三十依旧会自发地到祠堂祭祖。目前村子里有6代,已经有12个人自发形成组织来负责祠堂的修缮工作,他们于2014年征集到8万多元资金用于修缮祠堂,除了文广新局给的3万拨款外,村里每一个叶姓子孙,不论男女老少,按人头每人捐款200元用于修缮祠堂。当问及村里叶姓

10、人的意愿以及下一步计划时,他们表示村里叶姓人听说要捐款修缮祠堂都很乐意,他们计划进一步组织大家一起参加祭祖仪式。内石塘村的叶氏祠堂仅供奉了叶法善一人,神像前挂有“灵宝仙坛”四字,灵宝仙坛相传为叶法善创立的道教法脉名号。调查发现,外石塘的12人的组织相当于是村里叶氏宗亲会的雏形,外石塘叶姓人相对比较团结和热情,有较强烈的恢复组织性祭祖的欲望并且已经在筹备To6.玉岩镇乌岩村、玉岩村(6)2017年9月19日下午,松阳叶氏祭祖调查小组走访玉岩村、乌岩村,在叶氏祠堂随机采访。玉岩镇乌岩村、玉岩村位于松阳偏远山区,相对完好地保留着历史遗风,这两个村都保留叶氏祠堂,并有太公像和祖先牌位,年初一到初八叶氏

11、后人都会自发前往祭祖,并且也允许外姓人前往。我们在十几天时间里总共走访了12个叶氏村落,在对叶氏老人的采访中,我们试图还原1949年前叶氏祭祖的场景,虽然具有地域差异,但是大同小异:很多老人回忆小时候参加过叶氏祭祖,大年初一的时候早早来到祠堂上香磕头,大家聚在一起吃饭,长者和高学历者坐在上位,按辈分有序排列。仪式完了之后会分丁肉,按照人头来分,学历高的多得。在整个仪式过程中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而对于男性也有年龄要求,一般是六岁或八岁以上才能参加。仪式的资金来源于集体田的租金。我们发现如今的叶氏祭祖可以归类为四种现象。其一是有组织性的祠堂祭祖活动,如桐溪村有专门的宗族管理理事会,每年都会组织中元

12、节祭祖仪式。其二是自发前往的祠堂祭祖活动,如外石塘村、乌岩村、玉岩村和吴弄村。其三是村里没有祠堂,村里人也没有祭祖意识的,如龙角垄村。其四是有强烈意愿要恢复叶氏祭祖,且村里人也在为之努力的,如卯山后村。二、松阳桐溪叶氏祭祖(7)基于2017年8月20日在桐溪村叶氏祠堂的座谈会,8月22日晚在叶雯家对叶雯的专访,9月24日在桐溪叶氏祠堂对于叶氏后人及村委会主任、书记的采访。1 .桐溪叶氏家族史叶氏源出沈诸梁,汉献帝建安年间叶氏第二十二世孙叶望迁到松阳卯山,为叶氏江南始迁祖,叶望第三十五世孙叶经,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从卯山迁居于铜川(现名桐溪),叶经第三世孙叶梦得是桐溪叶氏最有名的人物,为南

13、宋尚书左丞相。叶梦得生有六子,大儿子迁居县城,小儿子留守桐溪,其他的都散居四方繁衍生息。说到桐溪叶姓,必提起叶梦得,其21岁登进士第,曾两入翰林,历官四朝,官至尚书左丞。在他任职期间,经世济民,颇有威望,是两宋之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后回归故里隐居松阳桐溪村,终于桐溪村宰相府,葬在离村两公里远的豹乌山。叶梦得十分重视对于子孙后人的教育,亲自编写石林家训十二条,训诫子孙要做个道德高尚的君子,是历代中国家训的瑰宝。正因为桐溪叶氏后人都能熟记家训并笃行此道,耕读传家,桐溪叶氏一门就出了40多位进士、70多位举人和200多位秀才。桐溪叶氏能人辈出,有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明代监察御史叶希贤、明

14、朝文学家叶绍袁、晚清秀才叶庆崇、同盟会元老叶楚伦等。其中仅叶庆崇家族就出了20位博士、19位教授、21位硕士、17位高级工程师。目前的桐溪叶姓为梦得公的幼子正公一脉相承,传至如今己有35世。桐溪叶氏仅在本县就有15个村落分支,本县近邻县有30多个县50多个支派分支,省外有上海、江苏、安徽、江西、中国台湾等地及美国等国家地区,共计80多个支派,10多万子孙。桐溪村的叶姓人依旧谨记叶氏家训,励精图治,耕读传家。2 .桐溪叶氏祠堂的历史发展桐溪叶氏祠堂修建于乾隆庚子年(1780),占地989平方米,正堂建筑面积520多平方米,三开间、三进大堂,宗祠规模宏大,祠貌巍峨,第一进门厅为清代三重檐歇山顶楼阁

15、。门厅前面构建有左右两廊,各直通围墙边门。门厅的门楣上方正中悬挂着蓝底金字“雍肃堂”的横匾,二层正中悬挂着皇帝赐封的圣旨竖匾:“将相世业工祠堂内雕梁画栋飞檐挑角,绘画重油。匾对光宠门庭,有镀金横匾八幅,其中有民国初期时任浙江省省长夏定候(夏超)赠送的匾额。在祠堂正中央祖先牌位两边,一边是文正公,一边是文行宫,分属两支,再往两边的小屋子是用来摆放祭祀物品和工具的。1949年后叶氏祠堂用于集体晒稻谷、做粮仓,“文革”时祠堂上里的柱子、元宝桌都被破坏,祠堂里的八扇门也被拆掉。1982到2010年宗祠产权归村所有,作为工厂使用,祠堂由公家管,其中祠堂旁边的偏房,是民国以前建立的一个学校,是叶庆崇办的。

16、根据周增辉采访,十几年前,叶氏想把这个祠堂收回来,和村委干部产生了矛盾,后来失败了。(现在这个祠堂的所有权还是在村里,但这段时间中祠堂是否归叶姓所有不清楚)。1945年以前,有上初中的学生,祠堂会奖励一百斤稻谷,或者给一亩地,1949年以后就没有了。2011年叶氏收回祠堂,重新修理祠堂,2013年恢复中元节祭祀一直到现在。今年的祠堂修缮计划把“文革”时丢失的八扇门重新修建起来。另外祠堂以前有4个烧纸的地方,一个在石门外,是祭门户神的,一个在八扇门外,另有左右两个在祠堂内中部位置,祖先像前有一个香炉,是祭祀祖先的。后来担心烧香时候发生火灾,就在正门外修了水泥的香炉。2013年,祠堂管理保护理事会创建,叶雯任宗长,该理事会由叶雯、叶金龙、叶文华三个人主要负责。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希望村里给三位创建者付工资,因为这个祠堂的所有权在村里。后来叶雯决定由理事会内部筹资,不再让村里发工资,因为他们怕到时候村里把祠堂锁了,叶氏后人也没辙。现在祠堂管理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