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V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巩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成果,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落实主体责任,以补足设施短板、构建长效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群众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制度保障”为工作机制,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为基本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以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探索实施
2、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效运行模式,形成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二、H作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实现互促互进。坚持立足农村,突出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注重保
3、护名村名镇和村落,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坚持持续推进,健全机制。注重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三、H作目标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60%;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60%,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
4、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完善,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卫生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并推动分类处理试点示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和公共卫生状况持续改善,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村户厕愿改尽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四、重点任
5、务(一)优化垃圾收集点布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整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路径,优先将重点镇、特色小(城)镇、文化名村、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美丽乡村示范村、重要交通路网沿线和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乡镇村屯纳入试点,选择适宜的治理方式推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加快农村垃圾治理验收进度。配齐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规范垃圾收集设施颜色及标识,及时更换或维修老旧、破损垃圾收集设施,整治垃圾收集设施脏污现象。(二)完善垃圾清运车配置。按照交通便利、便于作业的原则,配备密闭式垃圾收集斗(箱、桶),建设或配置密闭村庄垃圾收集点(站)、乡镇
6、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及各类运输车辆,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频次。持续开展环卫车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环卫车辆问题排查力度,强化落实车辆及时维修,杜绝环卫车辆作业过程中出现“抛、洒、滴、漏”等现象,防止沿途发生污染。卫车辆保持车身干净整洁,合理优化垃圾收运路线,提高垃圾收运效率。结合优化收集点布置及各村组垃圾产生情况,合理安排垃圾收运频次,严格按照“减量法”要求,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严禁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建筑垃圾、煤渣灰土等混入生活垃圾。(三)压实垃圾转运管理。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建立健全垃圾
7、转运站管理制度,制定进、出站作业规范,明确专人管理,健全垃圾清运进出站记录、转运站消杀、消毒台账,完善渗滤液收运台账,促进垃圾中转站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强化转运站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压缩设备、喷淋系统、排水系统、消防设施等使用情况,及时修复损坏、老化等问题设备,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持垃圾转运站内干净整洁,及时清理转运站内生活垃圾并对作业场地进行冲洗,确保无垃圾散落、无积存污水、无明显异味。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选择符合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工艺,加快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满足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需求。(四)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及资源
8、化利用。推广适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统筹建设可回收物集散场地和分拣处理中心,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协作融合,建设一批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有机肥料厂,创建一批区级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提高可回收物有效资源化”。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结合农村可回收物收集站布局,探索建立农村可回收物交投收运机制,加强台账管理,做好可回收物收运统计,规范农村可回收物收运体系。(五)完善村庄清扫保洁制度。建立稳定有效的村庄保洁队伍,根据村庄人口规模
9、、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结合岗位合理配置清扫保洁人员,原则上每个村组至少配备1名保洁人员,要明确保洁人员在垃圾收集、村庄保洁、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保洁人员的使用情况报乡镇人备案。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大清运”排查工作,按照“边排查、边清运、边提升”的原则,对辖区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常年积压垃圾点、洞穴口及洞穴内生活垃圾定期开展排查H作,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H作台账,明确详细整改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限等。将排查整治H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对已清理和整改的区域加强日常巡查,按照农村“治垃圾”督查考核标准,强化日常调度和排查整治工作,各乡镇、街道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结合农村“八乱”整治,发动群众参
10、与环境整治,建立群众监督机制,落实农村垃圾治理长效管理。定期进行问题回头看,实现排查整治全过程闭环管理,消除生活垃圾乱堆乱倒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六)健全长效运行管护制度。健全完善本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统一收集、无害化处理的长效管护制度,落实乡镇、村监管责任,明确收运和处理设施管理维护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规范各环节的日常作业管理,加强垃圾收集点(站)的运行管护,对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污水、卫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以及垃圾焚烧厂产生的炉渣、飞灰等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做好收集、贮存及处理。建立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检查制度,制定清扫、收运、处理运行标准
11、,明确日常各环节运行及管护责任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长期稳定运行。(七)引导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动员群众共同谋划,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方法制定、垃圾收集点(站)选址等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农民群众全过程参与的H作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明确村民责任和义务,建立农民群众普遍参与的运行及管护效果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积分制、设立,红黑榜,等多种方式对农户进行激励,结合实际对工作情况好的保洁人员、成效突出的村庄给予奖励。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推动,做好项目规划和保障,整合各类
12、资源,完善相关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做好村庄日常保洁维护H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统筹做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二)加强分类指导。统筹考虑主导产业、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村庄发展,合理确定村庄分类,科学划定整治范围。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提升建设管护水平,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三)加大投入保障。贯彻落实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所需给予适当补助,要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纳入预算。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探索通过PPP模式引入企业或社会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鼓励社会帮扶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总结宣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宣传范围,充分借助传统媒体,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编制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