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69572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公考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鞭曦彳南唐大画家顾闵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人公韩熙载,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著名大儒,历任多官。他诰令典雅,有元和之风,常以高度政治敏感构划国家战略思路,为健全南唐封建典制鞠躬尽瘁。他曾参与主持货币改革;重视培养国家人才,奖掖后学。其文采横溢,艺识过人,智慧超群,是唐宋之交名士大儒的杰出代表和南北文化整合的伟大使者,对我国古代文化中心的南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唐;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名士;大儒故宫博物院所藏南唐大画家顾闵中韩熙载夜宴图,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高步出群的韩熙载特立独行、狂荡不羁的仙风道骨形象,使这幅名画成为惊世骇俗的艺术瑰宝。在唐宋之交,韩熙载不仅仅是这幅名画中的主

2、人翁,更是当时南北文化整合的伟大使者,对唐宋之交我国文化中心的南移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拟择数端,对画作的主人公略作考订。一、籍考全唐文记:“熙载,字叔言,潍州北海人。后唐同光中擢进士第。”1(卷八七七)马令谓:“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弱冠擢进士第。同光末,北海军乱,推熙载父光嗣为留后。明宗即位,平北海,光嗣见杀。熙载来奔于吴。”2(卷十三)陆游稍作补充,增加了“少隐嵩山”,对兵变的记述比马氏稍详:“父光嗣,平卢节度副使,军中逐其帅符习,推光嗣为留后。明宗即位,讨乱,光嗣坐死,熙载来奔。”3(卷十二)元人马端临也记得简略:“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后唐同光中进士,南奔江淮。”4(集部.卷二三三)

3、以上皆记韩氏籍贯北海。北海者,唐五代或曰潍坊,或隶青州。江南野史则谓:“韩熙载,高密人,显仕江南。”5(逸文)龙衮江南野史皆记南唐事,用纪传之体。而不立纪传之名,如陈寿之志吴蜀。第一卷为先主鼻,第二卷为嗣主璟,第三卷为后主煜,而附以宜春王从谦及小周后,第四卷以下载宋齐丘以下仅三十人,陈陶、孟宾于诸人有传,而查文徽、韩熙载诸人,乃悉不载。徐铉所撰韩熙载墓志铭中有“其先南阳人”的说法。1(卷八八六志铭)古史介绍南唐隐土史虚白时,还有其“与昌黎韩熙载友善”5(卷八)的记载,徐铉墓志铭中亦见“昌黎韩熙载”。这样,韩熙载籍贯有“北海说”、“高密说”、“南阳说”和“昌黎说”,此外还有“青州说”等等。韩熙载

4、本人行止状开篇却云:“熙载本贯齐州。”6(卷中)齐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济南郡为齐州,治所仍历城。五代及宋沿称齐州。徽宗政和六年(Ill6),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北宋太宗时,命南唐遗臣汤悦、徐铉撰成江南录十卷,但郑文宝认为“事多遗落,无年可编,笔削之际,不无高下,当时好事者往往少之”6(叙)。遂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撰成江表志,卷中末尾全录韩熙载行止状。文宝为南唐旧臣,书中所记大多为耳目所及的见闻,史料价值较高。郑文宝说韩熙载是齐州人,应有道理。徐铉在考订韩氏族源时称:“传称武王之穆,诗美韩侯受命,晋以六卿升降,汉以三杰重轻。至东晋末,征西从事延之,以忠义之节,践艰屯之运,

5、避乱远徙,遂家昌黎。余庆流光,最为繁衍。曾祖均,太仆卿。祖殷,侍御史。考光嗣,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故又为齐人。l(卷八八六)可见齐人之说不是虚妄。史虚白、徐铉等称为昌黎,应非指籍贯。昌黎(今属河北),古县,唐时韩愈宗族原本出于昌黎,因昌黎韩氏是望族,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韩熙载家族应当与韩愈同宗同源。考史虚白、徐铉如此称呼,一是用郡望称谓,系古人行文雅用现象;二是客观彰显其大儒风范;三则体现了两人与韩熙载亲密无间的情谊。韩熙载祖上当是自南阳至昌黎,后迁北海,或再迁齐州。韩熙载南渡时,其籍已在齐州,故如行止状言“本贯齐州”。“隐居嵩岳”之语,应是指至少到了韩熙载时,家人己不在齐州生活,而住洛阳嵩

6、山一带。韩熙载曾祖父韩钧,担任过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皆为京官。其自幼勤学,后于嵩山读书,又游学于洛阳,参加科考一举中进士。中进士后是否任官,史书没有记载。可见仕途不坦,未见提用。故有“虽叨科第,且晦姓名”6(卷中)的尴尬与感慨。隐居者,非真隐也,只是投名时显示鸿鹄意志的曲笔而已。韩熙载奔吴缘由,因乃父参与了后唐一场兵变。史载后唐同光年中,“符习为青州节度使,宦官杨希望为监军,专制军政。赵在礼之据魏州,习奉诏以本军进讨,俄而帝为乱军所劫,习即罢归。希望遣兵邀之,习惧而还。至滑州,帝遣人招之,习至,乃从帝入汴。希望闻魏军乱,遣兵围守习家,欲尽杀之。公俨素受希望奖爱,谓希望曰:内侍宜分腹心之

7、兵,监四面守睥者,则谁敢异图。希望从之。公俨乘其无备,围希望之第,擒而杀之。公俨遂与州将李谨等谋据州城,以邀符节,即令军府飞章留己,兼扬言符习在镇,人不便其政,帝乃除公俨为登州刺史。公俨不时赴任,即以霍彦威代符习,聚兵淄州,以图进取。彦威至淄州,会诏使至青州告谕,公俨即赴所任。彦威惩其初心,遣人擒公俨于北海县,与同党斩于州东。”7(明宗纪三)韩父韩叔嗣(一作韩光嗣者),任秘书少监、平卢观察支使。当淄青节度使*唐方镇名,全称淄青平卢节度使,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宝应元年(762)置,是唐朝在今山东地区设置的节度使,长期割据山东。天佑二年(905)为朱全忠所并。所辖军士将其主帅符习驱逐后,推举韩

8、叔嗣为留后。丁酉年讨伐中,“彦威至青州,追擒之,并其族党悉斩之,支使北海韩叔嗣预焉。”8(卷二七五)二、职考韩熙载自后唐“奔吴补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南唐代吴,召为校书郎。嗣主袭位,累除中书舍人,拜户部侍郎。后主袭位,改吏部侍郎,拜兵部尚书。坐托疾不朝,谪授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复为兵部尚书,拜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开宝二年卒,年六十九。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1(卷八七七)韩熙载从政凡历两朝四主,历官如次:杨吴睿帝时期:韩熙载所上杨溥行止状,引经据典、激扬文字,很有出师表的味道。但傲视天下的气度多被人视为狂妄不羁。时吴国执掌大权者徐知诰(即后南唐烈祖李鼻),对他似乎不以为然。因

9、其“放荡嬉戏,不拘名节”,仅“补和、常、滁三州从事,时人士自中原至者多已推用,熙载在京洛早负才名,乃独落魄不偶”3(卷十二)。对于这类地方官从吏,韩熙载“亦晏然不介意”2(卷十三)。南唐先主时期:李鼻建国,仅“用为秘书郎,使与其子璟游。”6(卷中)”秘书郎(全唐文作校书郎)”,专管图书收藏或校写掌校懒典籍,订正讹误。韩熙载亦“谭笑而已,不预世务”2(卷十三)。南唐史虚白对其“不为烈祖所礼”9*虚白,山东人。中原多事,同韩熙载渡淮,以诗酒自娱,不言其有所著述。观书中“山东有隐君子者”一条,称与熙载同时渡淮,以书干烈祖,擢为校书郎,非其所愿,遂卒不仕。又“唐祚中兴”一条云,有隐君子作割江赋以讽,又

10、有隐士诗云:“风雨揭却屋,浑家醉不知”云云,与虚白传悉合,则隐君子当即虚白。序中两称先校书,则作书者当为虚白之子。钓矶立谈不着撰人名氏。前有自序云:“叟,山东一无闻人也。清泰年中,随先校书避地江表,始营钓矶于江渚。割江之后,先校书不禄,叟嗣守敝庐,不复以进取为念。王师吊伐,时移事往,将就芜没。随意所向,迹之于纸,得二百二十许条,题之曰钓矶立谈”云云。显然愤懑不平。余等以为,李鼻广延才俊,对韩熙载的来奔应是喜在内心。徐铉也说李鼻“得公甚喜,宾礼有加。(卷八八六)但韩熙载既系北人初渡,又才高气傲,缺乏从政经验,李界“故使历州县之劳”,并语重心长道:“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3(卷十二)因唐有“不历

11、州县不拟台省Tl0(卷四五)之规,突击重用也不现实,用其为掌管图书经籍的小官和承教太子重任,可窥李鼻当时矛盾心理和良苦用心。宋人龙衮看出端倪,认为此乃“聊以羁縻,俟更大用。”5(卷八)南唐中主时期:及至“璟嗣位,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知制诰。”4(集部.卷二三三)隋有虞部侍郎,属工部。唐宋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虞部员外郎”与郎中并掌天下虞衡、山泽之事,而辨其时禁。“员外郎”虽是六品,但系尚书省郎官,属清选之官,升迁前景看好。史馆为最高修史机构,主要修撰国史和实录。国史修撰始于贞观初年,太宗以降遂成传统,皇帝在位时都要组织人力为自己或前任修撰实录

12、,虽颓运季世亦不例外。五代基本一仍唐旧。值先主丧,新帝即位,礼仪繁多,李璟又给韩熙载“太常博士”之职,掌五礼仪注,监视仪物,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虽职称清要,品级不高,但仍见器重。“知制诰”在唐代发展成为专门职称,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知制诰遂成为差遣职名,凡加此号者,即有撰作诏敕之责,属要害之职。这些职务使韩熙载开始参与中枢,与先主时代掌图书和与李璟嬉玩的“闲职”相比,算得别开生面。“顷之,请诛陈觉,黜和州司马。”4(集部.卷二三三)徐铉则记为“和州司士参军”(1卷八八六)。唐州长官下属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没有具体职事,辅佐刺史处理州事。唐代后期

13、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职。判司指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参军,与朝廷尚书省六部相对应,具体分管州的官吏考课、礼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和工程水利等各方事务。此次遭贬原因出在南唐伐闽之战中,陈觉”等争功,进退不相应,延鲁与吴越兵先战,大败而走,诸军皆溃归。景怒,遣使者锁觉、延鲁至金陵。”“韩熙载上书切谏,请诛觉等,齐丘恶之,贬熙载和州司马。”11(卷六十二)“久之,复入纶掖”9。纶掖犹纶阁,中书省别称。中书省为草拟诏令之所,唐时称右掖。王安石送郭州知府宋谏议有句:“纶掖清光注,銮坡茂渥沾。”韩熙载官运开始峰回路转。“复召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尚书。”4(集部.卷二三三)唐时“

14、(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TIO(百官志二)唐兵部尚书主兵籍、器仗,安史之乱后尚书诸司成为闲曹,所谓“兵部无戎帐”。南唐军事职能主要在枢密院,兵部任职,应是使韩熙载熟悉更多部门,为降大任于斯人打下基础。陆氏南唐书有“徙宣州节度推官”一说,此后才“复入为虞部郎中、史馆修撰,迁中书舍人工唐节度、观察、防御等使僚佐中有推官,掌勘问刑狱。3(卷十二)全唐文中也说“移宣州节度推官。征还,复为虞部员外郎,迁郎中、史馆修撰,赐紫”1(卷八八六)。可见官复虞部之前,确有在宣州任节度推官的经历。唐时三品以上官公服为紫色,五品以上官为绯色,官位不及而有大功,

15、或为皇帝所宠爱者,特加赐紫或赐绯,以示尊宠。韩系六品,李璟特意赐紫。韩熙载渐渐仕途得意,但遗憾的是,“璟屡欲倚以为相,用是不果。”南唐后主时期:李煜即位后,“累欲相之”,但恶其“不加检束”,“左授右庶子、分司于外”2(卷十三)。对于这次职位变故,郑文宝记曰:柳宣为监察御史,居韩熙载门下。韩以帷簿不修,*明陈公献大六壬指南:八专卦干支同位,内有怨女,外有旷夫,故曰帷簿不修之卦,多淫佚之意也。责授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议者疑柳宣上言,宣为自明乃上章雪熙载事。后主叱曰:“尔不是魏征,颇好直言。”宣曰:“臣非魏征,陛下亦非太宗。”韩熙载上表,其略云:“无汉章之功可裨于国,有滔天之罪自累其身。又老妻伏枕以

16、呻吟,稚子环床而号泣,三千里外送孤客以何之,一叶舟中泛病身而前去J遂免南行。(卷下)接着韩熙载“乃尽斥群妓,单车引道,留为秘书监,俄复位,己而其去妓皆还。”4(集部卷二三三)群妓散而复聚的喜剧连后主也笑了:“吾于今乃知卿之心矣”2(卷十三)。十国春秋云:“后主践祚,改吏部侍郎,俄徙秘书监,不逾年,复旧官。新钱既行,诏赐钱二百万,拜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T2(卷二十八)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秘书监为典司图籍之职。不久复位任“中书侍郎”。依唐制缺中书令,侍郎即为长官。“后卧疾,终于城南戚家山南。后主赐衾被以殓,赐同平章事。”6(卷下)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同平章事”仅是虚衔,被称为使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