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64989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杜甫诗二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3 .对比阅读,品析诗歌写法上的精彩之处。重点5点重点;感袁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品析诗歌写法上的精彩之处。【教学过程】导入:他曾在泰山,抒发豪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曾在长安,睹物伤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一一杜甫。你对杜甫了解多少呢?(出示杜甫的图片)预设: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2、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O大家是否深入思考过,为何后人会称他为“圣”呢?(板书: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石壕村和浣花溪畔,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出示学习目标:任务一: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的特点。古人曾说:“三分诗歌七分读。”可见诵读是学习古诗文最好的方法。L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师强调:(1)字音:邺y。、戍Sh1、老妪yi、幽咽yM怒号hdo、三重ch6ng、挂胃judm、塘坳Go、俄顷qing、布衾qin、丧乱Sdng、广厦shCi、庇bi、突兀w(i、见Xi11o(2)停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3、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师小结:请大家把易读错的字音标注在诗句上,多音字和通假字的读音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词义读准确。在停顿时,五言的可以二/三,七言的可以四/三或二/二/三,九言的可以四/二/三或二/四/三,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合理划分。2.这两首诗都属于古体诗,请大家再次朗读,体会古体诗的特点。(学法提示:可以从句数、字数、用韵等方面分析。)生1:石壕吏共四节,每一节都是偶数句,纯为五言,用韵灵活。生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四节,前两节是奇数句,后两节是偶数句。每句字数不定,有二言、七言、九言。每一节换一个韵。师小结:古体诗的特点: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

4、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补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指歌行体,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诗中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换韵有时还标示着内容的转换;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任务二:理解所叙之事,感受诗人情怀。1 .这两首诗均有较强的叙事性,结合注释,理解诗中所叙之事。学法提示: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记叙的事。生1:石壕吏讲述了石壕村的一户普通农百姓家被征兵逼的家破人亡的故事。生2:茅屋为秋风所破

5、歌讲述了诗人的茅草屋被一场肆虐的秋风破坏的故事。追问: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你能想到哪个字?预设:“悲”“惨”“苦”2 .作为现实主义诗歌,这两首诗都反映了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请概括说明这种苦在老妇和诗人自己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学法提示:自主阅读,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同桌交流,互相补充,统一看法。生1:苦体现在老妇身上是:丧子之苦、困窘之苦、应征之苦。生2:苦体现在诗人身上是:秋风卷茅、群童抱茅、破屋漏雨、彻夜难眠。追问:可见杜甫在当时的生活也很困窘,正因如此,他的心,才能与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息息相通。杜甫的诗大多体现民生疾苦,表现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现实,所以有“诗史”之

6、称,这是他被称为“诗圣”的原因之一。(板书:民生疾苦)3 .诗人通过这两首诗,分别想要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法提示:“知人论世”是学习古诗的一种重要方法。充分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出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感。结合课本第124页注释和第125页注释,了解杜甫所处的社会情况。快速朗读诗歌,用波浪线画出能够体现诗人情感态度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读所画诗句,结合具体字词,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展小父流:石壕吏生1:我从“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读出石壕吏揭露了官吏的凶横残暴,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师指导朗读:“怒”和“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的爱憎分明,我们读的时

7、候也应该读出不同的语气。“一何”是多么的意思,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应该重读。生2:我从“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中读出了战争给人民的沉重灾难,以及人民的无奈。生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夜久”是夜深的意思,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暗示老妇已被捉走,也看出老妇的被逼无奈以及无助,“独”字中蕴含着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师点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老妇人应征之苦的诗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你读出了什么情感?生1:老妇人年老力衰,但是为了保全家人,还是挺身而出。追问:

8、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生2:勇于承担苦难的牺牲精神。师点拨:石壕吏中既有对战争的控诉,对人民的同情,还有对人民勇于承担苦难、自请应役的牺牲精神的赞扬。请大家在题目旁边批注上这首诗的主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具体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分析时注意诗人情感态度的变化。展小父流: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一痛惜、焦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一一愤懑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一一无奈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一愁苦、忧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师点拨:大家觉

9、得“安得广厦死亦足”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请再次朗读这两句诗,思考哪些字词应该重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生1:“大庇”“俱”应该重读,读出坚定的语气。生2:“死亦足”应该重读,读出舍己为人的悲壮之感。师小结:从痛惜焦急,到愤懑无奈,到愁苦忧思,到坚定悲壮,诗人的情感跌宕起伏,最终在结尾处达到高潮。2.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用心体会这其中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怀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生1:诗人由个人遭遇联想到了天下还有很多和他一样贫寒的人,表现出一种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生2:诗人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要期

10、盼千万间高大坚实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表现出一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师:请同学们想象你就是风雨茅屋中的瘦弱老者,面对着这苦难的生活,你的眼里饱含泪水,为天下寒士大声疾呼!请大家再次诵读最后一节。师小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却做到了落魄者的推己及人,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低到生活的尘埃里,却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磨练出一颗忧国忧民的“圣心”。(板书:忧国忧民)任务三:对比阅读,品析诗歌的写法之妙。1.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却有所不同。学法提示:从表达方式、构思、描写等角度多方面分析。小组讨论,统一看法,选派代表发言。生1:我们

11、组从表达方式入手,石壕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没有抒情和议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然后在结尾集中抒情议论。师追问:为什么石壕吏中没有抒情或议论呢?请大家深入地思考一下。生2:因为诗人自己并不是故事的主角,只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所以只“客观”叙述更多。生3:石壕吏中老妇为保全家自请应役的故事本身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师: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石壕吏的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是诗中对差役的描写却很少,反而对老妇的描写很多。其实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请大家同桌合作,

12、合理想象一下原来对话的情形可能是怎样的?展示:石壕吏:家有男丁否?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尚有他人否?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必须征一人!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师:大家比较一下“问答完整”和“藏问于答”,哪种写法更好呢?为什么?生1:“藏问于答”更好。虽然省略了差役的问话,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故事的理解,使得叙事更加简洁。生2:我也认为后者更好。诗人借助读者的想象,将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师精讲点拨:这就是“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法

13、。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做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在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诸诗中,可以更清楚的看出诗人的这种心情来。如果大家感兴趣,课下可以自行品鉴。师:石壕吏中虽没有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但是诗人巧妙地融情于事,令人回味和深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除了结尾的直抒胸臆之外,诗人还融情于景,在精彩的环境描写中体现情感的变化。请用横线划出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生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

14、号”,运用拟人,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表现出诗人受害之重,以及内心的痛惜和焦急。生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写傍晚秋雨来临前的景色,渲染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凄凉悲愁的心境。师:这两位同学都找到了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诗中还有关于生活环境的描写,你找到了吗?生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写被子破烂冰冷以及雨点密集,让人心生悲悯;又以“娇儿恶卧”的细节描写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师小结:这一笔笔浓墨重彩的描写,让我们不禁感叹“诗圣”的生花妙笔!A课堂小结:这两首古体诗在内容上,写尽民生疾苦、社会现实

15、,深沉悲壮,可见其“沉郁”;在表达上,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笔底波澜,可见其“顿挫”。(板书:沉郁顿挫)“诗圣”的“圣”字是土字底,而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正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之中,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涕泪,铸就了沉郁顿挫的诗风。(总结板书)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必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选做:A层:根据本课所学,为杜甫写一篇推荐词,推荐他参加“最伟大的诗人”评选活动。B层:推荐阅读新安吏潼关吏,任选一首反复朗读,写一段简评。C层: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教师寄语:用四十分钟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能够在大家的心中播洒下一颗种子,让它慢慢地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情感的大树。我希望杜甫能就此走进大家的心灵,他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名字,而是我们身边一个亲切的师友,陪着我们一路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通讯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