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稿.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64014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目标:1 .能理解本课各章的语意;2 .借助于朗读与讨论,认识隐者对孔子的态度,感受孔子的复杂心情。3 .体会“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涵及其深层原因。4 .引导学生认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可贵及他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在情境诵i和探究中,体会“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涵及其深层原因。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课前准备知识积累卡一份授课过程导入,释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帮我们解释一下。【知道那个行不通却还要去做。】2.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让我们齐读第6章。【14.38章“子路宿于石门”这是鲁国都城的一个3(普通的守门人)对孔子

2、的评价。】*小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这节课,我们通过三个问题来读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一,为(做)什么?二,为什么“不可为”?三,为什么要“为”?一,孔子“为”(做)什么?资料补充,教师自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推崇礼乐治国,希望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开始周游列国。从55岁到68岁,共计13年,孔子转辗卫、陈、鲁、宋、蔡、齐、楚等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但他的主张一直不为统治者所欢迎。多次险遭不测,深陷囹圄,其间还因兵祸、饥荒等备受磨砺。*小结:所以,守门人这里所说的“为,就是指孔子为了建立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而周游列国这

3、件事。二,为什么“不可为”1,认识春秋我们常说,个人的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学过历史,春秋与战国,是群雄争霸,征伐不断的乱世。文中的哪些描写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乱”?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我。快速浏览前三章,找到一句描写春秋社会的语句。【把握关键词】1分钟。(D陈成子弑简公(以下犯上)(14.21)弑:臣杀君、子杀父、卑杀尊、幼杀长。补充春秋史实。“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一一司马迁史记【春秋时期,君臣等级,人伦秩序荡然无存;以下犯上的现象比比皆是。】(2)今之从政者殆而。(从政危险)(18.5)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建功于世),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4、(保全性命)。方今之世,仅免刑焉(不受刑就算好)。一一庄子人世间(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动荡不安,以洪水为喻,形象生动)(18.6)*小结:的确,孔子所处的春秋是一个弱肉强食、秩序混乱的乱世。在这样的乱世中,孔子所希望的天平盛世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他的理想注定落空。(板书:时代不容)2,认识他人对孔子的评价既然时代不可逆转,于是更多人选择了“不为”,那些“不为”的人,他们又如何看待孔子的“为”?我们来学习2、3、4、6章1,结合之前预习,一生归纳:这几章里,除了孔子与子路,还出现了哪些人?【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藤丈人、荷葺者】2,他们如何看待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节约时间,教师罗列

5、他们对孔子评价的句子,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这些句子所在,在明确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弦外之音,概括这类人对孔子“为之”的态度,用一个词来形容。适当同桌间父流。他人对孔子的“为之”是持的态度。【总体:不理解、不认可、批评、嘲讽、规劝】(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并作补充)(1)楚狂接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这两句以凤来比喻孔子,据说风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所以说“德衰”,批评孔子道德衰微。(2)长沮是知津矣。(嘲讽讥笑,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的,)桀溺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高傲,不屑,对孔子的怀疑,见劝说孔子无望,转而劝说子路,策反孔子的学生)

6、重点关注、荷藤丈人(3)荷臻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是对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是生产的讽刺。)(4)荷费者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以涉水为喻,劝孔子要通权达变,审时度势,洁身自好。)3,我们注意到,接舆等人看似普通,但个个谈吐不凡,语出惊人。他们的见识远远高于古代一般的农夫或是疯子。和渔父里的那位劝屈原与世推移的渔父何其相似,实际上,在历代的评论中,他们这类人是有一个专门的称号的,如果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称呼,可以怎么称呼他们:隐者(隐士)。*小结:对,这些人都是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孔子的主张得不到社会普通人的认可,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但连社会上的精

7、英都不能理解,这未免让我们觉得有些悲凉。板书:世人不解三,为什么要为?读懂孔子。1,时代不容、世人不解,孔子却一味“知其不可为而之”,最终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理想主义者。既如此,他又为何执意为之?出示孔子的回答,感受他的孤独,理解他的孤独。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译文,理解句义。夫子忧然口:“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己知之矣。”师生探究:(1)这两句话中最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到孔子内心孤独惆怅失落的,是哪个词语?恍然(怅惘失意)关注神态细节。(2)我

8、们之前一直疑问,孔子为何“不得不为?哪句话,比较直接表明了自己“不得不为”的理由。他的理由是什么?1 “不仕无义。反面说法,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从文段看,这个义是指“君臣之义”)(1)这里有君臣大义的要求。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要尽到为人臣子的本分。仕非为富贵,人之于群,义当尽职,故仕也。一一钱穆论语新解【板书:社会责任感】(2)从字形理解“义”的深层内涵:从造字上看,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羊”表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牺牲.本义: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牺牲精神】2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翻译,假设句,并指出孔子的言外之意是什

9、么?读出孔子的潜台词。)【正是因为现在天下混乱无道,故而我孔子才要出来改变乱世啊,改变乱世,我孔子是有责任的。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外,乱世与盛世,最大的不同,是百姓,孔子不忍看到百姓受苦,故而有此说法。孔子的这番话里,包含着伟大的悲悯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补充点评:誉者和仁者是人的两种不同境界。智者知道天下乱了,没有办法救就不救。知道天下乱了,救不了还要救,这就是仁者的境界。长沮、桀溺最多是智者,他们以为天下无道就该隐,而孔子才是真正的仁者,天下无道就应该出来改变、拯救。这也是孔子仁者悲天悯人的情怀,智者还没有达到仁者的境界,自然无法理解仁者的精神世界。【板书:悲悯情怀】*小结:济

10、世安民的悲悯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些支撑着孔子在时代不容、世人不解之中,依然执着为之。夫“不可”固宇宙之常态也,而“为之”则人之所以为人道也。一一梁启超好,带着对孔子这份崇高人格的理解和敬意,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感受这位孤独的理想主义者的内心。四,拓展延伸二千多年过去了,如今,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各种新潮思想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几千年前的思想已经落伍了,还有人说“一个章子怡顶的上十个孔子”。那么,现在的我们,是不是还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呢?作为一名中学生,“知其不可而为之”给你个人的人生启示是什么?请写下你的感悟,100字左右。(4分钟)每个人心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都是不同的,在此,老师有两句话要送给你们,希望能对你们的成长有所启迪:人生路上有时遇到困难,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要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拐弯也是一种前进方式。但还有些困难,是避无可避的。有些选择,是不能选择的。此刻唯有“为之”方有希望,方是担当,方不留遗憾。当无处拐弯,请你执着于理想,勇敢直行!古代的哲人说过,思想也是有温度的。希望通过学习这一课,“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思想能一直温暖大家的心灵。课后作业:1,读教材附录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生。板书:知其不可而为之时代不容世人不解悲悯情怀社会责任感牺牲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绿化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