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相景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相景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相景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晏子布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有纳书者日:“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专易之行存则君臣之道废吾不知晏子之为忠臣也公以为然。晏子入朝,公色不说,故晏子归,备载,使人辞日:“婴故老悖无能,毋敢服壮者事。”辞而不为臣,退而穷处,东耕海滨,堂下生藜渣,门外生荆棘。七年,燕、兽分争,百姓惜乱,而家无积。公自治国,权学诸侯,身弱高、国。公恐,复召晏子。晏子至,公一归七年之禄,而家无藏。晏子立,侯诸忌其成,高、国服其政,燕、鲁贡职,小
2、国时朝。晏子没而后衰。(节选自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材料二:景公燕赏于国内,万曾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公不说。晏子见,公谓晏子日:“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晏子日:“晏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诙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牙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
3、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用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J公日:“寡人不知也,请从土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三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专易之行A存B则君臣之道C废D吾E不知晏子之为F忠臣也G公以为然。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文中指辅佐,与屈原离骚中“悔相道之不察兮”的相”意义不同。B.轻,文中指轻视,与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轻”意义不同。C.“万钟者三”的“钟”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
4、在古代“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和“斗”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D.度,文中指推测,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中的“度”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在景公面前谈论人时,能做到推荐贤人,罢黜不善者,不迎合景公,不回避景公所宠爱的人。B.有人认为晏子的行为专断随意,晏子承认自己年老悖谬,不敢任用壮年人,于是辞官归隐。C.晏子心隐后,景公意识到他的重要性,重新召回晏子,晏子最终接受了景公的俸禄。D.晏子重回朝廷后,各国诸侯都敬畏晏子的威名,景公也能在晏子的辅助下称霸诸侯。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译文
5、: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译文:14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齐国强盛的原因及晏子思想主张。【答案解析】10 .BDG11 .D解析:A项“悔相道之不察兮”的“相”是选择的意思;B项“君为轻”的“轻”是地位低下的意思;C项正确;D项“度我至军中”的“度”指推测、估计,意义相同。12 .B解析:B选项中“晏子承认自己年老悖谬于是辞官归隐”错误。根据原文“晏子入朝,公色不说”可知,晏子辞官是因为景公不高兴,并不是“承认自己年老悖谬”。13 .在君主面前废黜或使用人才不符合君主的想法,叫作专断;在君主面前说话没有忌讳,叫作轻视。(“周”“易”各1分,状语后置1分,句子
6、大意1分)现在大王您赏赐进谗言善于奉承的臣子,却下令让主管官吏一定要听从,这是使君主失去他的道德、臣子失去他的操守。(“谄谀”“守”各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1分)14 .晏子贤德、敢于进谏;齐景公知错能改、善于纳谏。(1分)选拔贤能,不应以君王喜好为标准(1分);君王应当爱对国家有意义的人,以民为本。(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晏子做齐景公的丞相,选拔人才时,看到贤德的就提拔,不苟同君主的想法;看到不好的就废黜,不讳开君主喜爱的人;立身行事而没有私心,正直说话而没有忌讳。有人写信给景公说:“在君主面前废黜或使用人才不符合君主的想法,叫作专断;在君主面前说话没有忌讳,叫作轻视
7、。专断和轻视的行为若存在,那君臣的道义就废弃了,我不觉得晏子是个忠臣啊。”景公认为有道理。晏子上朝,景公表露出很不高兴的脸色,因此晏子回到家,把行李装上马车,派人去跟景公辞行,说:“我晏婴本来就年老糊涂又无能了,不敢担任青壮年该做的事情了。”于是辞职不做景公的臣子,引退闲居,在东海边耕种,堂前长满了野草,门外长满了荆棘,七年间家中也没有积蓄。景公自己治理国家,权势被诸侯们所轻视,自身地位比高氏、国氏还要卑弱,燕国和鲁国都来瓜分争抢齐国的土地,百姓混乱不堪。景公惶恐不安,又召回了晏子。晏子回到都城,景公把七年的俸禄都还给了他,他却没有私藏在自己家里。晏子又站上了丞相的位置,诸侯们忌惮他的威势,高
8、氏、国氏都服从他的政令,燕国、鲁国前来上贡,小国也时常来朝见。晏子死后,齐国就逐渐衰败了。材料二:在国内举行宴饮大行赏赐,赏了三个人一万钟粮食、五个人一千钟粮食。命令下了好几次,但掌管钱粮会计的职计都没有听从。景公很生气,就下令罢免这个官员。命令下了好几次,但掌管司法的士师都没有听从。景公非常不高兴。晏子拜见景公,景公对晏子说:“我听说统治国家的人,喜欢谁就能让谁得到利益,讨厌谁就可以疏远谁。现在我喜欢一个人却不能让他受益,讨厌一个人却不能疏远他,这是失去做君主的权利了。”晏子说:“我听说,君主品行端正而臣子听从叫作顺,君主行为邪僻而臣子听从叫作逆。现在大王您赏赐进谗言善于奉承的臣子,却下令让
9、主管官吏一定要听从,这就是使君主失去他的道德、臣子失去他的操守。古代圣王树立爱的规范,是为了劝勉百姓做好事;他们树立恶的典型,是为了禁止暴乱。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时,君主喜爱有利于国家的人,讨厌有害于国家的人。所以昭明君主喜爱什么,贤良的臣子就众多;昭明君主厌恶什么,邪僻的臣子就绝迹了。因此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和睦团结。等到三代衰败时,君主的行为满足于粗陋无礼,自身满足于安逸享乐,顺从自己的就喜爱他,违逆自己的就厌恶他。所以昭明君主喜爱什么,邪僻的臣子就繁多;昭明君主厌恶什么,贤良的臣子就绝迹了,使得百姓离散,国家倾覆。国君您上不思虑圣王兴盛的原因,下不考察昏君衰亡的原因,我怕您的行为违背政教,使得主管官吏不敢停谏,导致国家倾覆,宗庙危亡。”景公说:“我太不明智了,请听从司法官的决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