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工作总结汇报发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工作总结汇报发言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工作总结汇报发言【共三篇】第1篇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保障性作用。2024年以来,镇紧盯党员的“需求点、空白点、兴趣点”,充分整合资源,从拓展党员教育内容、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发挥党员教育实效三个方面着力,全面推进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导向与效果相融合,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党员教育效能。一、“优秀师资+红色课程+专题培训”,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党员教育内容的更新上,“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建立开放式培训教育师资库,综合运用“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的方式,瞄准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
2、模范人物等群体,挖掘一批理论型、技能型师资;组建银发、青年、红领巾3类宣讲团,联建一批兼职师资,2023年开展30余场宣讲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两新活动,覆盖5791人。依托起义旧址和烈士陵园等独特红色教育资源,灵活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拓展教学六类模式,开发出一系列红色教学课程,自主举办的历史课堂红心闪闪放光芒已推出“寻革命先烈”研学之旅廖续红色血脉上好开学第一课多期精品课程,以讲解形式面向全社会开放,辐射人数愈5300人。针对不同类型党员分类施教、因人施教、因岗施教,成功举办4场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题、6场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3、专题、6场高素质农民等专项培训,为19名党建专干开展3次“三会一课”、发展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等专题培训形成“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闭环。二、“红色阵地+云端课堂+移动教学”,推动党员教育“靶向滴灌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党员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上,“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紧扣“15分钟服务圈”要求,根据服务半径可及度,以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构建全覆盖的红色服务矩阵;将农家书屋建设和基层党建相结合,聚焦思想政治需要、乡村振兴需要、农村党员需要,探索构建“党建+农家书屋+N”的红色教育矩阵,已开展“青年大讲堂”等形式灵活的教学活动43次;按照有主题、有特色、有内涵“三有”原则,
4、升级打造村起义学习教育馆等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将其作为党员培训、党员活动的红色资源矩阵。依托“先锋微讯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载体,积极引导党员参与“红色影视播放季”“百部精品微党课进基层”活动,组织集中观看理想照耀中国永远跟党走等红色作品,对标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利用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办学阵地,搭建“流动板凳会”等13个田间现场教学点,邀请农村“土专家”、科技特派员现身教学培训,助力镇瓜萎、蔬菜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开设“流动课堂”,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退休老党员等实行“送教上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确保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培训课堂。三、“志愿服务+基层治理+选树典型”
5、,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新质生产力还体现在党员教育成果的转化上,“知行合一,方为至善”。落实辖区内2261名在职党员“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机制,成立35支党员突击队,创建82个党员先锋岗,明确“立足岗位做贡献”主题,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去年以来,开展文明创建、铲冰初雪、烟花爆竹禁限放、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近40次。以“皖美红色物业”为抓手,通过社区党总支牵头、小区党支部负责、社区党员参与的方式,形成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十四级网格员“五方联动工作机制,累计组织5000多名党员群众参与开展文化建设、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活动130余次;探索推进“党委(扩大)会开进村”工作机
6、制,实现村村“把脉巡诊”,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收集群众诉求9个,梳理问题线索110余条,帮助村集体和村民解决清单问题16项。注重激活榜样力量,组织党员观看榜样8并交流学习体会,挖掘先进模范人物和生动感人的事迹,拍摄党员工作者假期我在岗典型宣教片,开展“最美好人”评选活动,其中党员残疾人黄勇入选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榜单,讲述其奋斗故事的微视频萤火之光被先锋微讯推荐展播。第2篇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座谈发言稿2024年两会,我们频频听到一个热词“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
7、产力质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快马加鞭,把握机遇,新”潮澎湃提升产业“发展质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不断提升写下生动注脚。科技创新“新”潮澎湃,积蓄“奋楫争先、锐意进取”的发展活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与人民生活福祉,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驱动着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必须始终坚持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8、夯实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聚集多方力量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创造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赋予生产力全新内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列车驶入更加广阔的天地。人才培育“新”潮澎湃,释放“海纳百川、广聚英才”的发展动能。治国经邦,人才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人才主体的积极作用,将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贯穿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全过程。要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同时也注重培养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具有复合型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激发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9、。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交流,丰富科创评价维度,强化科创激励力度,加速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让优秀人才拥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格局。产业体系“新”潮澎湃,增强“扬帆远航、奋斗不息”的发展后劲。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此,必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下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先手棋”。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强化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财政补贴
10、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应用型科技成果研发,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创新转型,努力突破现有产业链的瓶颈,打造更具创新力、更具附加值的产业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第3篇学习领悟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长沙,走进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两会上的深入阐释,再到这次地方考察再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作出有力指导。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深刻领悟新质
11、生产力背后蕴含的时代内涵,把稳“科技创新”因地制宜”“人才引育”方向盘,开稳开好“新质生产力”这趟直通车”,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稳“科技创新”的方向盘,将直通车开向“深化改革”,让新质生产力带动“赋能聚变,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在“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既要防止忽略、放弃传统产业的机械唯物主义做法,也要防止出现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
12、保守主义做法。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营造宽容的创新文化氛围,以不竭的创新动力,催生出更多“从。到1”的突破成果、“从虚到实”的产业化落地,让创新的萌芽茁壮成长。把稳“因地制宜”的方向盘,将直通车开向“新兴赛道”,让新质生产力释放“最大增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各地区、各产业的已有基础,确定发展重点方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聚焦科技领域的“卡脖子”环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只争朝夕的速度,又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在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
13、合理增长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助力企业深入开展技术革命,做到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循势而行,培育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激发新活力,以新兴产业为抓手挖掘新质生产力,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稳“人才引育”的方向盘,将直通车开向“源头活水”,让新质生产力激活“一池春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各级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流的科研工作平台和生活环境,打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组合拳”。从而,不断充实科技人才“蓄水池”,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新时代的人才既要有爱国情怀,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聚焦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攻坚克难,争做有理想、有志气、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