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诠释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诠释探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次储血杏花白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道歌折一、概述(一)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开花调”以陕北民歌为基础,结合了豫、晋剧等戏曲特点,其曲调时而清新时而豪迈,歌词简单、工整且律动性较强,是汉族民歌中少见的类型。时代变迁,一些少数民族旅居于山西,促使当地原始语言与周边俚语得以融合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开花调”音乐风格逐渐形成,这种包容兼并的特点使得民族艺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从左权民歌小调衍生而来的一种山歌形式,富含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这种曲调之中所有事物均可“开花,人们所见即所唱,而桃花红杏花白就是在这背景下形成的,经刘改
2、鱼等大师演绎后才逐渐流传开来。(二)创作手法流传较广、影响力较大的桃花红杏花白由我国著名民族声乐作曲家王志信创作,以原作为基础结合了会哥哥的素材,在旋律方面尽可能保留了山西民歌原有的风格及独特的韵味,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一位山村阿妹的形象,灵活运用了以“啊个呀呀呆”为代表的衬词以推动情节发展,采用了多主题变奏这方式即以改变节奏、节拍及速度来增加篇幅长度进而形成三段体曲式构架,且对渲染歌曲情绪、营造音乐意境均具有重要意义,经改编与重组后的左权民歌其叙述性及抒情性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二、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特征(一)曲式结构分析分析桃花红杏花白全曲,其演唱形式为四声部混声合唱、其结构为单主题三部曲式结构
3、,即引子部分-A乐段-间奏-B乐段-间奏-Al乐段-结束-结尾,主题旋律变化多样,旋律线条优美而流畅,情绪时而活泼时而深沉,声部的搭配与肢体的运用较为灵活,充分展现了山西民间乐曲的独特风格。以1-8节为引子部分,其钢琴伴奏织体均围绕乐曲的主体句子,以分解和弦为主,琶音的灵活应用丰富了前奏内容,营造了一种春暖花开的音乐氛围,从而将观众代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以9-66节为A乐段,其主题为呈示部,整体在G大调上进行,四个声部共同进入第一句,由女生声部演唱主题旋律,此时男生声部仅起到衬托作用,仅在和弦分配的前提下加以变化,行至17小节便对主题旋律予以补充,女声部分与之前并无区别,而男声部分则转变为长
4、线条旋律以强调乐曲的情感内容。从21小节开始,女声先行进入而男声则在24小节的八分休止符后以重复的方式进行演唱,将线条拉长至27小节并与女声相重合。29小节由男声先行进入、女声紧随其后以形成轮唱,而在34小节的空拍处,女声需要做成线条的拉长处理以配合主题旋律,随后进入6个小节的短间奏,此时伴奏织体发生变化,以八分休止为主来凸显作品的俏皮之感,47小节开始则是对之前部分的重复,由男女生交替演唱以得到不同的音响效果。67-72节为第间奏,此时的节奏型己发生变化,16分音符的级进实现了作品由G大调向C大调的自然转换,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同时也为后一部分情绪的欢快走向做了相应的铺垫。73-92节为B乐段
5、,主要为该曲的变奏部分,以C大调为主,整体采用了A乐段的主题旋律,但此处以男生声部为主、女生声部衬托的演绎方式,调性、和声及织体伴奏方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男声由73小节处进入,而女声则在76、78及80小节处以16分音符的方式以凸显俏皮之感.81小节后,女声做空措处理以拉长旋律线条并以此突出作品情绪,而作为句子的扩充部分,89-92小节由男女声部共同演唱,在速度上做减慢处理以凸显乐曲的抒情性,且这一部分中男女声部的互动增多,强弱变化明显,合唱效果更加丰富,层次性也更加分明。93-96节为第二间奏,此处出现的三连音可搭配渐强处理以增强乐曲的饱满情绪,进而促使乐曲进入高潮部分,同时也预示着A乐段
6、再现部的开始。97-116节为Al乐段,即再现部分,采用了A、B乐段音乐素材再现的方式,同时其调性也回归于G大调,乐曲在此处到达高潮,情绪更为饱满,其中97-104小节为A乐段第一乐句的完全再现,右手伴奏以32分音符的震音模式来凸显其高涨情绪,而105-116小节则再现了B乐段的第二乐句,即女生声部演唱主题旋律、男声保持长线条旋律演唱,以柱式和弦来强调主题旋律并渲染情绪。117至122节为结尾部分,在此处做节奏的拉长处理与渐进处理,联合伴奏琶音以及屈七和弦来延长与保持主题。(二)唱词的语言特点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开花调”是音乐类中的首个项目,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作为一首典型的
7、“开花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这作品的地域风格较为明显,这种曲调以“开花比兴”为特点,即什么都能开花。在民间、风俗的极大影响之下,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左权百姓就会走街串巷,许多民间团体组织也竞相表演,场景十分热闹,男女爱情也由此萌芽,为此该地区的民间音乐大多以歌颂爱情为主题。桃花红杏花白曲重点突出了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期盼,分析其唱词的语言特点,大量衬词、衬字的应用突显了地方风格,且一些用于表达感叹的方言词汇大篇幅出现,可以体现左权人民性格的淳朴与率真,除此之外,使用以“金针针”为代表的段词的应用也是一大特色,搭配乐曲同音后16音符使得节奏感加强、趣味性提升。(三)情感表达的特
8、点桃花红杏花白一曲极具北方戏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歌颂爱情、期盼爱情的作品而言,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更为自然、豪迈与洒脱,真实、准确的反映了这一地区人民的淳朴,其创作手法以比兴最为常用,分析全曲,歌词的开端描绘了幅春色满园的景象,其中红的桃花、白的杏花都是对真实场景的客观反映,从而为听众营造了一种美妙的音乐情境,随后以“爬山越岭寻你来呀.一句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前半段写物、后半段抒情的方式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流畅。三、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诠释(一)唱词韵味的把控在分析唱词韵味之时可以发现,桃花红杏花白曲中富含着左权地区人民独特的方言及俚语,将地域民歌的韵味展现的淋漓尽致,以“杏花白中的“白为例,唱词在发
9、音并不是“bai”而唱做bei”,也可以说人们将唱词中的前鼻音与后鼻音进行转换,且以“针”以及“人”等字都需要唱成后鼻音,就一字需要发出“zhou”的音,而“杏”与哥等字则露要进行儿化处理并读作“xing及ger,等等。除字音之外,左权民歌更加注重衬词及虚词的使用,这些词汇虽然并无实际的意义,但却可以有效加强乐曲的地方性色彩并使得情感表达更为饱满。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保持很强的信念感与归属感,且无论怎样变化、无论处于哪一音区都需要回归主音,以此来突出左权地区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二)润腔的处理左权民歌-“开花调”的整体曲风热情而奔放,表演者在演唱时大多采用真声演唱的方式并极可能运用胸腔共鸣,希
10、望以此来突出其音色的响亮、结实与质朴等特点。以张红丽版本的桃花红杏花白为例,第一段的演唱以突出原生态民歌的风格为主,其声音与表演更为自然且代入感相对更强,在第句中便描绘了副山花绚烂的美景并以此来衬托主人公的愉悦心情,借助下滑音的方式对主旋律加以修饰,并以此来自然的引出一句,山歌的韵味也由此凸显,在第二句中多见以“翻及看为代表的动词,演唱时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及精心设计,以此来再现其实的情景并将观众带入这场景之中。分析郝丹丹版本的桃花红杏花白可,知以突出女方的俏皮可爱为主,而分析冀爱芳版本的演唱,加强顿挫的处理以凸显女方见到心上人之时的紧张与激动,随后从男方的角度切入,以此来表达二人之间的柔情蜜意,
11、第二乐段之中则引用了会哥哥中的音乐元素,在突出其歌唱性的同时加强其舞蹈性,对反映二人会面时的激动心情具有重要意义,女声独唱时利用下滑音来突出方言特色,且通过连续跳音与颤音来凸显其热烈的情感,乐段的最后四句加强了力度方面的对比以突出主人公对爱情的憧憬乃至对祖国的歌颂,进而推动乐曲进入高潮部分,第三乐段则作为第一乐段的再现部分,作品的主题及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即由对爱情的向往转变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以及对改革新气象的歌颂。(三)演唱情感的表达桃花红杏花白这首作品以春意盎然的季节及鲜花绚烂的山谷为背景,塑造了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山村阿妹形象,唱词中以期盼心上人的到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演唱情感
12、的表达非常准确且随着歌词的行进而逐渐变化。分析全曲的节奏型,以四二拍为主,整体旋律线条的起伏相对较大,在分析其情感表达时应当以四段唱词为切入点。第一句的开端便出现了大跳,用以展现出山歌的独特之处也示范使用,同时还达到了营造左权人民耿直及豪爽等性格特点的效果,后半句旋律曲折下行并与前半部分相呼应,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以作品主人公所见之景色来描绘幅美丽的田园乡村画面,进而给予观众以想象的空间:第二句的整体旋律在低声区平稳行进,以此来营造一种低声倾诉的氛围,三段歌词中均予以衬词及虚词来结尾,这些方言及俚语的应用使得地方民歌的色彩更加鲜明,且无论是衬词的应用,还是润腔的处理,都是为了强化情感的表达,
13、且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因其音区的跨度相对较大,为此演唱时应当注意其假声的应用及二者之间灵活转换,避免因真声太多而导致演唱过于苍白,同时也要避免因假声太多而导致演唱过虚,有点突出作品的俏皮之感,经渐慢处理将较为密集的音程联系在一起。演唱作者在演唱歌曲时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及以情带声,将情感的准确且生动的表达出来,为达到这效果,演唱者应当提前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歌词深意及地域风情特点,并将自己真正当作歌曲中的主人公进行演唱从而加强代入感。演唱者还应当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通过外在的形体表现出来,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肢体动作的应用,都应当与演唱内容进行紧密的联系,中国民歌中蕴含着大量的戏剧表演元素。就手势动作
14、而言,对渲染音乐氛围并传达情感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内紧外松”的形体是唱好歌曲的首要前提,演唱者应当确保脊柱成一条直线,颈部放松,下巴微收,以腹部、横膈膜以及小腹为着力点。分析主人公形象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演唱过程中手势不可过多,以突出其内敛与含蓄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可以加大动作的幅度,以贴合其农村妇女的形象。对于眼睛的运用而言,应当做到眼随手动,眼神灵活,演唱时看的远、看的透才能确保声音更有穿透力,且通过眼神的变化可以实现不同场景的变换,为准确的表达情感,应当以充满爱意的眼神来表达对情郎的热切期盼。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对面目表情的管理,符情绪放大并借助表演传递给观众,从而与观众形成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演唱时需要找到最为优美且最利于发声的口型,避免因口腔肌肉僵化而影响表演。结语山西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其历史相对悠久,因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曲调及跌宕的旋律而广泛流传,其中也不乏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俗风情,左权民歌“开花调”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山西民歌精华的集中体现,而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则是其中最代表意义的作品,也可以说,对这首作品进行艺术分析与演唱诠释是对左权民歌进行深入了解并实现其在新时代中继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新一代中华儿女亦有发扬祖辈民族文化的义务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