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58836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究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经济和文化价值。然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东兰铜鼓文化正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及保护主体权责不清等问题。因此,着重在知识产权方面对东兰铜鼓文化进行研究,从东兰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出发,针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寻求相应的对策,借鉴多方优秀经验,以促进东兰铜鼓文化的良性传承与发展。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东兰铜鼓文化;良性传承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东兰县有“铜鼓之乡”的美称,铜鼓数量众多、造型精美。东兰铜鼓文化历史悠久且深厚,是广

2、西壮族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有重大价值。东兰铜鼓文化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民间传世铜鼓文物保护管理的通告(1996)关于加强民间传世铜鼓保护管理的通告(2007)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7)河池市民间传世铜鼓保护条例(2019)等法规的制定及出台,为东兰的铜鼓文化保护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然而,铜鼓文化的生存环境依然极其严峻,面临着传承人不断减少、传播面窄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成熟等诸多问题。因而,对东兰铜鼓文化知识产权方面的探究,是有效激发铜鼓文化工艺创新活力的需要,是铜鼓文化进行系统化保护和开发的需要,更是讲好中国铜鼓文化故事的需要。二、铜鼓文化、铜鼓文

3、化知识产权及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铜鼓文化是东兰县人民通过劳动创造的产物,历史悠久且深厚。在古代的铜鼓文化中,铜鼓代表着权力和财富,是权和钱的象征。步入现代后,由铜鼓、铜鼓民俗文化、铜鼓和铜鼓模具的铸造技术、铜鼓文学、铜鼓经济等部分构成的铜鼓文化在东兰县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是指个人、集体或企业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铜鼓文化知识产权包括基于铜鼓文化的发明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是指个人、集体或者企业以知识产权形式来保护铜鼓文化,在铜鼓文化的专利权、商标权与

4、著作权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大程度利用知识产权来发展铜鼓文化,以实现对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类型包括发明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三、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东兰县是红水河流域铜鼓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区,其壮族铜鼓文化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且当地人民完整沿袭了使用铜鼓的古老民俗。现存传世铜鼓612面,约占世界铜鼓收藏量的25%o由于东兰县地处桂西北河池腹地,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因此,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本地的铜鼓文化影响较少,使古老的铜鼓文化得以保存得较为完整。随着国家发展大局的推进,东兰县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传统铜鼓文化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对东兰辖区内的铜鼓文化习俗进

5、行了普查和登记工作,同时不断改善对铜鼓文化的传承工作。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启动“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保护工程。在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东兰县分别设立了铜鼓传习班和铜鼓艺术生态保护村。2006年,以东兰县为主要传承地的“壮族铜鼓习俗”以及“壮族蚂拐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各级政府为了东兰铜鼓文化的保护工作能有法律依据,陆续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法规,确保铜鼓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批准河池市设立“自治区级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东兰民间涌现了不少铜鼓专家和收藏家,他们自发组织并参加一系列铜鼓文化活动,促进了铜鼓文化的

6、繁荣发展。例如,东兰县“铜鼓王”韦万义一人就保存和收藏了20面铜鼓。他不仅会打鼓,还创造出许多花样鼓点,并组织村民学习打鼓,租铜鼓队外出表演。东兰县政协主席陈耀灵通过个人贷款的方式,修建了东兰民间铜鼓博物馆,为铜鼓文化保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外,目前广西涌现出许多铜鼓文化保护及研究方面的专家与学者,诸如蒋廷瑜和万辅彬等,极大促进了铜鼓文化的繁荣发展。(一)发明专利就目前而言,经过东兰工艺师的不断探索、钻研,开发出了音乐铜鼓。这种音乐铜鼓的发明创造属于金属乐器加工技术领域,它由80%纯铜、8%锡、5%铅、3%铝、4%镣构成。音乐铜鼓能批量化生产,而且可以通过鼓壁上通孔和螺钉的螺接来调节铜鼓,

7、达到标定音阶的效果。该音乐铜鼓由东兰音乐铜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牙运永、谭安益共同发明。但除此之外,在东兰铜鼓文化其他方面的发明创造突破性进展较少,仅仅依靠一两件的发明创造很难去牵动整个铜鼓文化的知识产权发展。未来如何推动铜鼓文化知识产权发展,利用知识产权发展的契机推动东兰经济发展,依旧是铜鼓文化保护的工作者和全体东兰县人民需要考虑的问题。(二)著作权著作权是指权利所有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保障权利人的思想表达形式。铜鼓收藏馆的馆主父亲陈老先生早年在外行医,游走于各个村落,获得了许多村民赠与的铜鼓,后来建立了铜鼓收藏馆。陈老先生表

8、示,自己对铜鼓文化充满了热爱,对东兰人民不屈不挠与大自然抗争的传说充满敬畏,且自己怀揣着满满的铜鼓故事,却迫于自己年迈、心力交瘁而没有办法将这些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告诉后人。此外,作为著作权主体权利之一的表演权在铜鼓文化知识产权发展进程中也显得颇为重要。我国著作权法将表演权定义为“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即著作权利人可以通过专利许可将著作表演权许可给他人或者自己行使该权利来获取经济收入,进而达到撰写著作的经济目的。演奏铜鼓相搭配的乐谱、激曲、影视剧本、舞步谱等一系列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进行著作表演权的许可、转让。(三)商标权东兰音乐铜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

9、年,目前已经申请了“永益音乐铜鼓”及“音乐铜鼓”两项铜鼓相关商标。后者属于服务商标,于2019年发起申请,目前仍在受理阶段。该公司在铜鼓文化知识产权领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东兰铜鼓文化注册商标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四、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东兰铜鼓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缺乏一个能够统御全局的铜鼓文化保护中枢机构,且未能建立起一整套的铜鼓文化保护机制,使得东兰铜鼓文化保护工作开展起来比较混乱。目前,在东兰铜鼓文化保护工作方面,政府对举办铜鼓文化活动的村落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援助;团委等组织协助村民铜鼓文化活动的筹办和开展;文旅局等单位负责对铜鼓文化旅游的发展与

10、规划等。各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职,但并没有对铜鼓文化的持续保护和发展制定持久有效的规划,因此,为了促进东兰铜鼓文化的长久发展,制定长期发挥规划和建立起中枢作用的机制是非常必要且势在必行的。(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够多元化组成铜鼓文化的各个部分分布广泛,包括铜鼓和模具的铸造技术、衍生物的开发、铜鼓文学、民俗活动、旅游开发等。因此,对铜鼓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应是系统化与多元化的,既包括对现存铜鼓进行登记、整理和研究,又包括对铜鼓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东兰县政府及社会组织对铜鼓文化整体性保护存在着不足,且东兰自身对铜鼓文化的挖掘还远达不到要求,铜鼓文化价值还只是简单存在于经济价值表面。东兰县铜鼓文化旅游

11、开发,也还只是停留在展演的程度,未能使铜鼓文化商业化。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民事保护手段,与铜鼓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存在许多的关联性,同时其保护模式的多元性对铜鼓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知识产权体系具有对铜鼓文化系统性多元化的保护作用。因此,应当将知识产权体系充分利用到铜鼓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中去。(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高对于东兰人而言,除了土生土长生活在当地的中老年人保持着对铜鼓的热爱和亲切外,接受过新思想的年轻人反而缺乏对铜鼓文化的那种天然的亲和力和热爱。据弄宁瑶寨的村民介绍,迫于家庭生存的需要,家中的年轻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或者在外就读,常年在家乡生活工作的年轻人较少,从而使得年轻

12、人对铜鼓的接触较少,缺乏情感的交融,也就无法对铜鼓文化产生敬畏感和保护意识。但东兰铜鼓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好推动铜鼓文化的传播,给世界讲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智慧的优秀文化故事,就必然要有人来讲述和呈现。诸如东兰壮族铜鼓文化“蚂拐节”活动、瑶族的“祝著节”与猴鼓舞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陈耀灵的铜鼓故事:铜鼓救了我的命”“韦万义的伤心故事:我的铜鼓裂了.梁富林的奋斗故事:保护好每一面传世铜鼓”,这些充满铜鼓和人文情怀的故事都需要后人的理解和铭记。所以,要讲好铜鼓文化故事,促进铜鼓文化的发展繁荣,就要合理运用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体系。(四)知识产权布局滞后企业、机构

13、或者组织通过整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企业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以期形成对其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倘若对铜鼓文化的知识产权分布进行预先布局,那么结果无论是对于东兰铜鼓文化的发展,还是对于东兰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莫大的裨益。然而,东兰县位于云贵高原南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兰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东兰县经济发展较缓慢,东兰县政府不得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没有那么大刀阔斧地开展,铜鼓文化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以至于对铜鼓文化的知识产权布局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五、

14、东兰县铜鼓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对策(一)健全和完善铜鼓文化保护机制当前东兰铜鼓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机制大都不完善,无法给保护工作带来前进的推力。在铜鼓文化保护机制方面,大体是政府方面对传世铜鼓和东兰民间收藏的古代铜鼓进行记录、编号;在传统节日,如“蚂拐节”“祝著节”中,东兰人民都会演奏铜鼓来举行仪式和活动,政府会帮助他们进行宣传和筹备,甚至帮助维持活动现场的秩序;在铜鼓馆藏展示方面,尚没有代表东兰官方的铜鼓馆或者博物馆。东兰铜鼓文化的保护工作在保护机制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结合当前的一些工作内容健全和完善出一套完整的保护机制,方能促使铜鼓文化的保护得到长久发展。当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

15、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与保护的机构,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这个机构由文化部牵头,积极协调其他相关部门来共同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共同履行义务与责任。东兰县可建立一个类似的机构来对整个东兰地区的铜鼓文化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全盘的指挥和调控,发挥中枢作用,这对整个铜鼓文化管理和保护的大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推动铜鼓文化知识产权发展1.发明专利根据专利法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东兰铜鼓传统铸造工艺和模具历经上千年的时光,大部分传统工艺早已被遗忘,并且传统制鼓工艺与现

16、代社会工艺相比较并不具备先进性。但经过东兰工匠人多年的尝试和努力,根据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制造出的音乐铜鼓音律完整齐全,具备了相当的进步性。音乐铜鼓是在传统铜鼓和制鼓工艺中脱颖而出的发明创造,达到了发明专利保护标准。对于已有的传统铜鼓及其铸造工艺,以目前实行的专利知识产权制度很难施以发明专利产品保护,那么,基于传统工艺推陈出新创造出的新型铜鼓产品和模具,可以不受已有技术的桎梏申请发明专利保护,这是一种方向。此外,企业基于旧铜鼓做出新的外观设计,并将铜鼓鼓面图案及其外观设计用于品外包装或者其他的商业运用,以期获得经济收益的做法也不失为一种发展方向。2 .著作权著作权保护遵循“思想/表达二分法”,著作权制度保护的客体是作品,即以文字形式、口头语言形式、说唱形式、动作、色彩或其他形式形成的作品,但并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东兰人民对铜鼓的发展和创造的精神需要歌颂和传承,故对于后来式的铜鼓文化文学创作就应很好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