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法治社会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法治社会教师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8.3法治社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阐述法治社会的内涵。2、能阐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重点能阐述法治社会的内涵;能阐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自主读学】学习任务任务:阅读教材材2-95,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探寻到问题的答案。1、阅读教材P92-93,回答下列问题。(1)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展开、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2)法治社会的内涵是什么?简单分条列举。(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一直追求。(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用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阅读
2、教材P94-95,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小明认为: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与高中生关系不大?你是怎样理解的?小明观点是错误的。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
3、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根据所学,你知道人民群众有哪些获得法律帮助的渠道或机构?举例:市长热线电话;法律援助中心(热线);司法救助站;人民调解委员会;信访办;等等。(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扭感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3.阅读教材P95,了解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
4、会和谐。【课中探究】学习任务探究目标一:阐述法治社会的内涵。任务: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教材文本,回答相应问题。资料: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的规定,自2011年5月1日零时起,将醉酒驾车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定为犯罪。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对酒驾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从2011年“醉驾入刑”后,酒后驾车行为及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2021年春运期间,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现场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较2019年相比上升87.2%,因酒驾、醉驾肇事的交通事故起数下降44.4%,死
5、亡人数下降74.2%,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期间,未发生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恶性事故,守护了安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但酒驾醉驾导致的非死亡交通事故仍在增加,治理酒后驾车仍不可松懈。(1)从法治社会的角度看,我们该如何治理酒后驾车的违法社会现象?参考答案:只有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宪法和法律,形成全社会的对法治的信仰,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有效治理酒后驾车问题。在法治社会中,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宪法和法律只有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才能依法运行。(2)你身边是否存在酒后驾车行为?治理酒驾,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试着说一说。参考答
6、案: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从严管理,加大警力投入,坚持日常严管与专项打击、集中整治、区域联治相结合;坚持严格执法与广泛宣传、源头劝导、曝光惩戒相结合,发动社会共建共治。教育部门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对学生从小学开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劝阻家长酒后开车。社区也要对居民加强教育,使“拒绝酒后驾车”的观念不仅体现在法律条文上,而且印刻到人们的头脑中。【核心知识小结】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1)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和
7、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城。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其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探究目标二:能阐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任务: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教材文本,探究相关问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第九条的规定
8、,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为了守好社区防疫第一线,社区基层人员不惧风雪、辛勤值守;为保障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做好后勤服务;志愿者们主动分担社区防控任务。此外,各行各业都制定了防疫公约:工厂企业制定了返岗复工相关要求,宠物行业也出台了防疫公约,学校里针对老师和学生也有防疫公约,通过召开疫情安全教育主题班等形式普及防疫安全小知识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知识。材料二刘秀莲的丈夫遭遇一场事故,构成一级伤残,生活不能自理,夫妻俩都是下岗工人,只能通过法律援助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广东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到刘秀莲的求助电话后,立即指派中山市法律援助处
9、帮助解决问题。法律援助律师吴桂换为其进行免费服务,经过律师的多方奔走之后,追回了90多万的赔偿款,后续护理费又追回了23万元。“律师很贴心,很努力,为我们追回了赔偿款,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真的很感谢中山市的法律援助。”刘秀莲女士这样说道。材料三老王和老许两家是邻居,因为雨水排放问题产生纠纷,甚至动手打架。听到这一消息后,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连忙赶到现场。主任指出他们不该动手,待他们情绪稳定后,给他们讲道理、说法律,分析利弊,帮助他们认识动手打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经过劝导,两家最终协商解决了排水问题。分析上诉材料,说说材料给我们建设法治社会带来什么启示?参考答案: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便形
10、同虚设。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首先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民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自觉的遵守宪法和法律。建设法治社会,社会治理不可忽视,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使人民群众有渠道有途径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必须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救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11、【核心知识小结】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1)深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求: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现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求: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要求: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问题时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救助。(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求:(1)强化法津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2)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