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一、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主要功能是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过滤的作用,同时作为气体的输送通道。二、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指从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的气道。气管逐级向下分支,构成气管一支气管的树状结构,从气管到肺泡共为24级。其中从气管至终末支气管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不参与气体交换,称传导性气道,属于解剖无效腔。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有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至肺泡囊整个表面均有气体交换功能,为肺的功能单位(又称腺泡),属于呼吸区。临床上将吸气状态下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
2、包括第6级分级以下的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小气道具有阻力小和极易阻塞等特点,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常见部位。呼吸系统的功能与气管、支气管壁的组织结构,即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层的功能有关。(一)黏膜层细胞主要为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纤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的功能,是气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长期理化刺激和反复感染等会使纤毛融合、倒伏、畸变或脱落,并可发生鳞状或杯状化生。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散布于传导性气道。病理状态下,如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二)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有黏液腺和浆液腺。在慢性炎症时,腺体的黏液细胞和浆细胞增生肥大、分泌亢进,使黏膜下层增
3、厚,黏液分泌增多,黏稠度增加。(三)固有层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构成。在气管与主支气管,平滑肌仅存在于软骨缺口部。随着支气管分支,软骨减少而平滑肌增多,到细支气管时,软骨消失而平滑肌呈螺旋状围绕。平滑肌的舒缩与支气管呼吸口径及肺的顺应性密切相关。气道平滑肌张力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控制。三、肺肺由支气管及其各级分支、肺泡、肺间质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总面积约100nI2,平时只有1/20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在功能。肺泡上皮细胞包括I型细胞、11型细胞和巨噬细胞。H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陷。四、肺的血液循环肺有双重
4、的血液供应,即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一)肺循环由肺动脉一肺毛细血管一肺静脉组成,具有气体交换功能。肺泡毛细血管网非常丰富,对气体交换非常有利。肺循环毛细血管壁薄,有较大扩张性。它与体循环相比具有压力低、阻力小等特点。(一)支气管循环由支气管动脉和静脉构成,是支气管管壁、肺泡和胸膜的营养血管。五、胸膜和胸膜腔胸膜腔是一个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构成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形成胸腔负压。腔内有少量的浆液,具有润滑作用。壁层胸膜有感觉神经分布,胸膜病变时可引起胸痛;脏层胸膜则无感觉神经分布。六、肺通气与肺换气功能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它由外呼吸、血液运输及内呼吸组成。呼吸系统通过肺通气与肺换气两
5、个过程完成了最关键的外呼吸。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膜以弥散方式进行。呼吸膜由肺泡表面物质、液体分子层、肺泡上皮细胞、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细胞等构成。呼吸膜很薄,呼吸面积大,十分有利于气体的弥散。气体交换的主要动力为气体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分压差。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为呼吸膜的面积和弥散性能、肺通气与肺血流比例及呼吸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呼吸运动是一种非意识性节律活动。正常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在呼吸中枢、感觉器和效应器三方面共同作用下,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多种传入冲动反射性地调节呼吸,以适应机体所需的氧气和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任何一部分的结构和(或)功能发生障碍均会影响呼吸运动,导致通气障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七、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呼吸系统具有十分完备的防御机制,保护机体免受侵害,并将损害降至最低。(一)物理防御上呼吸道加温、加湿及过滤作用。下呼吸道的纤毛运载颗粒至大气道。通过咳嗽反射、喷嚏和支气管收缩排出颗粒等。(二)吞噬细胞防御肺泡巨噬细胞、多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对病毒和细菌的抑制、杀伤作用。(三)免疫防御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能吞噬、杀灭细菌和病毒,并引起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