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游戏中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81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游戏中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8100字(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课后游戏中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弓I言21.小学生课后游戏现状21.1课后游戏及其特征21. 2课后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31. 2.1游戏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32. 2.2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32.实验研究42. 1实验目的42.2研究思路53.问卷调查及访谈53.1问卷调查法53.2访谈法53.3调查结果分析53. 3.1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作用54. 3.2课后游戏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的作用54.在课后游戏中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74.1 强化小学生的合作情感体验74.1.1 强化小学生的合作情感体验74. 1.2引导小学生相互合作74.1. 3对小
2、学生的合作行为给与鼓励74. 2做好正式教育与游戏教育的结合74. 2.1在正式教育中做好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74. 2.2在游戏教育中做好小学生合作能力培养84. 3应提高小学生的合作能力84. 3.1正确利用游戏形式,增加合作能力的培养内容84. 3.2改革游戏教学目标,将合作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85. 3.3强化合作能力培养,提高合作能力培养的针对性8结论8参考文献9引言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以游戏为生命,就是在游戏中生活学习与成长的,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游戏有它自己的内在意蕴,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游戏或多或少总有教育性,
3、而在这里笔者将目光着眼于游戏对合作的作用影响。在游戏中,而儿童通过区分社会角色,学会从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他人,发现并认识自我。同时作为集体的一员,儿童也开始学会通过分享、协商、谦让和互助等方式相互交流与合作。任何游戏都有其价值,只要能够发现并运用。在查阅文献时我发现多数都是游戏与课堂教学关系的探讨,因此我想研究在课堂之外游戏与学生的合作能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使游戏不再仅仅是一种变教育无趣为有趣的手段和方式,同时提升自己理论知识,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经验。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当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娇惯,使他们处处以我为中心、自私、
4、跋扈、任性攻击性行为较多。使他们不愿与人合作。还有的幼儿是受父母不良教育思想造成的与小朋友不友善,如:父母告诉幼儿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使幼儿在与人合作中处处逞强、霸道。往往使家长忽视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儿童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i定的影响。而在合作过程合作认知、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合作意志缺-不可。儿童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儿童合作兴趣,为儿童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儿童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儿童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儿童教育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无论是
5、年龄特点还是学习基础,都具备了培养合作能力的基础。因此,正确开展小学生合作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结合小学生教育实际,在小学生合作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善于利用游戏教学形式,做到在游戏教学中落实小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目标,使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具体应从强化小学生的合作情感体验、做好正式教育与游戏结合以及提高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在游戏中提高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效果。1 .小学生课后游戏现状1.1 课后游戏及其特征游戏的特征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二是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
6、度有直接联系。游戏无主体。在以往的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一个不言自明的观点,即人在游戏,人是游戏的主体。而迦达默尔却认为游戏独立于游戏者的意识之外,游戏是一种本体存在,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游戏是一种自我表现。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不管是儿童游戏还是艺术游戏,都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活动。相对来说,儿童游戏是一种单纯自为的游戏,而宗教游戏与艺术游戏则通向了观众,为观众表现了一个意义整体,游戏者与观众共同构成了“游戏共同体二1.2 课后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为儿童提供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儿童游戏的权利,已是国内外教育界同仁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著名的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
7、“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据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由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游戏就没有儿童的发展,作为幼教机构、家长与教师,应该面向世纪的需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同时,在日常开展儿童教育活动中,在家庭生活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好以游戏为主的教育工作。1.2.1 游戏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一)游戏扩展有利于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游戏是幼儿认识事物的途径。游戏使幼儿接触到各种游戏材料,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用途,获得有关事物之间关系的经验。例如玩水的游戏,幼儿不仅认识了水的流动、溶解等特性,还获得了水的浮力的科学经验,同时,幼儿
8、在玩水时也认识了喷壶、水桶等盛水工具。多种多样的游戏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游戏就是幼儿的学习。(二)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游戏是具有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在游戏中,幼儿常说“我假装是爸爸”、“我把它当碗”等等。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而这种象征性游戏的“假装”和“好像”的性质,有利地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强调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游戏中,幼儿不断地在思考,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例如,玩角色游戏“公共汽车”,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售票员,谁当司机,谁当乘客。而每个幼儿又会对自己充当的角色给予不同的任务。在智力游戏、计算游
9、戏、语言游戏、猜谜语等科学常识游戏都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总之,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逐渐丰富。1.2. 2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一)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幼儿学习怎么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游戏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妈妈的,有当爸爸的,有当奶奶的,每个角色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发展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二)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会角色的条
10、途径。在幼儿游戏中,常常是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很少有男孩子当“妈妈”的。在扮演“妈妈”和“爸爸”的过程中,幼儿在学习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三)游戏锻炼可幼儿的意志游戏对幼儿是有吸引力的。在游戏中,幼儿乐于抑制自己其他的愿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游戏的要求,遵守规则。例如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中,当“老狼”的幼儿在回答几点钟时不能回头看,其他幼儿只有听到“老狼”说“天黑了”或“十二点”时,才能转身往回跑。无疑这些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让幼儿依靠自己努力克服困难的机会。1.3. 3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游戏丰富幼
11、儿的情绪体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父母的幼儿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给孩子做饭、喂饭,为孩子穿衣服,盖被子,给孩子洗澡,送孩子上学。原苏联幼儿教育学者门捷利茨娅曾指出,尽管游戏辞典里有“好像”、“假装”等词,但幼儿在游戏时产生的情感永远是真诚的,孩子不会作假,也不会装样子。“妈妈”真心爱着自己的孩子,“飞行员”由衷地关心怎样使飞机降落。总之,游戏使幼儿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学习表达和控制情感的不同方式。(二)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没有对成功或失败的担忧,情绪放松,他们任意摆弄玩具、材料,按自己
12、的想象扮演角色,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地获得成功,发展成就感,成功的体验会成为幼儿不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创造的动机。(三)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机会。幼儿的愤怒、厌烦、紧张等不愉快情绪,在游戏中得以发泄、缓和。以弗洛德为代表的游戏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精神发泄,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缓解心理紧张,减少忧虑。2 .实验研究2.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课后游戏对小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情况。22研究思路选取某小学两个同一年级,成绩相差不大的班级,由研发者对实验1组
13、进行为期16周,每周一次的创造性游戏;对实验2组进行为期16周,每周一次的规则性性游戏,所选游戏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在17周以问卷形式对合作意愿和合作认知进行考察,以课外游戏形式对合作能力和合作意志进行考察。实验中操纵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学生进行不同的游戏类型),控制无关变量(教师、学生原来的游戏),观测反应变量即因变量(学生合作能力的差别,操作定义为之后的游戏知不知道合作,愿不愿意合作,会不会合作,能不能坚持)。3 .问卷调查及访谈3.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实习小学生和小学语文教师,问卷问题主要包括:对课后游戏的选择,喜欢与谁
14、合作,觉得那个同学玩的好等等。通过设计问卷,对小学生进行调查,可以较为清楚地获得小学生课后游戏与合作能力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参与者不用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事实求是的填写,能够了解到课后学习的真实情况。32访谈法访谈是指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地交谈,从被询问者的答复中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通过访谈小学语文教师,获得关于不同课后游戏类型对合作能力影响。访谈小学生,分析其在接受课后游戏前后合作能力的变化。3.3. 调查结果分析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以及访谈记录进行汇总,进行细致分析后获得调查结果如下。3.3.1
15、 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作用(1)创造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认知作用优于规则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认知作用。(2)创造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意愿作用优于规则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意愿作用。(3)创造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能力作用优于规则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能力作用。(4)创造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意志作用优于规则性游戏对小学生合作意志作用。(5)课后游戏对低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强于课后游戏对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3 .3.2课后游戏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的作用(一)课后游戏对促进小学生的合作认知有积极作用调查结果研究表明,课后游戏的实验训练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认知能力的发展。以皮亚杰思维发展的四阶段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小学生对认知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来支撑。实验中制定了一套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的体育游戏,这些体育游戏涉及合作的几大要素,旨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如“班级运动会比赛”、“打鸭子”等。小学生在游戏的参与过程中,积累了合作的经验,形成了合作的具体形象,在参与和感受中体会合作。同时为进一步增强体育游戏对小学生合作力的效用,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幼儿进行分享交流。分享中既有对游戏开心环节的分享,也包括游戏感受、发现以及关于合作经验等的分享。通过分享交流,小学生能够了解合作的要素,懂得了合作的意义所在。(二)课后游戏对提高小学生的合作水平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