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初中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教案初中课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苏州园林【学习内容】教材:苏州园林丛书:假山说园(节选)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节选)【学习目标】1 .借助关键语句,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梳理段落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 .品读文章蕴含的诗情画意,辨识并分析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体味作者准确严谨、雅洁生动的语言,欣赏我国园林之美。【课型及课时】教读引领课2课时(建议)【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检查预习借助“单元预习任务单”,夯实本课基础知识。二、导入新课以园林图片激趣导入。三、速读文章,明确说明对象特征1 .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明确苏州园林的特征。(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2)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苏州园林的?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2 .谈谈苏州园林里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景致,说说为什么。答案开放,意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园林艺术的感知、认识。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四、跳读文章,探结构之美1.请勾画出第3-9段每段的中心句。第3段: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
3、避免似的。第4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第5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第6段: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第7段: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2 .观察这些中心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想这种写法的好处。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从第4段开始,段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
4、的作用。3 .思考:第39段与第1、2段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游览者无法不关注的主要景物(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到游览者比较容易关注的园林建筑(花墙与廊子),再到游览者不容易关注到的园林细节(园林角落、门窗、色彩)来分说,条理清晰,层次井然。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又使文章结构更清楚。4 .把握本文的结构层次。介绍园林建筑的说明文,多关注说明对象的空间方位,本文也是这样吗?本文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一百多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但并未按空间方位顺序组织材料,而是采用由总到分的结构形式、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五、拓展阅读1 .带着下列任务阅读丛书中的说园(节选
5、)一文。(1)从第24段中找出每段的关键句。(2)把握本文的结构层次。2 .小组交流讨论。(1)第2段: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第3段: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第4段: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2)本文和苏州园林一样,采用的是由总到分的结构形式,第1段总领全文,第24段则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说明。3.小结。文章关键语句可以是总领句,可以是总结句,也可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寻找时要看句子是否体现了说明事物的重要特征。六、布置作业1 .观看苏园六纪精彩片段或江南文脉之沧浪亭、柳园、狮子林、拙政园、
6、网师园、退思园、环秀山庄、耦园、怡园等园林视频。2 .搜集苏州园林的图片。【板书设计】苏州园林务必使 游览者 无论站 在哪个 点上, 眼前总 是一幅 完美的 图画。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四个“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三处细节色彩的和谐美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感受结构与顺序之美1.温故:回顾第39段的中心句,说说第1、2段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心句内容略。第1、2段与第3-9段是先总后分的关系,先总说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及每个角落、门窗、色彩七个方面进
7、行分说。其中,第2段的四个“讲究”依次对应第3-6段的内容。2 .知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写的?请你设计一种图案来表示本文的说明顺序特点,并简要阐释理由。从说明顺序方面来看,全文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来说明的,局部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展开说明的。图案设计能够体现这种逻辑顺序及总分的结构关系即可,形式不拘,树形图、扇形图、倒三角图案、大圆套小圆、花朵图案、“画”字图案允许学生自由创造。3 .课堂小结:游览者游览苏州园林,得到的是“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我们阅读苏州园林,得到的也是“如在画图中”的结构与顺序之美。接下来,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继续学习苏州园林,细细寻找并鉴赏园林的画意
8、诗情。二、品味语言,鉴赏园林之美(一)自主学习,寻美细读课文第3-9段,寻找、品鉴一两处蕴含着园林画意的词句:先勾画圈点,再以批注的形式将自己的感悟写在相应的空白处。提示:可以借助假山说园(节选)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节选)中的语句,用下面的句式阐述自己的理解。我发现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一幅的图画。我发现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让我想起了(诗或画)。(二)师生交流,鉴美学生先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适时点拨提高。4 .第3段。(1)预设: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一幅充满“自然之趣”
9、的美术画。(2)比较: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求自然之趣?呈现两幅图片:一幅是对称的北京故宫三大殿,一幅是苏州园林的建筑。明确: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换而言之,对称会破坏“自然之趣”“天然之美”。建造园林的主人,多是告老还乡的官吏,比如沧浪亭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罢官闲居苏州时修筑,拙政园是明嘉靖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聘著名画家文徵明参与设计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更崇尚自然真趣,喜与鱼鸟同乐。(3)追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要求自然之趣,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5
10、.第4段。(1)参考预设。“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呈现的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呈现的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呈现的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图文对照:呈现郑板桥竹石图,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内涵。讨论明确:从词语内涵来看,“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获得,给人审美愉悦;“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大量复制。从郑板桥的画和苏州园林图片来看,这重峦叠嶂就好像是自然山水的缩影,假山之美就在这重重叠叠之中,“有假山障
11、蔽着,峰回路转,又是一番景象,这才引人入胜”。从造园者的追求来看,他们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妙境界(陈从周说园(节选)。在他们心中,园林是建筑、山水等组合而成的艺术品,竹石花木配合宛如艺术家创作艺术。所以,“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3)品味想象:能不能把“引用活水”的“引用”换为“使用”?讨论明确:不能。用“引用”而非“使用”,说明了这水是“活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与水与桥相望,相互“借景”“引景”成趣。“引”字外形暗合了园林中山水布置的特点,极富曲折灵动之美:弯弯曲曲的“弓”像极了自然活泼的水与凹凸有致的石岸,那一竖则是重峦叠嶂或小桥的缩影一一曲与直
12、相对,线与面结合,这是天然的山水画、绝美的小桥流水图。(4)拓展诗文名句,联想诗情画意。参考预设:“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呈现的也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让我想起了“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追问点拨:这一段还能让大家联想到读过的哪些诗文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口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13、二首)6 .第5段。(1)预设: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2)点拨:这句和前面“没有没有”一句,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为何举这些例子?明确:是为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3)现在我们欣赏几幅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作者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准确生动?(呈现苏州园林各种树木的图片、拙政园紫藤萝盛开的图片。)体会明确:“俯仰生姿”“盘曲嶙峋”“无限的繁华和欢悦”“珠光宝气”等,这些词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典雅生动。7 .第6段。联系丛书文章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节选),说说花墙与廊子的作用、“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丰富内涵。
14、拓展阅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讨论明确:隔,是分隔;界,是分界。花墙与廊子起到了隔景、分景、引景和借景的作用,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丰富游览者美的感受。8 .第7、8段。比较再现作者用“补”而非“栽”“种”字的独特匠心。直观呈现:先出示精美镂空花窗,窗外是纯白墙壁;再用涟漪等动画方式出示芭蕉。联想明确:窗的作用是“望”,“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而且“有了窗子,
15、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在设计师和作者眼中,白色墙壁就像白色的画纸,补上芭蕉或竹子就是完成了一幅画。“补”字沟通文学与绘画,体现了作者对造园艺术家的理解。加深体验:出示多幅映有草木的雕窗图片,加深印象。9 .第9段。直观感受:出示江南水乡粉墙黛瓦图片与吴冠中的江南水乡水墨画,感受苏州园林的色彩之美。类比明确: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比较中我们发现,粉墙黛瓦,这简单而极具鲜明对比的色彩,只有放在江南才不会显得单调和乏味。因为,江南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更有着一年四季常有的绿叶和明艳照眼的万紫千红,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拥有的丰富色调,才使得粉与黛能压得住、稳得住,无色胜有色。三、深情诵读,再现诗情画意1.叶老自小生长在古城苏州,深受吴中文化的熏染陶冶,对苏州的一草一木了然于胸,对苏州园林情有独钟。”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可为什么他“不再多写了”?这是一篇序言。所以,尽管叶老对苏州园林情有独钟,却也只是点出苏州园林的精髓、勾勒出其美丽轮廓便搁笔,目的是吸引我们去阅读画册,经由画册去鉴赏园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