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41846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考结合】古诗鉴赏思想观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思想观点题型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提炼情感思想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1)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是高考命置较多的一类诗歌,它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2、,诗作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思念,表达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等。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别的悲伤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诗人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迈激昂,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的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磺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答题示例1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西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闽

3、山通闽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间州(今四川间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间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K诗意赏析题: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1 .审题。题干要求简明单一,概括词作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难度较大,既要透彻地理解词意,又要能条分缕析地概括。2 .全词以回忆起笔,进士及第的荣耀与一展宏图的抱负,这是和来访的友人共同经历过的,喜悦;然而十年过去,此词当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上片抚今追昔。先怀念过去。久别的朋友来

4、访,词人无比喜悦地与朋友畅谈从前:当年自己与朋友一同参加科举殿试,同榜及第,金銮殿上一同被唱报名次,然后一同跨马游街,到琼林苑赴宴赏花,在繁华的汴京,自己和朋友都觉得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再感慨现在。分别十年,岁月沧桑,如今自己却远离京城,身贬滁州,官职低微,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无所成就,徒然辜负和污辱了当年皇上的隆恩和风光荣耀。过去的得志与现在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词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的岁月的留恋,对自己宦海浮沉、如今遭受贬谪的境遇的郁闷与悲叹。下片抒写对朋友的情意。先写对朋友的留恋与关心。听说朋友要去赴任的间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那么自己今后也很难见到朋友了,即使登上高楼也够不着神仙之

5、地,看不到朋友的家。久别重逢,自是喜悦,但离别在即,分别后恐难再相见,怎能不让人依恋不舍;何况朋友任职的四川间州与自己的贬所滁州相比,是更偏远、蛮荒之地,自己和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朋友也要善自珍重啊。再想象朋友离开后自己的离愁别绪。朋友的离去,使滁州似乎变成了孤城,太阳不再令人温暖,一天天的日子显得空虚,难以打发,生活孤单、清冷、无聊,心里充满无尽的离愁,只能将思念付与那些经霜的词人却贬离京城,官职低微,空 悲;友人要远地赴任,虽路途遥 遥,但却是可通仙之地,欣慰; 但重重阻隔,望断是蛮荒,添 愁;今日离别,孤城寒日,更不 是一个愁字了得,离愁。3 .从细微处,还可理出一 些情思。考生可紧

6、扣重逢之 喜、仕途之悲、离别之愁三个 方面的情感作答。4 .组织精练语言,逐层作 答。参考答案:久别重逢的 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 奈;离别在即的愁绪。红树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远处的红霞。(2)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通常表现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歌要大体了解诗人的经历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歌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古代诗歌阅读发临跳将赴北庭留别(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至J,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7、。勒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第9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3)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或叙写边塞军旅生活,或描写边塞苦寒的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边塞征战诗多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苦、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有时也状写戍边将士深重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臧武的统治者。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

8、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诗词时,首先应对诗人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答题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O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跳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气【注】(洗河)水名,在甘肃。(吐谷浑)敌军首领。R诗意赏析R本诗描写边塞独特风光,抒发诗人从军的豪迈之情。题: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 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 请简要回答。1 .审题。题干要求有二:一 是概括指明本诗的感情基调,二 是分析形成此种感情基调的原 因。这就要求考生梳理诗作内 容,准确把握诗意。2 .本诗前三句主要写了紧 张的局势、军队的气势和战事的 艰辛,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写前军 己大获全胜,

9、使全诗富有戏剧 性、轻快跳脱。3 .要抓住诗题中的“从军” 二字,大漠的辽阔,雄浑的背景, 军旗猎猎的氛围,军中传来的捷 报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4 .组织精练语言,分层作答。参考答案:因为军队的主动 骁勇,战事大捷,振奋人心,所以“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恶劣,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

10、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前军夜战洗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

11、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全诗洋溢着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军队骁勇善战,战事捷报传来,这是字面上的意思,诗人想要表现的是盛唐气象背景下,边塞诗人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4)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往往借以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12、之情,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懑之情,寄寓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南朝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东晋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时代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答题示例3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o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瑕,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K诗意赏析X本诗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志向。题: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 .审题。题干中的“情感”“志向”两个词很重要:情感,是指诗人的心绪与思

13、想;志向,是指诗人相对恒定、努力追求的理想与愿望。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 .夜幕降临,诗人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闲,进山寻幽探胜,“兰径”“幽JSr,槐庭间筛下夕阳余晖的点点暗金,宁静的幽谷,听到清风的微声远远离去,青山中的月色,特别明亮。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盎现字里行间。这是“情首联点明题旨,总写月夜游山。夕阳西沉,诗 人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闲,进山寻幽探胜。颔联写 山路上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薛幽深。二、 三联写景,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致。玉被 小路旁的兰花散发的香味薰香了,夕晖透过庭槐 洒下斑驳的光影,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 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风;前三联描绘游山所见所 闻,

14、“兰径”“槐庭”“谷”“山”,加上“幽恻”暗 金”“风声” “月色”,组成了一幅傍晚山中纯净、 空明、幽雅、清丽的图画。面对这样悦人的山色, 诗人于尾联卒章显志,情不自禁地抒发了挣脱樊 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显得贴切自然。“樊笼累”(陶 渊明诗句“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 倦,“松桂心”(陶渊明诗句“复得返自然“)表明 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揭示了 “诗 心”,主旨凸显。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 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 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 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然可 见。感”。写自然的美,是为尾联的卒

15、章显志作准 备,“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化用陶渊明诗 意,表达自己追求高洁坚贞的品格、自由闲适 的生活。这是“志向”。3 .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志向”是能互 为因果的,但答题时要各有侧重地表达。4 .组织精练语言,逐层作答。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 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 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 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一一幽兰散 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 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土;颈联写山谷幽静空 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 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 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5)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以

16、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一般是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后代诗人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解,或是借古伤今、喻今、讽今、伤己,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怀古伤今,抒发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而他的另一篇石头城则抒发故国衰败、物是人非的感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喻今,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之情;如王安石的桂枝香,借古讽今,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