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精品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平均数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在统计上的作用。2 .初步学会利用平均数对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一)在每组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的成绩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四(1)班举行了一场踢健比赛,以下是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踢部比赛的成绩。姓名马尊个数姓名巧把1K玲冷悦悦14小芳20宁宁小东17芳芳明413提问: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成绩更好?2.交流汇报。预设1
2、:比较每组的总数。第一组:16+17+19+16=68(个)第二组:14+20+17+13=64(个)因为6864,所以第一组踢犍子的成绩更好。预设2:比较每组的平均数。(1)结合统计图移多补少求出平均数。学生作品:(2)计算出两组的平均数。第一组:(16+17+19+16)4=17(个)第二组:(14+20+17+13)4=16(个)因为1716,所以第一组踢健子的成绩更好。小结:在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成绩的时候,我们通过比较总数和比较平均数两种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感受到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二)在每组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的成绩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3、出示四(1)班同学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踢健成绩。第一组第二姐第工依H名路植个敦姓名小致冷玲l说悦14附f!r小芳20为小东r茅芬M明明13踢独个数小羽18小雷借出r小飞!八乐乐前面已经计算出第一组踢健的成绩比第二组好,因此只需要比较第一组和第三组的踢健成绩。第一组和第三组中,哪个组的成绩更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2.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1:比较每组的总数。第一组:16+17+19+16=68(个)第三组:18+15+17+16+14=80(个)因为8068,所以第三组踢健子的成绩更好。预设2:比较每组的平均数。第一组的平均数是:(16+17+19+16)4=17(个)第三组的平均数
4、是:(18+15+17+16+14)5=16(个)因为1716,所以第一组踢健子的成绩更好。3.讨论交流两种方法。问题1:这两种方法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哪种方法是对的?预设1:两组踢健的人数不相等,如果用总数来进行比较不公平。预设2:第一组和第二组参加踢健比赛的人数相同,所以可以用总数或者平均数来比较;第一组和第三组参加踢穰比赛的人数不同,所以应该用平均数来进行比较。小结: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通过总数进行比较是不公平的,而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所以用平均数来表示更公平。问题2:第一组和第三组参加踢健比赛的人数不同,每个人踢得个数也不完全一样,为什么平均成绩是一样的?预设:平均成绩不是只看人数,或者是只看每个人踢得数量。而是把这一组踢健的总个数除以总人数,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通过平均数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到10岁男童身高平均数是142.1厘米,这个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预设1:说明2014年十岁的小朋友中,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42.1厘米。其中,有的男生可能比142.1厘米高,有的男生可能比142.1厘米矮。预设2:这个数据还可以为我们判断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情况提供参考,如果身高低于平均身高的小朋友可能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多运动,保证好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