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与行驶安全_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匀变速直线运动与行驶安全_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教学设计高一物理汤儒彬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高一年级第二章第四节设计者:学校:花都区狮岭中学姓名:汤儒彬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必修1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应该充分体现出对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价值。这一节理应成为第三节的例题和习题,教材将其列为独立的一节,匠心在于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的同时,突出汽车行驶安全,对学生进行机动车行驶中的安全教育。学情分析生源六组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薄弱。在前一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对物理产生较高兴趣、学习情绪也比较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I)知道汽车安全距离及影响因素;(2)掌握匀变直线运动的速度
2、、位移公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分析结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汽车行驶安全与物理学规律关系的探讨,理解物理与社会的关系;(2)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关爱生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汽车安全行驶问题。教学策略由交通事故略图片及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引出交通安全问题。通过教学器材、用具和教学准备计时器、ppt课本、教学流程见附表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包括组织引导与“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学生活动(包括实施“先学后教”的学生学习形式)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1分钟后,老
3、师引导学生回答。(一)课前回顾用1分钟时间,先回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完成填空: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的计算:V=末速度计算式:Vr=加速度的定义式:_a=位移公式:S=vt=推导公式:为本节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分析和解决问题作基础今天我们来尝试运用所学的匀变直线运动来解决现实(二)新课教学观看组图:触目惊心一一车祸猛于虎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每天多媒体演示:展示交通安全事故图片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报告,问题,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师引导:造成交通事故的因素很多,但从结果上看,可归纳为“没刹住”。那么刹车的过程从物理的角度可近似看成是
4、什么运动呢?教师归纳:司机从发现路面到采取措施是需要“反应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并没有采取制动措施,继续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有IOOo个25岁以下的年轻人被车祸夺去生命。这是个多么恐怖的数据啊!一、交通事故的初步分析【讨论】问题1:请同学们讨论:造成交通事故的因素有哪些?(1分钟)生:造成交通事故的因素很多,如汽车速度、驾驶员精神状态、路面情况、天气状况、和是否规章驾驶等因素有有关。【问题2汽车的刹车过程可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呢?学生: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31是不是司机一发现路面情况,就能马上采取制动呢?【小游戏】“你能抓住小笔帽吗”-一反应时间请学生上台参与游戏,结果没抓住。学
5、生互测,看谁能抓住小笔帽。问:这个游戏说明什么?答:从发现到产生动作需要反应时间。问:司机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采取措施,汽车做什么运动?小结:司机从发现道路问题到停车和过程可看成是匀速+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二、汽车行驶安全【阅读】阅读课本P40第一、二段及安全距离图完成填空(2分钟):1.汽车行驶的停车距离包括距离和距离。2.在通常情况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平均约为S,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则至少增加倍。小结:引出交通安全问题。学生先讨论(学生讨论1分钟,收集答案)提出刹车过程的匀减速直线模型。学生先实验,得出从看见到采取措施需要“反应时间”得出从发现到汽车停止过程的物理模型:匀速+匀减速直线运动的
6、过程。学生先阅读,老师后讲解。使学生知道反应时间、反应距离、刹车时间、刹车距离、停车距离、安全距离等概念。和了解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运用PPt展示刹车过教师讲解概念,并引导学生归纳老师:正常情况下,从发现问题到停止的过程经历匀速+匀减速的过程。下面我们先从简单的情况开始一一不考虑反应时间的情况。教师巡视,解疑,当堂批改。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刹车距离;反应距离内驾驶员没有采取制动措施,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距离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实例分析例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nZz,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m处发生交通事故,马上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4s才停下来,该汽车行驶是否会
7、出现安全问题?(学生5分钟限时练习)解题指导:1 .分析题目,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并画出运动示意图。2 .判断运动类型。3 .选取正方向(一般取出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并在在运动示意图上画出来。4 .选取相应公式计算求解。解1:以汽车前进的方向为正,汽车的初速度为UO=IO8kmh=30ms汽车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_O0+t30+0,1_.=L=ms=l5ms22汽车刹车的位移为s=t=154m=60m由于前方距离有80m,汽车经过60m就停下来,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解法2:由加速度定义得=仁幺t0-30/2=m/s4=-7.5m/s2汽车由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经过的位
8、移为I1US=0t-af=(304+-(-7.5)42)2=6Om程。学生先限时训练,5分钟后,由学生代表分享思路解法,其它学生点评。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分析,通过比较真实停止时间(4s)与理论停止时间(5.3S)问:如果需要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由于前方距离有80m,汽车经过60m就停下来,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讨论】课本P41讨论与交流在例1中,可以根据汽车经过80m后停下来所需的时间来判断汽车是否安全吗?此时,题中的4s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解:设经过80m后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t,V0+V.由S=_l2可得:f=代入数据得:匕十%t5.3S4$即汽车实际停
9、止时间小于经过80m后停止时间,故安全。此题中的4s为判断是否安全的标准。例2:在例1中,如果你的反应时间是0.53,是否有安全问题?(学生练习)解:汽车在反应时间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S1=t=3OO.5m=15m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60m汽车停下来的实际位移为s=s1s2=15m+60m=75m由于前方距离有80m,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小结:此类问题解题的一般方法:(1)计算位移s;(2)计算时间t.【思考】请同学们讨论,如果你是是酒后驾车,结果会怎么样呢?酒后使反应时间增加23倍,停车距离80m,不安全。学生先思考,讨论,分享想法,其它同学点评,老师引导,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可见酒
10、后驾车害人害己,大家今后驾车一定切记勿酒后驾驶。教师归纳本节内容四:练习1 .一辆汽车正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前方40m的路口处,突然亮起了红灯,司机立即刹车,为保证不冲红灯,汽车刹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不能小于ms202 .某市规定,汽车在学校门前马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次,一辆汽车在校门前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由于车轮抱死,滑行时在马路上留下一道笔直的车痕s=9m0据查该车型车轮抱死后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o讨论:若你是交警,你会怎么做来判断该车是否超速。(3min)五:小结1 .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刹车距离;反应距离内驾驶员没有采取制动措施,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距离内汽车做
11、匀减速直线运动。2 .安全问题的一般判断方法(1)计算位移s;(2)计算时间津3 .提醒:切记:限速行驶;保持安全距离切勿酒后驾车;疲劳行驶;与生活问题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监控学生的课后作业习题1:课本P401,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先学后教学策略,学生能“光学”内容的尽量让学生“先学”(课前、课内)。学生有“先学”作基础,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体现为思维活跃、相互碰撞,而老师能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和学生个别指导上,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生成度。总的来说,本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氛围良好,学生学得轻松、有思考、有碰撞、有收获,参与度和生成度都较高;教师教到自然、流畅,高效。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分配有点前松后紧,这与教师把控课堂节奏能力有关。附表、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