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松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松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04年松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是松北新区建区设政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开发松北,构建两岸繁荣城市发展新格局”战略决策指引下,松北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目标,积极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以开放促开发,以改革促发展,全区经济运行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全区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区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松
2、北区生产总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9.1%。第一产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34.7%;第三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10.1%。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三次产业调整到28.2:46:25.8。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亿元,比同期增长53%o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全区建设工程新开工项目27个,施工项目50个,竣工项目29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8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8.58亿元。在
3、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用于商品房开发建设项目投资11.12亿元,办公服务建设项目投资2.62亿元,校区建设投资4.84亿元。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2.16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12.22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50.1%。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没有投资,第二产业投资为6.8亿元,第三产业投资为18.58亿元。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9亿元,比上年增长6.7%o其中,农业总产值2.92亿元,增长15.2%;林业总产值O.16亿元,增长61.4%
4、;畜牧业总产值5.85亿元,增长7.5%;渔业总产值0.22亿元,增长35.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05亿元,增长58.7%o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92:7.7:0.3。蔬菜、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266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20.3%0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2905公顷,产量达到10万吨。黏玉米、葡萄、棚室菜、食用菌、花卉等高效农业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基地由原来的8个发展到10个。全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棚室蔬菜良种率达到100%。订单农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订单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涉及农户652户。全区发展大棚3674
5、栋,温室2090栋,定植葡萄11万株。农产品品牌战略实现零的突破。东金葡萄园已发展成为亚洲目前最大的单体寒体葡萄种植基地。“哈东金”牌红提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4年葡萄种植面积73公顷,产量达到45万公斤,牵动农户152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松北三镇农产品全部实现了无公害化生产。突出规模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发展势头较快。全年畜牧业完成产值5.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6%,同比增长7.5%0全区新建奶牛养殖场5个,奶牛存栏达L57万头,产奶量达4.89万吨。生猪发展9.5万头,肉蛋鸡发展524万只。特种养殖业发展迅速,狐貉、犬类、鹿、獭兔、孔雀、美
6、洲雁、鸳鸯鸭等特种养殖品种15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狐貉发展达到6.2万只。农业投入增加,全年农业生产中间投入5.79亿元,增长13.9%;化肥投入(折纯)7131吨,增长34.1%;农村用电量3438万千瓦时,增长26.9%。工业全区工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6.9%o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企业8户,实现总产值Ll亿元,生产运行势头良好。工业园区起步区建设步伐加快。积极推进东北亚科技经贸合作区、欧美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其中东北亚合作区已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对俄出口加工五大基地之一和“龙港合作”基地。新办企业运行良好,瀚邦公司、红鸿科技等一批发展潜力
7、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落户我区。松北镇、松浦镇、万宝镇3个工业园区起步区开始启动,已有20个重点工业项目拟在工业园区内落户。松北镇集乐村的铝塑门窗专业村发展势态良好,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3亿元,专业户已达到71户。建筑业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全区房地产开发住宅建设迅速启动,建筑开发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区现有建筑业企业48个,全年完成建安产值9.98亿元,同比增长89.1%;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增长175.9%。建筑开发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房地产业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0.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6.1%,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
8、为4.2%。住宅和房地产开发21项,全年商品房开发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IL12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5%o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60.52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倍。完成市政府大厦、市房产住宅局档案馆、哈尔滨商业大学、省科技学院等教育办公服务建设项目29项,完成投资7.5亿元,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旅游业旅游、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区星级宾馆饭店已达4家,太阳岛、雪博会、冰雪大世界、东北虎林园、东金葡萄园等已成为我区旅游品牌。实施太阳岛二期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项目20项,建设了天鹅湖、俄罗斯风情小
9、镇等一批特色景观,提升了太阳岛城市旅游品牌。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0.18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二、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招商引资工作推进组,建立全员招商责任制。通过项目招商、设施招商、规划招商、资源招商等多种形式,发挥区、镇两级招商引资的优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成效。2004年,长三角和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已签订合作协议79个,协议引资额360亿元,实际到位额38.4亿元。世贸集团、澳娱集团、荷兰你好集团、欧美亚、大连圣亚集团、毅腾公司、中关村等一大批投资商入驻我区。具有牵动作用的世茂滨江新城、极地海
10、游馆、商业步行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已经启动,加快了我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实现发展。全年协议外资金额&5亿美元,实际到位额0.28亿美元。至年末,投资额超过100O万美元的大项目1个。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哈尔滨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经贸部同意设立的,主要是以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为主,面向东北亚,多国参与的国际经贸科技合作示范区。2004年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工作全面开展,完成合作区20平方公里规划、起步区内2.15平方公里土地征地和合作区内三条干路施工设计工作。招商引资取得进展,“龙港合作”基地落户合作区。与上海世茂集团和香港新世界集团达成共识,以东北亚合
11、作区为支撑、以绥波互市贸易为前进基地,共同建设产业平台、物流平台和东北亚经贸大通道。同时与东北亚(香港)对俄服装出口加工园区签订协议、中俄合资东北亚国际商贸城正在办理开工手续、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企瓦”公司开始办理进出口公司手续,对俄出口渔具的生产企业竣业公司和加工俄罗斯进口木材出口北美成品的美国斯维乐公司等一批企业准备入区。开拓境外市场。东北亚经贸合作区与加拿大多伦多中国商贸中心签订了共同开拓北美市场的协议。三、社会事业科技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区现有高科技企业5个,成果转化项目4项。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3项,其中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有2项,分别是哈尔滨东
12、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红提葡萄冷棚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技术研究、黑龙江红鸿科技贸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环境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全年企业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共计0.15亿元。教育、文化教育、文化等其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新成绩。开展师德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有所提高。至2004年年末,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5%。共有小学55所,在校学生17050人;初中10所,在校学生6543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569人。年末全区共有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2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达到3万人。文化、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3、举办“走进松北”大型文艺演出,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卫生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5个,其中省级医院1个、市级医院1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厂企医院(含大专院校)8个、乡镇卫生院(所)7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共有卫生床位824张,其中农村卫生院床位145张。卫生技术人员954人,其中农村卫生院技术人员228人。全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8人,注册护士246人。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区政府投入60万元设备款,组建了松北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了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草案、疫情报告制度等卫生管理办
14、法;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保障、福利与救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企业58户,参保职工384人;失业保险企业46户,参保职工281人;参加常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19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0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的覆盖范围。至2004年末,全区共有福利企业23家,其中各类收养性单位8家,床位386张;社会投资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100张。共收养孤、老、残、幼251人。发放优扶救济金和低保金计134.2万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至年末,全区城市低保户507户,1135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镇人口的3%
15、o全区414个重点优抚对象得到了国家定期抚恤补助。农村特困户750户、1908人,基本得到了救助。开展了以“慈善济困民德”捐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对全区750个特困家庭以“一帮一”结对子形式进行帮扶。四、人民生活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总人口19.4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88万人,非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26.2%o男性人口9.56万人,女性人口9.1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IOo)为105:100o当年新出生人口0.1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32%。;死亡0.07万人,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5.1%。,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人口
16、管理目标。劳动就业劳动就业稳定发展。全区下岗失业人员0.22万人,实现再就业0.2万人,占下岗失业人数的90机现有失地农民L8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5%;实现再就业1.22万人,占失地农民总数的65.9%。农村劳动力6.85万人,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万人。为城乡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社会保障。劳务市场日趋规范,全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1个,自2004年7月成立起至年末累计为123人次失业人员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建立了以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基地为载体的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强化了失地农民培训和就业安置。对2100名农民进行了免费引导性培训,对200名市地农民进行了技能培训,198名失地农民得到就业安置。农民收入与储蓄城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同比增长10.8%。全区种粮补贴559万元、良种补贴20.7万元、免征农业税940.5万元,共减轻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