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吟诵亲近经典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吟诵亲近经典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走进吟诵亲近经典中国古典文学也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与传承,是历经历史长河洗炼与淘漉后沉淀下来的最纯粹的文化精华。当下,从成人到孩子的相当多数,要么不读书,要读书则远离经典,而满足于入眼不入脑的浅表性阅读,满足于过眼云烟式的娱乐性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是不争的事实。应当看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是中外学者一致公认的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方式”。自育自学实验创始人一一何炳章先生强调要培养每生每天在家阅读的习惯。让孩子爱上古诗,爱读经典,曾是笔者最头痛的问题。“吟诵经典”随着小语届又一股清新的风拂面而来,我的问题迎刃而解。初识吟诵说到吟诵,那还源于2010
2、年夏秋时节,全国知名教师、网名“看云”的合肥本土语文教师一一合肥62中薛瑞萍老师来到我校给老师讲吟诵,我们第一次听到那似唱非唱、似读非读的背诗方法,面面相觑,而薛瑞萍老师却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表情甚是陶酹。两年过去了,当时吟诵敕勒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从此以后,我与吟诵结下不解之缘。初时,仅靠薛老师一个下午的讲授,我对于吟诵还相当陌生,更谈不上喜欢,只是因为它是学校的课程之一,而不得不接近它,晨诵课上,我和孩子仅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则诵读古诗,感觉如此单调乏味,孩子们当然也是同感。这样的僵局直到一个月后,班班通终于进入教室,我和孩子们才得以解脱。我把我爱吟诵的配套光盘放进电脑光驱,一个浑厚的男中音
3、回荡在教室里,一个大人,33个小孩这才茅塞顿开,原来这本书里的诗是这样读的,这才是吟诵。现在,徐老师已成为我们班孩子的偶像,每天早晨,听着吟诵专家的吟诵,自己跟着不着调的吟诵开启一天的学校生活,是我们最高兴的事。而孩子们的吟诵水平也不断提高,也让我看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萃,这样的经典岂能遗失!徐健顺老师在韩国汉诗文吟诵初探一文中指出: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对汉诗文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直到一百年以前,汉文化圈中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吟诵的。2012年4月14日,安徽省吟诵教学师资培训班开班,邀请“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古诗词吟诵
4、专家、我爱吟诵编者之一一一陈琴老师给来自全省的小语界骨干教师授课。邀请连云港市“名教师”、全国“新经典育华杯”诵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陈学壮老师给与会老师展示一节低年级的小古文课铁杵磨针。走进吟诵四月初,校长对我说:“吟诵日那天,你上节课吧。这节课可是我力争而来,因为省语委邀请两位专家授课、开讲座,内容非常多,时间太紧,给你争取来的课也只有30分钟,你抓紧时间备备课。”说实话,13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将公开课看得很淡,不像刚工作那几年,感觉公开课就是作秀课,甚至是表演课。现在,我倒特别喜欢常态课,看最真实、最自然的课堂,享受在偶然的出错里,和孩子们一起会心一笑的快乐。而这节课,是吟诵教学师资培训班
5、的公开教学课,和专家同台上课,可不是闹着玩的,上得不好,会误导听课老师的教学方向。想着,我更是惴惴不安。校长看出我的心思:“没事,越是和专家一起上越可以放松,我相信你们班的孩子!是啊,我那帮可爱的孩子,和我一样喜爱吟诵的孩子,没事自己编个调娱乐自己的孩子,做着自己喜爱的事,哪有做不好的道理!有了校长的鼓励,我刚上班时的那股冲劲仿佛又回来了。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定下静夜思。这首诗孩子们早在幼儿园时就会背,其实很多孩子能背诵很多的古诗,但是他们只停留在背的程度。孩子们没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没能走进诗境中去。只有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才能身临其境,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亳无表情地唱读。正如陈琴老师在经典即人
6、生中记录的她对孩子们说的话:读诗就是要读出诗的味道,有唱的味道,诗歌诗歌,就是歌呀。古人留给世人的诗歌,其实就是他们心中的歌,是在心中反复吟唱了无数次,按照优美的调式吟诵出来,所以有优美的旋律。以往我听过的古诗教学课,老师大多是以诗中关键的字义带动学生了解一行乃至整首诗的意思,再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似乎已经成为古诗教学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我要打破这种逐字逐句理解诗意的方法,真正把学生带入古诗文的意境中。静夜思字面意义浅显易懂,而且一年级在英英学古诗一文中,学生都已能说出诗意。我于是将本节课的目标重点定位在通过对诗的声韵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吟诵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一次是4月5日,学生
7、对于“ong”韵的理解颇为准确,说体现了李白的孤独之情,而在我设计的一行行平仄声连线中,我费了好一番唇舌,孩子们也没能体会到诗人的情绪变化,我感到迷茫无助。第二次试教,我做了略微调整,我把这四行诗的平仄连线变成一行,脱口而出,这其实就是心电图啊,是诗人的心情变化啊,孩子们似懂非懂,而对于韵尾的理解,可能是我提示的太少,孩子们没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一节课下来,我又是满身汗,但没有平时上课满身汗后的成就感。这一晚,我又是彻夜难眠,第二天,在胡校长办公室,我看到了陈学壮老师的备课手记,陈老师心细如发,将文章的内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策略措施一一写下来,这真是铁杵磨针的功夫啊,我自叹自
8、己备课还是不够细致。当天晚上,我潜下心来从头梳理教学思路,直到凌晨时分,方才把思路细细理清。第三次试教,我感觉比前两次稍微省力了些,但是还显节奏拖沓,课堂推动缓慢,仍然是我最担心的问题,30分钟,我如何将容量如此之大的课完,万一拖堂,怎么办?4月13日下午,再次梳理了思路,简略地读,三次层次渐进地诵,最后吟诵。4月14日终于到了,当我站在孩子们而前时,那种惴惴不安感反倒荡然无存,面对台下的老师们,孩子们诵得越来越投入,吟得有滋有味。刘星河同学通过对逐行诗中的平声仄声字数量的对比分析,平仄连线的起伏将诗人当时的心情分析得头头是道;殷一鸣,二年级转学过来,他的诵充满自信,颇有李白豪放不羁的范儿。孩
9、子们拿到一首新诗,便能平长仄短地吟起来,直到下课时间已到,还有很多孩子高举小手,想要吟诵,那种跃跃欲试的情状让人不忍吟诵花开看过陈琴老师的公开教学两个黄鹏鸣翠柳的课前温故大练兵,孩子们所背过的古文之多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深感汗颜,自叹弗如,每个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阳光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我班的孩子虽然还没有达到陈琴老师弟子的水平,但他们也已经将每天晚上吟诵一首古诗,背诵一首儿童诗如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形成习惯,两年下来,他们背诵了三百多首儿童诗及60首古诗、三字经、声律启蒙。腹有诗书少年强,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已经走在吟诵的路上,我们且行且思,且行且做,从吟诵出发,我幸福坚守!注:选自从教育原点出发何炳章先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