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方案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对标国内外一流水平,聚力形成一批赋有浙江特色,具有核心创新力、技术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一流医院”“一流团队”和“一流学科”,推动省级医院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省级医疗资源在深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四大”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实施方面的协同性和支撑力,强化对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一、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观念、均衡布局。坚持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统筹城乡、区域间省级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坚持医防融合、平疫结合、中西医并重,促进各类优质医疗服务在省域范围内的均衡布局。坚持以人为本、优质可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2、健康的宗旨,更加注重供需对接,加强梯次配置和智慧互联,让更多的省级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对标对表、唯实惟先。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对标国内外一流水平,聚力形成一批赋有浙江特色,具有核心创新力、技术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一流医院”“一流团队”和“一流学科,推动省级医院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坚持协同创新、战略支撑。充分发挥省级医疗资源在深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四大”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实施方面的协同性和支撑力,强化对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省级医疗资源配置和布局不断优化,省级医院学科建设总
3、体水平全国领先,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持续发力,优质医疗资源的高端性、引领性、前瞻性显著增强,疑难危重病例省域外转率持续降低,辐射带动医疗卫生薄弱地区能力较大提升,助力基本建成健康浙江。到2035年,省级医疗资源配置和布局更为优质均衡,省级医院学科建设总体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水平医院、高水平团队、高水平学科向“数一数二”迈进,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和全面覆盖,助力高质量建成健康浙江、率先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三、优化布局结构,增强省级医院辐射带动能力(一)布局结构优化导向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持续推进“医
4、学高峰”建设计划,支持承担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的省级医院提质扩容。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为目标,稳步推进省级医院多院区发展模式,引导资源丰富地区省级医院调整布局,谨防规模化无序扩张。加快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重点引导省级医院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省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省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和一、二类手术比例,提高预约转诊比例,降低平均住院日。更加注重大型医疗设备、人才、学科建设、科研诊疗技术等领域的“精准下沉、靶向提升、量化考核”,加强省级医院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加快补齐山区海岛县医疗服务能力短板。(二)引导在杭省级医疗资源内疏
5、外扩1 .合理调整杭州城区医疗资源配置全面加强杭州城区省级医疗资源的统筹和协同,紧密结合杭州新一轮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杭州城区省级医院布局,推动杭州主城区功能疏解。老城区以存量调整为主,限制新建、扩建医疗机构,适度疏解浙医一院庆春院区、城站院区,浙医二院解放路院区,浙医妇产科医院学士路院区等的部分床位至老城区外分院区,加快推动省新华医院改造提升,将潮王路院区整体搬迁至申花路院区。新城区支持省级医院扩展发展空间,建设分院区,加快推进浙医一院余杭院区、浙医二院萧山院区、浙医妇产科医院钱江院区、省中医大一院富阳院区、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和临安院区、省立同德青山湖院区等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6、,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范围,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2 .加快促进省内医疗服务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积极推动省级医疗资源服务全省重大战略,支持并规范省级医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一体化管理的分院(院区);充分考虑“十四五”时期人口流动趋势,强化新城和大型居住区等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省级医疗资源建设,实现省域内人人享有较高水平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大都市区,围绕“四大都市区”建设,统筹建设浙东、浙南、浙中和浙北四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能力,推进甬舟、温衢、杭绍、杭嘉等高水平医院组团式帮扶发展,鼓励湖州
7、、嘉兴、温州、衢州、丽水等地区建设成为省际边界医疗服务高地。产业新区,引导优质省级医疗资源向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集聚,重点在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金华金义新区、台州湾新区等谋划布局一批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山区海岛县,分级分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重点向32个山区海岛县下沉,有效支援山区海岛县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三)畅通省级医疗资源下沉合作渠道1 .规范引导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聚焦32个山区海岛县,强化基本医疗服务托底保障,综合实力较强的省级三甲医院至少负责1个山区海岛县下沉工作。根据当地疾病谱、转外就医较多的病种,结合本地需求、功能
8、定位、发展实际,在每家县级医院共同确定不少于4个托管重点专科,围绕重点专科下派下沉专家及团队,帮扶县级医院精准提升服务能力。推广医疗专家“按需下沉”,通过开展巡回医疗、教学查房、急救培训及义诊等方式,提高省级医疗人才资源使用效率。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情况进行重点监测,持续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管理聚合和服务融合。2 .聚力保障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完善以技术、品牌、人才、资金、管理、信息等为纽带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长效机制,带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制定未经转诊的基层首诊目录和地市级医院就诊病种,规范医疗机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明确差别
9、化的医保支付比例,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突出省级医院及其合作办医双方绩效指标和协议指标管理,强化人员派驻力度和能力提升实效,围绕重点专科确定重点病种、重点手术等可量化绩效评价指标。对山区海岛县的合作办医进行定期省级绩效评估,并持续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四)推动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1 .强化省级医院全面联沪发展推动省级医疗资源在浙北地区以托管、分院等多种形式布局,支持浙医儿院与德清县共建高水平国家级儿童医疗中心项目,谋划一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省级医疗资源布局项目,鼓励湖州、嘉兴等省际边界地区打造卫生健康区域高地,辐射带动周边服务能力提升。鼓励省级中医医院(含省级中西医
10、结合医院)与在沪医院加快建设紧密型“中医医联体”,支持其积极参与探索设立长三角中医专科联盟和区域中医专科平台,在中医流派传承、医疗、教育等领域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挖掘、整理、传承地方特色学术流派。支持温医大眼视光医院建设上海国际眼视光眼科医学中心,推动长三角地区眼健康领域生态圈的整体联动发展。2 .推进区域协同共享平台建设推进长三角卫生健康政策、服务、治理、信息、保障等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跨区域医联体、专科联盟,加强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积极协同完善长三角省际公共卫生、紧急医学救援、血液供应、重大会议活动医疗保障等联动机制,强化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积极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区域联防联控应急体系
11、,加快推进在湖州建设浙江省(长三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与演练基地。推动建设长三角地区科教人才共享信息服务平台、长三角卫生健康科技人才联盟,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建立健全柔性引才用才政策,推动完善长三角互认互联互通的人才发展机制。积极推动建设长三角卫生健康成果转化联盟,探索长三角医学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强化对区域性疑难重症诊断治疗的联动科研创新。(五)深化国际领域医学医疗交流合作1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等省级医院加入“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的优势,搭建卫生人才国际合作交流的共享平台,以导师制、下沉式等方式助推沿线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开拓对“一带一路”沿线
12、国家技术输出的互作模式,拓展与沿线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深度,鼓励省级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机构多方式融入,积极扩大省级医院海外技术辐射及国际声誉度。主动接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长期联络机制,以实地观摩、研讨、培训等方式加强医疗技术交流,互通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构建“一带一路”卫生健康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开展医学合作,推广浙江医学文化。2 .积极树立浙江医疗国际形象推进博鳌超级医院国际眼科眼视光中心等项目建设,助力省级医院在专科建设和学科成果突破方面取得国际性成果。强化升级援外工作,发挥省级医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先锋队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重大卫生行动,提升中国在参与全球公共卫生
13、治理中的话语权和显示度。加快推动中医药等优质医疗服务“走出去”,推动省级中医医院成为汇聚中医药特色和优秀诊断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品牌。推进省级医院国际化程度,积极提升海外宣传层次,提高海外宣传质量,扩大省级医院在国际同行、学者和患者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育深入实施“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加大海内外一流医学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批高峰高原建设引领者、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临床骨干型人才,打造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团队。积极储备优秀人才,鼓励临床教学(科研)双聘制,依托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待遇、平台、机制优化人才梯队。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省级医院等联合培养机制,实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医工信融合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强全科、急诊、儿科、老年医学科、麻醉、预防、重症、呼吸、病理、影像、护理、公共卫生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资料参考:浙江省省级医疗资源配置“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