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20821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大学生正确劳动观的教育,一直是我国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劳动技能教育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同时,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依旧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内涵、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路径三个方面入手展开探究,以期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发展。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内涵劳动是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认为,劳动

2、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一是劳动创造了人。“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但是劳动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此,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瑞典生物学家林耐认为“人猿同祖”,但是在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产生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产生迫使人们以一定的方式交换劳动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关系,从而产生了人类社会。也正是因为劳动,使人类告别了刀耕火种的蒙昧时代,使

3、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康庄大道。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是人们对劳动目的、劳动态度、劳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是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基础上,具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对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劳动观教育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念,懂得劳动光荣道理,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二是提升大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三是强壮大学生体格。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组织他们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在不同的劳动中

4、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得到锻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出发,劳动观教育伴随劳动教育的全过程。新时代劳动观教育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经典理论知识的灌输。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论述,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只有通过专业的理论层面的劳动观教育,才能为大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学习的过程,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深刻逻辑性作为引导,证明劳动在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本源性作用,继而使他们明白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和按劳分配内在的正义性,最终认识到劳动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的意义与价值,并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

5、社会主义劳动观。理论知识在劳动观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劳动观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劳动实践。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经典理论,最终可以转变为劳动的一部分,但这一种转变不是替代关系也不是必然演化的结果,而需要借助实践的力量才能实现。高校要通过劳动实践使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面临的挑战1 .相关课程教育渗透乏力。首先,思政课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劳动观教育职责。虽然思政课中没有专门开设劳动观教育

6、,但劳动观教育还是熔铸于思政课程内容的方方面面。如在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法律基础知识中,思政课教师都可以融合劳动观教育的内容。但由于思政课开设时长十分有限,显然无法满足劳动观教育所需的长期性要求。其次,在思政课教学以外,无论是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还是特别开辟的劳动实践课程,其追求的往往只是劳动技能的掌握和劳动过程的满足,而忽略了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培养。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大学生便无法以正确的观念指导劳动实践,最终可能使劳动流于形式。2 .社会不良信息对劳动观教育的冲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中国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渐复杂,分配方式

7、越来越多样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界限十分模糊。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中兴起了一种错误的“迷失的劳动观”。这种劳动观源于部分大学生无法对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而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对劳动价值的迷失感,在现实中表现为对劳动的怠惰和随意。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当下社会舆论所传达出的错误观念,其中包括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错误的劳动观。大学生在没有形成正确完整的劳动观之前,分辨是非正误的能力有限,容易接受错误的劳动观。而当大学生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时,相应的劳动观教育往往要等到大学生将其表现在劳动实践中之后,才会采取教育行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 .以网络为载体不仅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

8、要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正确的劳动观并没有被复杂海量的网络信息完全消解,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新媒体中负面言论对劳动观教育的消极影响。以微博为例,即使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关于劳动光荣的相关话题下,还是存在否定劳动价值的声音,更有甚者,大肆宣扬劳动无用论等负面论调。在平日里,除了被时政占去的微博置顶以外,绝大多数热搜都被娱乐花边新闻占据,这些热搜往往聚焦于成功人士或者流量明星,相对较少有聚焦广大劳动大众的新闻,这也给大学生一种流量代表一切的错觉。当下,许多新媒体平台往往选择忽略劳动价值的宣传而简单直白地向大众展现资本的力量,这极大地挫伤了大学生脚踏实地投身劳动实践

9、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正确劳动观的形成。三、新时代进行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路径1 .以习近平关于劳动及劳动教育的相关论述为引领。一是美好的生活靠劳动创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希望过上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美好生活,但是对每个人来讲,特别是肩负使命的新时代大学生来讲,美好生活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而是需要辛勤劳动、需要奋斗精神才能实现。二是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

10、风。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创造一个个中国奇迹,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做劳动精神的传承者。2 .从制度层面保障劳动观教育的实效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特别强调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包括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意见对于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引导具有高屋建航的作用,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指明了方向,但具体的课程开设还是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尤其从劳动观教育的角度出发,要做好其与相

11、关课程的有机结合。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无论是专业课,还是特别开设的劳动实践课程,不能单纯聚焦劳动技能的掌握和劳动过程的实现,还要相应地考虑劳动观教育的问题。例如,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要注重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观教育并举,既要保证大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又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高校在设立劳动周、劳动月以及组织大学生进行集体劳动实践时,应该辅之以劳动观教育,确保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正确的劳动观指导劳动实践的完成。3 .从主体层面凝聚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观教育主体合力。首先,从家庭层面来看,因其位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起始位置,作为教育主体中率先发挥效能的部分

12、,以父母为代表的家庭成员要始终以正确的劳动观要求自身,作出表率。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处于大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相承接位置。家庭虽然是青少年劳动观教育的起始,但是大学生劳动观的成形主要是在学校中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承担着引导学生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职能。因此,学校一方面需要及时地就学生劳动观培育的现状与其家庭进行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发现社会中不良的劳动观倾向,教育引导学生规避不良、扭曲的劳动观。再次,社会层面的情况较为复杂,现实社会是除家庭和学校外的一切现实接触者和环境的总和。当大学生以工作者的身份进入社会后,他们所接触的人和事日益复杂。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提前做好劳动观教育,保

13、证大学生以正确的劳动观迎接社会劳动实践。4 .从载体层面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进行自觉自发的劳动观教育。虚拟社会是一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新的社会形式,虚拟社会以其自身的虚拟性特点区别于现实社会,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它的现实性功能。虚拟社会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其能对现实社会产生实在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兴起。因此,积极发掘新媒体的优势并学会合理运用这些优势来提升劳动观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当务之急。一是从制度层面出发,积极推行网络实名制,敦促各大新媒体平台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加强内容的审核并根据实名信息进行内容推送,信息推送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要求。二是新媒体平台需要积极响应号召,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劳动观网络教育环境。当下,越来越多的官方媒体入驻新媒体阵地,各党团组织也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开辟了自己的宣传窗口。在此过程中,亟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积极协助,为正确劳动观在新媒体中的传播保驾护航。由此,大学生才能在不断接受具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核的新媒体信息中自觉地培育和完善自身的劳动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